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精选10篇

  《魔戒(第三部)》是一本由托尔金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20元,页数:4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一):读过后的一些杂感

  关于作品

  这作品很多将其看作奇幻文学开山之作,说实话如果说对后世相关有所启发则相对公允,毕竟在托尔金心里似乎并是那么想。

  从小说整体来看,托尔金只是在叙述一部历史,一部远古时代失落的诗篇,更一部恢宏的神话。因为若是将那些奇幻成份去掉,事实上一切在现实中发生不是不可能,只是发现在被我们遗忘的时代而已。

  关于文化差异:

  不得不说对于东方读者阅读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尤其关于社会构成及其体制,相信很多人对托尔金喜欢如骑士传说时代东西太却缺乏了解,对故事理解产生一定影响,我想这和西方人看《西游记》感觉一样,大多人会觉得好看,但具体内涵却很难理解。

  关于语言与文学创作:

  托尔金是搞语言的,似乎很多人觉得其文学功底一定很高,不过从小说的铺陈显然觉得并非如此。毕竟运用词汇与更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还是不同。尤其是开始阶段明显,后期有所进步但还是有差距。最典型就是这书缺乏心理描写,要知道弗拉多要塑造好心理描写占据着巨大的比重,不得不让人遗憾。而最后小说读完的时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角色竟然是山姆,多少让人哭笑不得

  关于翻译:

  翻译的问题也算老生常谈,虽然承认翻译这种书需要下很大的辛苦,但起码要差不多才可以吧。

  目前的版本,给人感觉译者知识缺乏太厉害,导致问题多多。如:对于其中的诗,显然译者不太了解吟游诗人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要了解就不会这样处理了。另外,就是字面问题,现在这种水平只能半成品,大体也就保证没有意思错误,剩下符合中文语言习惯工作根本没做。最后,这种书多人译的话希望统一,正式出版出来还能看到痕迹就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以上自己一点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对于书名,自己觉得《魔戒》不妥,毕竟七枚指环同辉,无明显善恶区分,因此倾向《精灵指环》这种中性的译法,《指环王》也算不错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二):史诗归来

  上个学期公选课作业。该霸气题目借用第十放映室指环王那期。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个下午,牛津大学的一位语言学教授在批改到一名学生的空白卷子时灵光一闪,涂鸦写下那句著名的“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于是上演了一场由巫师和十三个矮人外加一名霍比特人组成的冒险故事。之后作为续集的指环王三部曲面世,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其成就也超过了最初的那场冒险。这个牛津大学盎格鲁-撒克逊语教授,J.R.R托尔金热爱讲故事热爱绘画,他对奇幻故事的创作源自于对传统神话和史诗的热爱。

  我在一个冬天的深夜在一位朋友家与指环王相遇。当初朋友力荐魔戒电影,我却在电影庞大的开头下不知所措昏昏欲睡。哎,我不是个善于读书和观影的人。当我终于看完长达十个小时的电影之后,已是一年后。我一直觉得与书籍电影的相遇都是缘分人类浩瀚的艺术星空群星闪耀,而我们又常耿于琐事,一辈子能把自己书架上的书都翻遍已十分了不起。读指环王小说的那几天晚上,我不停地做着类似跋涉的梦。梦中天空灰暗,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

  『故事』

  无疑指环王的故事体系是复杂的,庞大的,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史诗般的气质,也正如托尔金所说的他要创造出英格兰自己的神话。但是这个故事又可以说是简单的——当黑暗再次降临,中土大地上正义的种族们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敌人黑暗魔王。他们的任务是彻底摧毁一枚至尊魔戒,于是有了魔戒远征队,开始一场看似毫无希望的跋涉与持续的战斗。这样的故事在今天似乎早已滥觞,故事结局无非是正义战胜邪恶。但也正是托尔金,开创了此类奇幻文学之山,重新燃起人类频临枯竭的想象力。可以说,这样的远征与探索是神话故事中永远的母题。

