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莺与玫瑰》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莺与玫瑰》经典读后感10篇

  《夜莺与玫瑰》是一本由[英] 奥斯卡·王尔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一):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追求唯美的化身。王尔德在他那时的年代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浪荡公子,出生显赫又极富才华,人长得也俊俏。他的着装时尚花哨,走在街上,常常引人注目。对于外表他非常在意,他曾说自恋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追求美体现在他的外表上更深刻地渗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他的童话故事唯美动人,但结局大都以悲剧告终。夜莺用生命为穷学生换取一朵玫瑰花,却被无情地扔掉了地上。燕子爱上了善良快乐王子,放弃了与同伴去温暖地南方,最终与王子双双死在凄冷的冬天里。星孩成为国王后,王尔德生生加了一句没过不久新国王也死了,让结局成了悲剧。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王尔德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必定有丑陋的事物相伴而生。他讽刺富人,讽刺自私的人,讽刺丑陋,讽刺丑贪婪。夜莺与玫瑰里的男学生,求爱失败后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不屑一顾地丢在地上,转而继续投入到他的哲学研究里了,王尔德讽刺他根本不懂爱情。而女学生则是以金钱衡量爱情,浅薄无聊。了不起的火箭里,火箭高傲自大。星孩里的男孩起初则是看不起所有丑陋,贫穷的人,最终他受到了惩罚人性幽幽,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善良的人也会起邪念,恶人也会悔过自新。在王尔德的悲观世界里,有单纯极致地美存在着,让人为之感动。他也毫不留情地讽刺了世界的阴暗,人性的丑陋。 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里爱与怜悯是永恒的主题,也有人说王尔德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宣传基督教。故事里多次写到天使,神父,自我牺牲的夜莺其实就是耶稣的化身,星孩由于产生了怜悯之心,求得了母亲的原谅。如圣经所言,爱是恒久忍耐,是生生不息。 这世界有阴暗与光明相伴,人性复杂,善恶共存。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里,保留一份天真。我们深处阴沟,仍要仰望星空。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二):唯美世界里的成人童话°

  ——评《夜莺与玫瑰》

  文/蓦烟如雪

  他常被众人称作“唯美主义者”,可他笔下却依旧鲜活着现实痛苦,他嘲弄市侩,渴望爱和美,他说“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似乎,这句最能贴切于他。

  他自己曾说,我把所有天才放进了生活,只把才能放进了作品,可在我看来,他早已把自己的才能揉进了生活,渗透在作品中,如同叶芝说他的作品是“隔夜费尽心机写好的,可又十分自然”。

  他一生写过九个童话故事,我喜欢简单凝练富有暖意不断奉献自身的《快乐王子》;我愤怒《夜莺与玫瑰》中夜莺用死亡换来了一朵红玫瑰,可它的爱和牺牲却被轻易地抛弃;我悲恸《渔人和他的灵魂》中渔人没有抵住最后一道防线,让灵魂有机可乘,他爱的小美人鱼心碎而死,他也抱着她的尸体一起吞没在海中,虽然他们的坟墓长出了美丽的白花,虽然在这个故事里展现了崇高的爱情,但我却能从文字感受到浓浓的悲伤,就像一味付出的小汉斯,他不管磨坊主如何压榨他,他都坚信那是友情,可这讽刺的题目竟然还是《忠实的朋友》。

  王尔德文风多变,时而天马行空,时而繁缛瑰丽,但总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奇妙的才能,能让你折服在他的笔下,他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所以对王尔德来说,艺术家是现代社会中耶稣的化身,他的作品,凝结了他的痛苦和他生命的结晶。

  曾经我看过陈谌的《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和《南极姑娘》,他的风格延续了王尔德加入现实的背景的童话,可却遗憾在想象力中,不及王尔德故事中的多变且丰富,无论是爱上芦苇的燕子,亦或是一支火箭的悲哀心理,就像小侏儒能在想象中感受到树林的美好,连强盗们都会从山洞里出来跟他们一起作乐,白玫瑰厌弃小侏儒的丑陋,可他却爱惜白玫瑰,珍珠和宝座他都不要,他就想和公主跳舞,带她走,看后,我突感善良是不可救药,却让人不得不珍视他的美,哪怕他的外表很可怖。

  可就是这样的人,他感受到波浪起伏的紫色风信子,感受到报春花,一丛一丛地在香酥扭曲的树根旁半隐半现,还有白屈菜,婆婆纳,甚至栗子开了星星般的白色穗状花,山楂苍白得就像美丽的月亮。要有多美好,才能这么捕捉得如此细致,镜子杀了小侏儒的善良,公主却无关痛痒,甚至推到快乐王子塑像的市长,他记得重塑自己,却忘记重塑自己的心灵

