文章吧手机版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29 02:08: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10篇

  《对冲基金风云录》是一本由[美] 巴顿·比格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8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一):逃不过心里的折磨

  1 首先这是一本很实在的书,比格斯讲述了自己及他人担任基金经理真实的心路历程,例如2001年看空互联网泡沫,但忍受了1年的痛苦;2004年寻找客户的艰辛;行业普遍普遍的短视问题;

  2 巴菲特等人统计,即使是长期战胜指数的人,也有30-40%的时间是输给指数的,每种投资风格都有被动的时期;查理芒格5年内有4年时间股票输给指数,每个人都有难熬的一段,关键是熬过来;

  3 《凯恩斯传》是比格斯最推崇的书,一定要看

  4 做空石油和做空垃圾公司的案例值得研究,明年的这个时候做空是可以赚钱的,但中间过程风险极大;

  5 做有效率的事情:整段的时间进行阅读,无人打扰的模式,中断对自己无意义的路演,电话,邮件;

  6 阅读的重要性:

  我已经说过,在我的一生中,还从没见过一个人不整天阅读却能无所不知——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也没有。我认识各种各样的聪明人,不怎么阅读,却对自己的小领域驾轻就熟。可以,投资是个广泛的领域。所以,如果你认为不用整体读东西也能成为好的投资者,那我无法同意。

  6 其他相关的书:

  《成事在天》

  亚当史密斯《金钱游戏》

  股票作手回忆录,《投资生存战》;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二):投资是一门艺术

  投资无非就是想使你的资产保值增值,珠宝、黄金、艺术品、房地产、林场、金融投资品……黄金其实是一种收益为负的投资,没有明显的价值,它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对战争通胀纸币贬值的恐惧,相对珠宝,就比较容易携带,方便代代相传,无税收风险,林场确实有投资价值,篇幅关系不展开说了,且谈主要的心得。投资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智慧、经验、勤奋、对历史的了解、开放的头脑、专注的心情,以及直觉、想象力、灵活性还有一些预知未来的本能,对智力竞争怀有喜爱和激情,并能够应对压力和逆境,或许拥有以上素质还不一定成功,这是一场复杂的游戏。当市场处于理性状态,投资做的是心态,必须保持情绪稳定,无论你是成长型还是价值趋向投资者,保持冷静独立思考,不盲目,多研判,不贪婪,少恐惧,还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收益的!当市场处于非理性状态,无非两种情况,疯狂或者崩溃!市场疯狂:上帝欲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街头巷尾全部在热议股票之时,毅然决然断然抛出,要有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方面要多学学某些人的绝情抛弃术,要学会某些人能随时随地拉下脸以冷面杀手的角色毫不留情一刀致命的技术,如同铁面无私的包公不念私情面不改色心不跳刀刀取要害!市场崩溃:流动性缺失,价格直线下降,无法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而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总比你能支撑的时间长,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控制损失,当然如果有前述疯狂时的降温措施做铺垫会轻松许多!然后可以放松一下性情,换点娱乐节目或者约好友出游充实下自己,在些期间莫谈股票,待周围人的电脑手机桌面上都找不到股票分析软件时,你又可以开始工作了,选择价格被明显低估的资产择机分批购入,挖好坑播好种,待来年春天发芽秋天收获,一个新的周期又开始了。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三):让你了解美国职业投资人的酸甜苦辣盛衰兴亡

  这本书我从2月初开始看,因为只是每晚睡前阅读,所以进度比较慢,而且这本书看的是中文版(sigh...)。但由于书的各章结构独立,行文轻松幽默,强烈建议圈内人士和同学们睡前阅读!