  但是指环王故事线索却十分复杂,其背景庞大而遥远。小说的叙说从居住在哈比屯的老人比尔博巴金斯的生日宴会开始,之后托尔金为我们描述了美丽宁静的夏尔,而他那瑰丽磅礴的中土世界也渐渐浮出水面。当然,与电影的表现手法不同,原著通过大量人物对话揭示故事背景及戒指的来龙去脉。我们了解到在第二纪元精灵工匠应索伦之邀打造了十九枚戒指,其中三枚给了精灵,七枚给了矮人,九枚给了人类的国王,然而黑暗魔王索伦在末日火山秘密地打造了一枚魔戒。

  小说中有段很精彩的话:在黑暗的年代中,伊瑞詹的工匠一听到下面的话语,就知道自己被出卖了:魔戒全属至尊戒/至尊指引诸魔戒/至尊魔戒唤众戒/众戒归一黑暗中(魔戒后遗症之一就是会不自主地喊出: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

  这是一枚统驭众戒的魔戒,戒指本身具有强大力量意志,他使持有者延长寿命,却又诱惑折磨其持有人,腐蚀他的心智。

  在第二纪元的一场大战中,索伦战败失去魔戒,人皇埃西铎有唯一一次机会毁灭这枚戒指,但他却受戒指诱惑不愿将其毁灭,之后戒指离开埃西铎沉入河底。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几千年过去,在一次合适的机会,戒指被史密戈的好友捡到,史密戈杀死好友狄亚戈,却在魔戒的折磨下变成妖怪咕噜,在黑暗中生活漫长五百年。之后这枚邪恶的戒指又离开咕噜,却意外落入哈比人比尔博手中。作为比尔博侄子,佛罗多继承了这枚戒指。指环王三部曲就是在此背景上发展的故事,当魔戒再度出世时,中土大地危机四起,一边是魔王索伦急欲搜寻戒指,一边是佛罗多等人的逃亡。

  阅读本身就是与冒险相遇,伟大的史诗具有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小说采取了延迟的叙事手法,读者惊险地逃出这一危机,到达看似平稳的叙事平地,却意外发现自己已身处另一个冒险中。托尔金笔下的故事很真实,读者会觉得魔戒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史前,有如北欧神话。在这个神话里,英雄终将回归,压制个性的黑暗极权终将被打倒,大地重获自由和新生,但一切又只是开始。

  托尔金的奇幻并不是有如《哈利波特》中的无边魔法,故事中没有超自然的力量。无疑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下《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西方神话可以说都保持了这样一种低魔幻,这也与东方神话中常出现的法术、仙术等形成文化上的对比与差异。托尔金也说过,魔幻只是调味品,不能当主菜,用的恰当可以凸显氛围,滥用则会串味。

  托尔金本人是一位悲观主义者。我们看到指环王故事的结局不能说是完美,佛罗多说:“我试着拯救夏尔,它得救了,但我没有。“当至尊魔戒被毁后,精灵三戒也失去力量,许多美丽的事物也跟着消失和被遗忘。所有的精灵也在第四纪元离开了中土大地。但作为读者我们仍旧相信,故事的结局永远会是比尔博口中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日子

  『人物』

  托尔金倡导多元文化和种族相融共处,我们看到他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极为复杂和庞大。在指环王中就出现诸如巫师、矮人、人类、精灵、霍比特人、半兽人等等等等。

  巫师:托尔金小说中的巫师并不是那种具有所谓魔法的神。白袍萨鲁曼和灰袍甘道夫代表的是领袖力量,这二者象征一邪一正的较量。巫师甘道夫的形象亲切和善又充满智慧。他会为夏尔人民放烟火,又能为这个世界伸张正义。在魔戒远征队之初,睿智的甘道夫为队伍向导,却在摩瑞亚跌入深渊。人皇阿拉贡都曾说:“没有了你,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即时在令人绝望的魔多大地,通过托尔金的小说艺术创造,甘道夫的意念也能达到佛罗多心中。是的,只要有甘道夫在的地方,一切都不至于绝望。

  精灵:托尔金笔下的精灵有着超凡脱俗的美丽,他们高大俊美,气宇非凡,和西方传统故事里那种小巧玲珑,淘气捣蛋的小精灵大相庭径。小说中哈比人山姆就很仰慕精灵,他曾这样描述精灵:“他们既苍老又青春,既欢欣又哀伤。”在故事结尾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们从林中穿越,唱着哀伤的歌谣,离开中土大地,去遥远西方的世界。