  “小麦是我们播种,我们的饭桌上却空无一物。我们戴着锁链,尽管眼睛看不到它;我们做着奴隶,尽管人们称我们为自由人。”

  也许很多人在他的故事里看到了美,可我却看见了道德,看到了痛苦,甚至是斑驳的生活,他没有用哀叹的文字去悲天悯人,相反他用故事去道尽辛酸,他是故事里的每一个架设的虚拟,他是天然的,纯粹的,不受拘束的存在,他没有用条条框框去绑架我的想象,相反他带着我走入了不一样的成人世界。

  带我看到了唯美世界里的成人童话。

  筱筱

  2015年5月2日星期六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三):在不经意中碾碎你的梦

  很久没有认真的读过一本书了,在一个安静的午后,便开始品读起来。该开始读时并没有觉得很有意思,然而细思恐极,越看越欲罢不能。书中的几个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被描绘得很盲目的舍己为人,为了书生梦想而牺牲了自己,却未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她的付出书生完全都不知道更别提珍惜了,全文充斥的慢慢地讽刺。

  《自私的巨人》拥有美丽花园的巨人因为自私不肯向周围的孩子们分享硕果累累的园子,园中的花草树木纷纷凋谢,春天夏天都不肯来,只剩下了冬日的寒风和不愿褪去银装的积雪。然而巨人偶然遇到不畏惧他的小孩来园中玩耍,自此园中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巨人明白了分享的快乐,再也不封闭花园,和小朋友们恢复了友好。然而,那个最初找他的孩子缺不见了。很久之后,一个陌生人来找巨人,巨人意识到这个人是那个自己想念的孩子,这个孩子是带巨人去天堂的指引…最后的结尾我没有太懂,是为了升华一下主题,表达好人会有好的归宿?

  之后的故事《星孩》《年轻的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等,所处的时代无不具有鲜明的阶级划分或者说等级制度,映射了当时的社会问题理想主义矛盾的现实强烈的碰撞,而激烈的冲突就在作者笔下似随手的带过,忽的戛然而止了,就给观众无限的想象和思考,这就是童话故事隐含的巨大道理吧。很喜欢这本黑童话,感谢作者和译者。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四):八岁的天真,八十岁的童话

  “不是为八岁的孩童而写,而是为十八到八十岁孩童般的人而写。”王尔德的童话大概都可以如此概括。虚构中透着现实的残忍,没有安徒生和格林单纯天真,更像是华贵皮囊之下撕扯出的一股血腥真实。每一个故事的最后一句是最为动人的,彻底将王尔德和一般童话家区别开来。

  童话都是用来哄孩子的么?王尔德的一个童话牵扯了多少深刻的现实。我更希望这童话能伴随我一生,等老时再读感触应该更深。裹挟着一分纯真,怀揣着多年人生磨砺的通透,我大概就能明白,他笔下的爱情,友情,上帝是什么样子的了。

  说起王尔德,他唯美主义的怪诞外衣下有些我看不懂的内涵。就如同我看不懂顾城的白帽子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但他们都是伟人,像王尔德自己说的“把天才放在了生活中,把才能用在了故事里”。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五):读《夜莺与玫瑰》,聊聊爱情

  在《夜莺与玫瑰》这篇童话里面,王尔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学生爱上了公主,而公主要求学生送她红玫瑰才能与他跳舞,但红玫瑰却难找;夜莺知道了这件事,为了年轻学生能获得爱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红玫瑰;最后学生拿红玫瑰送给公主,公主却因为宫廷大臣的侄儿送了她珠宝而拒绝了学生;最后学生否定了爱情,回到哲学中去了。故事比较简单凄美,没有美好的结局,但我觉得这里面讲述了很多爱情里的道理。

  学生爱公主,这是肯定的,但是我觉得他爱得不够,或者说他更爱自己。自己的花园里没有红玫瑰,他就放弃到其他地方继续寻找,只会忧伤哭泣。在他心目中,没有爱情就要过痛苦的生活,而爱情就是得到对方。一方面他的努力不够,不知变通,换个地方或方式或许就能找红玫瑰;另一方面他又比较幼稚,没有爱情就痛苦万分,在爱情中失去了自我。所以我说他更爱自己,不想付出太多又想得到爱情。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少。在遭到公主拒绝之后,年轻学生说公主忘恩负义(ungrateful),实际上他对公主哪有什么恩呢,喜欢一个人不应该觉得自己就对她有恩,又不是人家逼你喜欢的,喜欢一个人应该是自己觉得很高兴的一件事。最后学生不再相信爱情,认为爱情很愚昧,形而上学才是值得追求的东西,这进一步说明学生的幼稚和狭隘。明明已经看到王公大臣的侄儿那样的有钱主才会赢得公主的心,却放弃了成为高富帅的「正道」,唾骂爱情并且回到哲学中去,看来还是爱得不够深。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哲学家。