  当国内目前最优秀的投资人才聚集到公募基金和顶级券商投行的时候,美国早已进入了优秀人才挤进对冲基金的业态。Biggs之所以取书名为Hedgehogging,正是他把对冲基金经理们形容为了刺猬,寓意刻薄固执一身是刺,不易为人所接近(中文版的书名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却摈弃了作者本意)。然而作者全无贬义,而是通过自己从募集资金到开张运作的过程中,竭力表现这个精英圈子里的众生百态,以及外人所不知的艰辛与煎熬。同时,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大量穿插了他和他那些对冲基金经理友人的趣事,有对他们奢华生活方式和生活压力的描写,也有关于不同人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差别,用语诙谐,充斥着美式幽默。最让我受益的是,作者客观介绍和评价了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思路,充满几十年投资智慧的积淀,让人拍案叫绝。

  这是我个人网站的书评节选,所以如果你看到别处引文,那都是在引我自己。谢谢。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四):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

  这本书说的就是作者在对冲基金领域的一些经历,以及遇到的一些人。书的前面说了作者设立对冲基金的过程,在集资时充满了屈辱感。作者显然是个性格上还不错的人,与对冲基金的许多人有一定的交往,知道他们的一些见解;但应该仍然算是个小兵,估计业绩上,没有突出的表现。我很少听人说在对冲领域也用价值投资的,因为对冲的投资组合多是短期的,经常变更的,而不是长期的。

  作者所读的书相当之多,有些引用,妙趣横生。比如说

  1)在狗与狼之间,万物都在沉睡。

  2)你在盯着深渊时,深渊也在盯着你。

  3)我去年可是减了157磅的。。。但是,我同时也增加了201磅==。

  -. 对冲基金经理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1)钱毕竟不是自己的,亏损了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否定,轻则口头指责,重则撤回资金,再重则影响彼此关系,基金经理就在这种不断地不可避免地被外界否定之中做决策

  2)在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中,基金经理只能抓着一点点确定性的理论以决策,但也经常遭受到市场的否定,打击自己的自信

  3)市场有一个长期的周期,但基金的投资者需要短期的高回报,而做短期的利润,势必未来要遭受无法预料的大风险,所以基金经理只是明知要跌到山崖,依旧要朝前,也十分痛苦

  4)有时走与市场相反的方向,是一个出奇制胜之路,但是市场持续不扭转,将要承担基金投资人巨大的不信任与非难, 3与4都说明了,为了照顾投资人,基金经理要忍受不用好的手段,这无疑会让自己痛苦,压力大。

  5)巴菲特说过,投资就像击球,如果对方投出的球,你认为不是好球就不接,你耐心的等,可能对方投了百二十次,你发现是一记好球,大力一击,击个全垒打。

  对冲基金经理不能如此,因为基金投资人的要求,对冲基金总是要迅速击球,一旦有了一个时间限制,压力又增大许多

  6)收益越高则波动性越大,对冲基金还要考虑到如果因为波动性过大,在下行时(也就是收益低点),基金购买者要赎回的风险。

  也就是投资人又要收益高,但又不能承担高风险,使基金经理无所适从

  7)今年亏损,明年要被回亏损后的剩下的利润,才能提成,也就是一个大亏,几年后才能翻身

  有时你会想,干脆结束这个基金就好了;这是一个选择,但是名气不大的话,这个记录,会有一个概率让你成立新的基金再也募不到钱

  -.做空要有一个必要的操作(买回),而做多,则没有一定要卖出。因为做空本质是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正因为一定要买回,事实上,做空有另外的风险(比如说,空头头寸巨大,交易所要求追加保证金,而保证金有时会多于你所有;另外,因为必须得买回,如果市场空头过多,都要平仓,此时会推高空头)

  -.相比起多种对冲,宏观经济对冲是最难也是最高级的。

  -.对冲基金分类:

  event driven;

  fixed-income arbitrage

  global convertible bond arbitrage

  equity market-neutral

  long/short equity

  global macro

  commidiy trading funds

  -.fund of fund

  fund of fund of fund

  -.基金的销售其实是一个很重的活,推介会,路演,与各个机构交谈再交谈,拿钱是很难的。

  -.最好的状态是,基金主要的钱来自于自己,那么这样,压力可以减小很多,不必理会别人的指责;另外,策略上也可以看得更长远。

  或者是把所有的钱当做自己的,不要为了取悦基金 的股东而刻意做什么。

  -基金经理,一个重大的问题,仍然是时间管理。

  听电话:听完第一句,如果判断不想听,说声谢谢,然后挂。

  听到想听的,说声谢谢,挂。

  新闻,让秘书过滤1.只选自己指定的源 2.可加一两则秘书判断觉得适合的新闻

  要有大段的时间,十分宝贵。

  -.对情绪要有更多的重视。

  就算是在幻想的高潮和失望的深渊过后,人们恢复性的反应都会过激,比正常的商业趋势波动更大。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情绪的第三维和构想的第四维展开的。