  书中有句话很有意思的话:不要插手巫师的事务,他们重心机,易动怒,别向精灵询问,因为他们会不置可否

  许多人应该都会喜欢托尔金笔下的哈比人(霍比人的译法更普遍,但我更喜欢用哈比人,就像书中经常出现的那句话:身为一名愉快的哈比人。那么哈比人的译法似乎更为愉悦)。他们的身高只有人类的一半,哈比人热爱田园生活,对食物更是有着狂热的喜爱。同时他们乐观开朗,远离世俗评价。在结识哈比人之前,我最常拜访雪地上的爱斯基摩人。我喜欢跟他们聊天,把他们的生活写进我的故事。所以当我终于与哈比人相遇,发现我们之间有如此多的共同点后,我是多么地兴奋!甘道夫就说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Hobbits really are amazing creatures. You canlearn all that there is to know about their ways in a month.And yet,after ahundred years they can still surprise you.”(哈比人真不可思议。只要一个月就能了解他们。但是一百年后他们仍然让你吃惊不已)

  哈比人佛罗多勇敢正直好心肠。也许很多人对于电影中的佛罗多谈不上是喜爱,甚至厌恶他的软弱。但我在读小说过程中,愈发觉得佛罗多绝对不是软弱,相反他勇敢坚定内心强大。摩瑞亚一劫后远征队分崩离析,但佛罗多心中早已决定独自前往魔多。当脚下的土地越来越邪恶,身上的魔戒越来越沉重,他对山姆说:“我必须继续。再会了山姆,这是真正的结局。”我想佛罗多背负魔戒冲上末日火山的那幕足以感动许多人。

  故事中山姆与佛罗多的主仆情谊确实可贵。(甚至是故事的结尾山姆婚后要带着妻子搬进袋地洞,还一边周详地照顾佛罗多?)。前往末日火山的道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山姆对主人绝对敬爱和忠诚。有朋友认为山姆身上有种愚忠的成分,但我认为绝不是这样。当佛罗多中了蜘蛛妖尸罗的毒,山姆以为佛罗多已死,进行一番自我思想斗争后(山姆最擅长的就是自言自语,托尔金很少对佛罗多进行心理描写,但山姆的心理描写篇幅绝对巨大)决定取下魔戒代替主人完成任务。

  咕噜是故事中最令人同情的人物,他在魔戒的折磨下失去心智,造成人格分裂。作为推动故事进展的重要线索之一,咕噜最后的结局也再适合他不过。他本质上是一个苍老的霍比人史密戈,但却已无法获得救赎。我们时常听到他自言自语地说:噢是的,是的,宝贝

  人类是最充满野心欲望无限的民族,他们没有精灵的永生,但他们充满活力潜能无限。阿拉贡是人类的杰出代表。小说中的阿拉贡自始至终身上散发着绝对的王者之气,他说:“我是伊力萨王,埃西铎的子嗣,刚铎的继承人!”(电影中阿拉贡的形象更具忧郁气质,甚至因身为埃西铎的后人感到软弱)我们一次次地看到在最绝望的时刻,阿拉贡充满勇气战斗下去。所以精灵莱戈拉斯说:“只要还有你在,就还没到绝望的地步。”是的,阿拉贡的时代必将到来。

  原著中的法拉墨也绝对是一名勇士,在勇气毅力上不输给阿拉贡。相比之下,他的哥哥波罗莫在性格上就存在一些缺陷,那么似乎作者也只能让这样的人物死去,只有死亡才能拯救他。托尔金的书中对于波罗莫的死没有进行直接的叙述,不过电影镜头中波罗莫身中数箭的画面不无令人喟叹。

  刚铎摄政王迪耐瑟是屈服于恐惧与绝望的典型。他认为面对黑暗力量,人类迟早都是一死,那么作为摄政王应是死得有尊严。读到这段时让我想起了自刎于江东的项羽,那么我们就该断言迪耐瑟就不是英雄?