  再说说公主,很久以前我看这篇童话的时候对她是很鄙视的,同时同情学生。但是现在读又有了新的感受。一开始公主答应学生只要学生送她一朵红玫瑰就愿意和学生跳舞,后来宫廷大臣的侄儿送了她珠宝之后她就不要玫瑰了,当然也拒绝了学生。公主的错在于背叛了一份给出承诺感情,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优质爱情资源的公主,她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也没有什么错。我完全理解女性在选择对象时挑更有钱的,因为从进化和繁衍后代的角度看这确实是更优的选择。再说,一开始她承诺的是跳舞,不是在一起,所以,学生想多了又实力不够,公主有错但可以理解。

  再说夜莺。这是一个悲情角色,毫无疑问她是喜欢学生的,「他的头发黑得像风信子花,他的嘴唇就像他想要的玫瑰那样红」,为了学生能得到自己的爱情,夜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红玫瑰。而学生自始至终都不知道玫瑰怎么来的,甚至完全不理解夜莺,认为她没有情感,没有诚意,自私自利。夜莺对学生不仅仅是喜欢,而是真正的爱。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爱是不求回报,爱是不计成本,爱是给对方幸福,即使这些对方都不知道甚至误解。这样的爱,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在整个故事里,她是唯一懂得爱的。

  然而夜莺也不是没有人爱,橡树爱她。橡树心里看着夜莺为学生牺牲自己,很难受,并且说「你这一走我会觉得很孤独的」。橡树早已习惯了在自己身上做巢唱歌的小夜莺,突然间她要离开,他只能自己难受。他懂夜莺,喜欢着夜莺,但是无动于衷,没有阻止夜莺自杀的行为。怎么说呢,还是爱得不够,不懂得如何付出。夜莺的离去令他感到孤独,爱情对他来讲只是排遣孤独,这种爱也不够成熟爱人之前首先要独立,否则就不太会有去爱人的能力

  文学作品终究不是现实,但是我还是很欣赏夜莺那样的感情。付出就或明或暗地想要得到回报尽管是难以逃离的窠臼,但是真爱就该不求回报。当然,也要爱对人,鸟怎么能和人在一起呢,小夜莺精神可嘉但是在爱情的选择上也有点盲目了。要两个人都像夜莺那般,才可能幸福圆满。

  祝天下情人终成眷属。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六):童话里走出的现实作家

  高三为了写作文,引经据典,看了很多名人名言,其中不乏许多王尔德的。如人要么拥有一件艺术品,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亦或是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却总有人仰望星空。

  这些句子曾经或多或少都为我的作文加过不少粉,而如今我读完了王尔德一生所写的九篇童话,才算是对他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王尔德虽然是在写童话,但是反应内容却完全不是童话般美好,像最著名的《快乐王子》中,王子看见了世人的贫穷,痛苦与无助。让燕子一次次取下身上宝贵的装饰,到最后王子破败,燕子死去。但是王尔德还是给读者一丝温暖的色彩,王子和燕子,最后还是得到了召唤去了天堂。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夜莺与玫瑰》同是为了他人牺牲,夜莺用自己鲜血染出的红玫瑰,在青年被拒绝之后,马上被扔到水沟中,谁也不知道那朵玫瑰盛开的过程是那么艰辛那么痛苦。或许是赞美了夜莺的有情,也讽刺了青年的无情。但夜莺并没有升上天堂,它只是就这样死去了。不免添了一丝悲凉。

  书中还介绍了王尔德的一些生平,令人叹息的是他因是同性恋而入狱,备受折磨,出狱后没几年就死了,而入狱前又恰恰是他创造的巅峰,不由得让人感慨天妒英才啊。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七):仿若童话

  如果是童话,何必如此悲伤?