  -.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的观点:

  1)管理投资组合是一种个人行为,对我来说,找合伙人是行不通的。因为最终,在无眼的深夜里年逾古稀 出买卖决策的只是一个脑瓜而已。

  2)他每周写两封信,每次一张纸,说明他的想法:每周在一个加密网站上公布一次他的资金净值,这样他的投资者就能知道他的表现如何——若他们有此雅兴。

  3)当问他是怎么获得投资主意的,他先是呆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思考了一会儿说:他的诀窍就是依赖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基础。然而,当某些事件或片言只语的新消息出现时,他的思维程序马上触发,突然之间就发现了某个投资机遇。这种事不能强求,你必须得耐心等待灵感的到来,如果它不来,“就靠岸“(也就是减少杠杆及下注规模)

  4)他好奇心特别强,工作方式更像一个秘密代理人,他会去西伯利亚一个星期,参观俄罗斯 石油企业,累得筋疲力尽。他这么做是因为俄罗斯经济的一切都与石油关系密切。另外,对于日本银行,他则使用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资源,一年要去东京四五次。

  -.有时要强迫自己做在没有信息终端的公园长椅上或咖啡馆中展开思考,是的,是强迫!

  -.经济学人 比华尔街 日报要好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已经变水。

  -.压力下的优雅 是海明威对勇气的著名定义。

  -一个坏的手表一天还可以对两次,所以偶尔对的东西,价值不大。

  -. 你必须得明白,高手都是寂寞的,与芸芸众生为伍确实比较舒适安全,但这种舒适安全说明你还不够高,离风险越近,才越可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注意杠杆收购。现在是哈佛商学院的重要内容。

  -.一种出神入化的市场情绪指针就是:出现真正彻底的”投降“,熊市不会结束。

  投降的是绝望,无条件的放弃。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五):《对冲基金风云录》-刺猬的游戏

  本来以为只是一本简单的小说,但是看完之后觉得很过瘾。其实如果一本书能给你一点点很深入的启示,就是一本好书。印象最深的几点就是:

  1. 关于投资风格

  有价值投资(巴菲特为代表),有成长投资。而巴顿•比格斯认为自己是混合型,既有价值投资也有成长投资,这也是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所得。他说美国多年的经验表明,价值投资的收益率大于成长投资。

  另外,其实从11年的股市可以看到,能把握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的人确实能赚到超额收益,如铁路铁建股票、太阳能、机械等等。如果市场没有波动,那么也就没有专业投资者的机会了。这里想到,张化桥在《一个分析师的醒悟》中说,“如果你认为一个股票的长远很好,又何必在乎当前的股价是多少呢?”如果是个人投资者,确实可以不那么在乎。但是其实我觉得你应该在乎。假设你有12块钱, 3块买入可以4股,4块买入能买3股。数年后,涨到了8元,则收益之差为4*(8-3)-3*(8-4)=8,损失收益率75%。对于机构投资者更不用说了,每个月的业绩考核,让你压力倍增,不抓住机会往往影响巨大。所以即使对于价值投资者对于成长投资者,关注一下趋势也无多大坏处。但是作者也说: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幻想抓住顶部和底部。要想解读出股市情绪的指针并不容易。在市场转折点附近,大多数人的感觉永远是错误的。所以,要永远敬畏市场,在市场面前永远谦卑,否则必然翻船。