  这么看来,指环王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有被谅解的理由,即使是索伦也是人之初性本善。

  指环王的人物之众多不是我可以一一俱到的。托尔金的整个阿尔达世界中更是有着巨大的人物关系树。当然指环王中有如伊欧文的女性形象,树人代表的古老力量,善于建造且有礼貌的矮人都同样深入人心。从某个角度说,指环王的故事没有主角。

  『主题』

  我们高中语文课本《外国小说欣赏》(这的确是一本群星璀璨的教材)中提到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但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一个故事可以有多个主题,康德说:“形象大于思想。”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不必直接说出思想,而应通过形象传达出思想。托尔金的冒险故事中也便是通过种种形象传达着那些永恒的主题,美与丑,正义与邪恶,战争与和平等等。可以说他的作品体现的都是西方主流思想。托尔金试图将复杂的,包含了整个神话式宇宙论的心理和哲学见解通过世界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画得以形象和传达。

  魔戒代表着诱惑邪恶堕落,他将每个人的欲望放大,挖掘着人性中恶的一面,甚至没有人可以逃脱。作为奇幻之父,托尔金影响了之后的游戏、小说、音乐和电影等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具有蛊惑力的戒指原型在今天的诸如《仙剑》系列中都可以看到。人类必须消灭这种诱惑,必须做出牺牲,并且往往这样的任务会落在一个小人物身上。在指环王中最终摧毁戒指的是欲望本身。

  当然指环王的故事也体现出了一种责任感,生活在第三纪元的个种族,他们有义务为这个时代以及之后无数个纪元的人争取和平和自由。甘道夫说魔戒丢入大海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谁能保证沧海不会变桑田。如果只能阻挡几次春秋流转几代人的变换甚至是一个纪元,都不该下这样的决定。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光明;即使是在毫无希望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勇气和力量。这是许多人在指环王中所找到的最好的激励。托尔金在小说中反复强调恐惧和绝望,同时他又借角色之口说出:无论如何,白昼都会给人带来希望。绝望是那些坚持看见结局放弃一切希望的人所受的煎熬。是的,这无不让我们想起布什大叔在告别演说中所言:“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也要抬眼遥望前方广阔地平线。”

  也许托尔金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谓的奇幻世界从未如此清晰、饱满、丰盈地再现于我们眼前。他唤起我们对散落历史的记忆。那个世界有如梦境,但人们似乎曾真切地行走在那么个中土大地上。我们战斗过,那些漂浮在空中的歌谣纪录着我们的英勇事迹。在纪元更替间我们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个被称作阿尔达的世界自成一体,有完整的编年史和语言体系(魔戒中托尔金就创造了15种语言)。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托尔金否认他故事的任何影射意义,他说每一个时代的读者,无论母语为何,有没有看过奇幻,都可以把它的故事通过已有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托尔金认为第一世界是神所创造的宇宙,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是一个速朽的世界。第二世界即架空世界,是幻想创造出来的不朽世界,反映神创造的第一世界,它绝非“谎言”,而是另一种“真相”。托尔金的挚友C.S路易斯有一次反驳托尔金说:“神话是谎言,虽然是美丽的谎言。”“不,它们不是。”托尔金说,“真理就在其中,美、真实、荣誉……这些都是超越了凡人的真理。人们知道那里有真理,但他们看不见,这些真理是非实质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对我们的真实性。”托尔金的架空世界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阿尔达,以致使人在阅读或是观影后,会有短暂的感受——难以适应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在托尔金生前最后一次访问中,他说“中土世界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不是处于不同的年代,而是处于不同的想象阶段。”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抬头看到的这个月亮也在另一个世界人的眼中,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平行前行,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会遇到他们。

  魔戒三部曲在出版之初其实是毁誉参半的作品。有文学批评家反对有如英雄式的追寻及虚构的世界,这样的作品在他们眼中只能是逃避主义者的轻文学读物,反现代的异端文化,难以登上经典文学殿堂。有人说,所有的理想城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人性,因为生活不可能像他们希望的那样被编制。所谓奇幻故事令人逃避现实,沉湎于幻想。那么,托尔金的阿尔达是不是我们逃避现实生活的理想国呢。

  托尔金曾说过:“夏尔很像我最初开始懂事时所处的那个世界。我对哈比人确实有种偏爱,这种偏爱源于自在。”其实托尔金就是一名愉快的哈比人。对于他来说,故乡、家庭和劳动是神圣的事。指环王小说的这场跋涉中魔戒持有人佛罗多一心想要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夏尔,在最黑暗最无望的时刻,故乡就是他内心最强大的动力。同样地,人皇阿拉贡也一心想要抵达刚铎王国。他曾立于山巅呼喊:“刚铎,刚铎,何时我才能看到你的容颜!我的道路依旧无法和你闪耀的河流交汇。刚铎刚铎,介于高山和深海间的宝地。”