  快乐王子不忍人间悲苦,牺牲了自己,变得丑陋,被市民遗忘、抛弃。

  夜莺为了信仰,以求成就学生的爱情。然而,人不懂什么是爱,所谓的牺牲,也是枉然。

  自私的巨人终于不再自私,似乎得到的救赎,进入了天堂。

  忠实的朋友孤苦死去,自私的“朋友”一边宣扬自己的忠诚论一边剥削自己所谓朋友,生活却滋润富足。

  自不量力的烟火,自以为是的烟火,最终却成了被人遗弃的哑炮。

  母亲被外公杀死、自己被送作他人抚养,最终回到王宫,却梦见人间各种疾苦---不少因自己而起。他幡然醒悟,人们却不要那样不显得高贵的他作为他们的王。但神迹降临,人们被震慑,他从而回到王宫。

  爱上美丽公主的小侏儒,最终发现自己的丑陋,以及公主只是喜欢捉弄他的丑而已。而读者惊恐地发现,公主需要的是一个没有心的玩具而已。

  渔人为了美丽的人鱼,决绝与自己的灵魂决裂,却又被变得邪恶的灵魂引诱离开了人鱼。爱比智慧、比财富更好,他却被别的美所引诱。最终两个相爱的人离世,却并不被世人祝福。如不是爱化作芬芳的花,他们的爱最终还不会被人理解。

  星孩变成从灵魂到外表都高贵的国王,我以为这会是个美好的故事,因为王尔德说,他统治下国民安康,然后最后却是他只是治理了三年便离世,而继任的却是个极度邪恶的王。

  这便是童话。悲剧多于喜剧的童话。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八):夜莺与玫瑰,深情与无聊与残酷

  原文:http://faydao.com/weblog/1903.html

  备份:http://xiaodao.us/blog/2187.htm

  1900年11月,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下葬于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墓地。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里,女士们(可能还有男士们)的唇印把他的墓碑腐蚀得不像样子,这不得不让巴黎市政府和爱尔兰政府在他的墓碑周围竖起玻璃挡板。

  如 果将这个作为人生故事的结尾,恐怕连王尔德都不会相信:毕竟,这太像童话了。应该说,这样的爱戴更像是『别人写就的童话的结局』,而不是王尔德自己所写的 童话的结尾。要知道,他的结局其实和他的童话一样残酷:在因为被法庭控告为『鸡奸者』(即当时名义上的同性恋)入狱两年,出狱后第三年又患病、穷困,最终 死于巴黎的一个旅馆。这似乎是命运给这位童话作家的玩笑。

  《夜莺与玫瑰》 一书所收录的童话,王尔德称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看完这本书,就用“王尔德童话”搜索了一番,发现有介绍『他的童话被视为儿童文学的瑰宝』。忽然想象 一下小学语文老师们在课堂上是怎么向小朋友们介绍童话里种种的残酷结局的?难道又要归结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历史和扭曲社会现实么?抑或是原原本本地向小 朋友们说,童话中所有的结局差不多都是真的:残酷、真实,让人哑然失笑的个人命运(那个深受苦难的青年,当上国王之后第三年就死了)以及各种不美好。这又 明显地违背了『童话』一词在人们认知体系中的地位。这样的『违背』,看来就像是王尔德给这个世界的一个认真的玩笑。

  在书中,一再被人谈论的 故事《夜莺与玫瑰》被很多出版社当成了王尔德童话的书名。这个故事之后,很多人开始谈论爱情、玫瑰、夜莺的所指是什么,挖掘象征和比喻的意义,这一切的努 力似乎都想说明『爱情到底(不)是什么东西』。在看完之后,我也曾想在这个故事里比划出比喻的主体和喻体(玫瑰就是爱情的象征么?玫瑰的刺比喻着什么?夜 莺的暗喻是什么?)。但比划了一会之后,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爱情(不)是什么』这个千古的难题之中。所以,不管你对这个故事作何解读,于你的见识来说,都 是对的。而王尔德的通达之处,就是用了一个童话故事说明了这个难题,而且这个故事的结局却又彰显着人性:彼之深情,他人可能反而觉得无聊。

  是 了,这就是世界原本的面目:你那么深情,可能是一句谈资而已;你受过的苦难,对你其实无补于事;你对『朋友』的真诚,或者只是满足其私欲……如果要归根结 底地说一句,那就是:这个世界没那么美好,没法让你事事如愿,但或者会有美好发生——毕竟,王尔德先生也没有把九个童话故事都写得那么灰暗、绝望,就拿那 个巨人的故事来说,巨人最后还是到了天堂。