  2. 很少的基金能战胜市场,从另一个方面讲战胜市场真的很难。但是确实有一些人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看看耶鲁的基金的表现就知道了。

  3. 对冲基金行业需要遵守纪律,数十年如一日的遵守自己的投资风格,并且在观察中改进。另外要有强烈的自信,若是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没有人能在这种游戏中走得太远,研究基本面,选择自己的策略然后坚持它,这就是我学到的一切。

  4. 发起一只对冲基金很费力,看作者花好几章的笔墨去谈这个就知道了 8-)。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六):对冲基金风云录

  (转自微信公众号 yellowxiaoyellow)

  在投资的世界里,“迟到的正义非正义(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这句话有一个昂贵而痛苦的翻版:太早对就等于错。某些时候,价值投资者或许能找到某些资产合理的基本价值,但不幸的是,正如凯恩斯所提醒过的那样,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常常比你能支撑的时间更长。在Hedgehogging(中文译名《对冲基金风云录》)一书中,Barton Biggs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各种各样对冲经理的小故事,其中也提及自己1999年底和2000年春那段不好过的日子,当时他过早地看淡了科技股。对冲基金面临着每天的市场和投资者压力,短期业绩压力是悬顶之剑,如果杠杆高而市场动态持续不利,“正义”的迟到将是非常可怕的噩梦,格雷厄姆及巴菲特所谓价值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一般被认为始于Alfred Winslow Jones。尽管在他之前已有20世纪20年代凯恩斯运作的宏观基金、30年代格雷厄姆不甚成功的多空选股基金,以及1929年股灾前华尔街各种运用杠杆效应及卖空策略的基金,但只有到1949年Jones设立的基金,才首次具有完备的当代对冲基金的模式:他衡量每种股票的波幅,系统性地通过卖空来对冲并控制风险,使基金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大盘的走势;他坚持基金的私密和私募性质,避开重税和监管,避免条条框框以保持根据市场变化选用投资方式的灵活性;他在基金内部创立一种“多经理人竞争”结构以提高管理人的积极性,并且在基金层面设立绩效费,效仿腓尼基商人的航运利润分配惯例,向投资者收取收益的20%。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股票投资,也可用于债券、期货、互换、期权以及所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任意组合,所以说Jones发明了一种可广泛沿用的战略平台。当然,Jones还开创性地将其基金通过选股所赚的钱和通过承担市场风险所赚的钱进行了比较,多年之后,这种区分变成了“α和β”这一老生常谈。

  从套利策略到权益相关策略,从事件驱动策略到宏观策略,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品类繁多,而且也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然而,国人说到对冲基金,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乔治索罗斯,索罗斯和他的宏观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1992年,包括量子基金在内的许多对冲基金对英镑贬值下注,迫使英国在徒劳无功地耗尽外汇储备捍卫英镑之后,宣布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宏观对冲策略“狙击英镑”的成功,证明盯住汇率在发展充分且资本流动性强的市场环境下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也表明有效市场假说有其局限:显然,各国政府和央行并非纯粹的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而英国首相梅杰想迫使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分担贬值的责任,这一动机在金融教科书上也是无从找到的。

  除了定向型的交易外,宏观对冲基金还会使用相对价值型的交易策略,即通过配对持有类似资产的多头和空头,利用两者之间的相对定价错误盈利。例如,在欧债危机中,假如一个投资者认为德国国债会比意大利国债更稳定,那他/她可以卖空意大利国债并持有德国联邦债券的多头,这样,当欧洲发生状况时,意大利承受更多的信用风险,其国债收益率较德国上升得更多,债券价格则下降得更多,投资者可从多空头的价差变化中获利。此外,量化交易、高频交易、CTA策略、新兴市场策略等也常为宏观对冲基金所用。

  如果对对冲基金的历史与现状有更多了解,那么Julian Robertson与老虎基金、Paul Tudor Jones与都铎投资(Tudor Investment)、John Meriwether与LTCM、James Simons与文艺复兴(Renaissance)、Kenneth Griffin与城堡投资(Citadel)、Israel Englander与千禧基金(Millennium)、Ray Dalio与桥水(Bridgewater)、Steven Cohen与S.A.C.、David Shaw、John Paulson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当然,每一个都是另外一则故事了。Biggs在1965年设立过自己的对冲基金且获利颇丰,1973年作为合伙人加入Morgan Stanley(其间为MS创立了研究部、投资管理部,任其首席全球策略师)至2003年离开,之后设立一支全球宏观策略基金Traxis Partners,他本人对宏观策略和新兴市场策略的尤为精通,多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

  对冲基金一般着眼于市场的无效性与定价错误带来的盈利机会,不论这些无效性是源于市场参与者的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市场的不成熟、信息的不完全、交易机制上的技术性限制、大众的贪婪或恐惧、投资者过度自信或认知偏差,抑或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其他原因。事实上,就像Biggs反复指出的,就对冲基金而言,规模往往是业绩的敌人。当一条赛道过于拥挤,太多的资金追逐类似的投资机会,市场有效性会上升,利润空间会变小,规模也就成了业绩的敌人。如果大量对冲基金使用相同的策略、组建雷同的投资组合,一旦出现重大而持续的不利变动,巨大抛压可能导致流动性骤然丧失,甚至市场崩溃。不过,好的基金和基金经理懂得如何权衡收益与风险、如何管理杠杆与流动性、如何在价值投资与趋势动能间取得平衡。而且不时有新的赛道涌现,新的策略与模型被应用,坏世道也能有好生意。

  因此,通常情况下,对冲基金致力于提供“绝对收益”,即在牛市中提供不输于大势的回报,在熊市中保护投资免遭损失。当然,你必须要选对基金。如果将对冲基金的业绩表现从高到底排序,我们会发现排名最靠前的25%的对冲基金,它们的表现远超所有对冲基金的均值。这种优秀者与平庸者之间的差距,在对冲基金里比在共同基金里要显著得多。套用耶鲁捐赠基金的管理者David Swensen的话,这跟你选择私募股权基金是同一个道理:你的资产配置里有了对冲基金这一品类并不够,你还必须与他们中真正的优秀者为伍。那么,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识别挑选对冲基金?Biggs的建议是,对外行人而言,对冲基金母基金(Funds of Hedge Funds)不失为理想的选择。其实,母基金令Biggs这样的对冲基金经理头大不已,因为他们是对冲基金经理最挑剔最严苛的主顾,但从大众投资者的角度,母基金却是最合理的选择。

  Hedgehogging一书写于2006年,四年后Biggs出了一本A Hedge Fund Tale of Reach and Grasp,国内引入并译为《对冲基金风云录II》,这两本书可以互为注脚。前者近于杂文笔记,穿插着众多小故事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在评论分析中,间或闪耀着作者的投资智慧,亦不乏引人深思的金句;后者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小说,各个角色身上分别糅合了Hedgehogging中的想法和观点,而Biggs作为“表现得像不可知论者的一名价值投资者”(或“偏向于价值投资的不可知论者”),在小说中安排主角们使用了一个结合基本面与价格动态的系统化模型。两本书都极富可读性,没有辜负Biggs本科所读的英语专业。

  对冲基金的业内生态、一支基金的创办历程与细节、各色基金经理的风格与特点、市场的咄咄杀气,以及在某些时刻,类似尼采的“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的与“市场”这一野兽对视时惊悚寒凉的感觉,Hedgehogging中一一都能读到。在第20章甚至还内嵌了一个惊悚故事。Biggs关于投资中的人性化因素、关于集体昏聩等见解,也都值得回味。投资是一个迷人的游戏,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迷人游戏。它不仅仅关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维度,而且还在第三个维度——情绪,以及第四个维度——梦想上展开。然而,记住这些投资智慧会有多大用处呢,Biggs也许在你耳边吃吃一笑,说:市场永远在变,所以,谁知道呢?

  -------------------

  图书信息:Hedgehogging Barton Biggs著,John Wiley & Sons出版,2006

  推荐指数:7.5/1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