  在被判入狱之前,这个不羁的诗人被人称为『唯美主义者』。或者是因为他衣食无忧,潇洒而不失幽 默,能游刃有余地向人间开各种玩笑(他一向以毒舌著称)。这种风格显现在他的童话里,就是爱说真话,把故事写得不那么美好。如果你被『唯美』和童话所迷 惑,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哑然失笑,“这完全是一本黑童话,这不是开玩笑吧”,这是我看完之后的第一个念头——但你又看不出王尔德是跟你在开玩笑似的。

  最 后,尽管《夜莺与玫瑰》中的爱情比喻可以有很多很多很多种解读,你在不同的年纪,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千万不要将之作为你的爱情哲学用来指导你谈恋 爱。毕竟,人世间的人性要比夜莺、玫瑰、哲学书呆子和教授女儿要丰富、复杂得多,而你要遇到的人也可能比这些有趣得多(或者无聊得多)。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九):讽刺的童话

  《快乐王子》

  真是一个讽刺的童话故事。

  富人的欢愉与穷人的困苦的对比。成人眼中的华贵宝石到孩童眼中也只是一颗好看的玻璃球。快乐王子给别人带去了快乐,自己却被烧去身体。

  燕子是善良的,他爱上了善良的王子,愿意留下来陪他,陪他一起死去。(小时候都没注意到是他和他,长大才发现王尔德将自己的性向在书里写出来了)

  最后他们去了天堂,但却也不是真正的天堂,而是上帝的一言堂。那个所谓美好的世界,也被一个统治者的意志所操控。

  快乐王子践行了耶稣基督在《新约·马可福音》中所说的教导:“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

  《夜莺与玫瑰》

  明明是用生命献祭的歌谣却被说成没有灵魂,夜莺付出了生命。学生却觉得它什么也不懂,他甚至没有注意到默默付出的夜莺。

  他责骂姑娘没有感激之心,他自己又何尝不是。

  而且他也太懦弱,明明学的哲学,却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他斥责爱情的无用,因为他在爱情上一败涂地,斥责哲学的无用,因为他当时在期待爱情。他根本没有自己的理念。

  关于这位学生,王尔德在一封信中写道:“在我看来,他是个很浅薄的年轻人,差不多跟他自以为爱上了的那个女孩一样糟。”他读了不少的书,却无法用它们来解决他在生活中碰到的最微小问题。他以为阻碍他得到教授女儿的原因,只是缺一朵红玫瑰,而不懂爱情不应当取决于外物的道理。

  《自私的巨人》

  我不喜欢小孩儿。也不会喜欢小孩儿来我的花园玩。

  之后的故事里最喜欢的是《忠实的朋友》

  友谊在他的口头间长存,极力宣扬自己的友善和忠诚。而这样的人实际上没有付出任何事情。反而用未来允诺来要求回报。

  之后的诗里有两首《行善者》《导师》

  耶稣拯救了世人,而被拯救的人却选择自甘堕落。

  有人做了和耶稣一样的事情,但没有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未被歌颂。

  这算什么,只有当别人受苦难时,方间对方的付出和伟大吗?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十):片刻欢愉以永恒悲哀的灵魂而存在

  夜莺与玫瑰取自于书中的一个简短童话 大抵是这惹人怜的夜莺为了只懂得形而上的学生付出自己生命代价以成全他的爱情这样一篇文章。贤的是谁 愚的是又是谁。对于童话 王尔德选取同安徒生相类似的人物 动物、王子、公主、美人鱼。穷人、富人、畸形人。亮点在于 他在塑造人物性格时有着反转的结局 即遵循人生而善时而又有人性本恶 需要后天调教的性恶论观点。

  王尔德对于唯美主义的渗透在书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尤其着重描绘富人的衣着打扮 作为那个时代的花花公子打扮的王尔德经常身穿蓝丝绒外罩 故 书中的皇室都有着华丽且不失高雅的装潢。都与王尔德日常所追寻的东西相契合。不曾拥有这样生活的人定是无法描绘的那番华丽的。

  作为耶稣基督的信徒 王尔德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其信仰 个人最喜欢散文诗 这个篇章 提出一些叫人难以作答的哲学问题 比如怎样才算是好人。医生救活了一些人而他们生存的目的却是在做恶。快乐寓于悲伤之下。等等。

  书评的标题来自于我读王尔德这本夜莺与玫瑰的其中一首散文诗“于是他用“永恒悲哀”雕像的青铜,塑造出了“片时欢娱”的像。”我写下片刻欢愉以永恒悲哀的灵魂而存在 片刻欢愉是永恒悲哀的外化表现 而片刻欢愉的实质是永恒悲哀。

  想听王尔德说说话 这是认真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莺与玫瑰》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