  托尔金的原著中没有人主动想要承担毁灭魔戒的重任。冒险故事从来不是主人公主动去寻找的,英雄传奇同时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也印证了托尔金的命运观。正如甘道夫对佛罗多所说:“比尔博注定要接受魔戒,你注定要持有魔戒。”托尔金的故事也再一次地印证了即使是再渺小的人,也能改变历史。小人物的悲欣从来就有这么大的力量。我认为电影在再现瑞文戴尔会议上胜出原著,我们不会忘记那个小小的哈比人在众人一片争论声中说出”I will take it .I will take it to Modo”接着甘道夫的那个表情太深刻,太令人心酸和难忘。

  托尔金说过死亡是一项礼物,是神给人脱离时间之下日益衰颓之世界的礼物。不死的精灵永远无法脱离这个世界,天底下没有比这更恐怖的事了。指环王书中借巫师甘道夫之口反复强调:“许多苟活世上的人其实早该一死,许多命不当绝的人却逝于人世。你能够让他们起死回生吗?如果不能,就不要轻易论断他人的生死,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无法考虑周详。”托尔金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教徒,他笔下的正面角色很少会处死反面角色,例如萨鲁曼,例如咕噜,一切更是因为注定的命运。

  相于电影,原著中对于精灵莱戈拉斯以及矮人金雳间的友谊可谓不惜笔墨地来表现(精灵和矮人之间的矛盾可以追溯到第一纪元,莱戈拉斯和金雳间的友谊确实可贵)。莱戈拉斯曾经对金雳说:“如果我们能够眼前的无数危机中生还,我们一起旅行,可以一起拜访法贡森林。而我会和你去参观圣盔谷的奇观。”每每读这段我心中总有莫名的感动直至惊叹。

  托尔金在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歌谣,他笔下的人类精灵有如神秘的吟游诗人。连山川河流都忘记了那些过去的事迹,但是歌谣依旧传唱,它们是历史在艺术与人文中的再创造。正如电影特洛伊开头那强大的旁白所说的人们总想名垂青史。小说中洛汗国王希优顿曾说:“杀出一条血路,至少来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希望到时有人活下来,记载我们的事迹。”

  『尾声』

  托尔金的时代是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他说从来没有七十年间发生那么多事。那个时代的科技被用到最具毁灭性的方面,时代的物质进步却带来人类精神的困扰。托尔金认为机械技术是邪恶的发明,并痛恨二十世纪的工业文明对于自然的破坏。他笔下的艾辛格就好像是一个工业基地,天空灰暗,黑烟滚滚,最终毁灭。同时托尔金时常表现出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

  托尔金摒弃自莎士比亚来所有的现代文学作品,他企图用回到中世纪的方式解决现代世界的问题。这位老人仿佛站在时光之外观看我们的世界,同时也让他的读者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梦境、记忆和语言。时间并非呈线性,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错体验,一种从梦境、记忆和语言中都可通达的体验。语言和梦境联系着记忆,形成了贯穿托尔金作品的连续不断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与当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托尔金本人否认他小说任何寓言意义。小说里弥漫着的过去时代的浪漫主义看似拒绝现代,但是本质上小说也是来源于当下。一个人可以逃离他所处的文明环境,有如《月亮和便士》里的原型画家高更,但不能彻底逃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即使托尔金再厌恶那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二十世纪,他也无法摆脱它。若他舍弃了那个时代,他的作品就不在那个上个世纪如此掷地有声。事实上,他的奇幻世界也是来自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对那个时代特质属性的反思和运用。现实世界永远是作家幻想灵感的不竭源泉与动力。“因为对创造精神的最深探索就是牢牢将住针锋相对的观点把握在对峙状态,并由此将敌对的双方转化为似是而非的矛盾。”(Verlyn Flieger)

  托尔金的英格兰神话传奇中传达的思想对现代人到底有多大现实意义,也是见仁见智。也许我们可以说读者其实并未看到正义世界的力量最终打到了黑暗,所谓的绝望并不代表正义世界的一步步滑落。正义派似乎永远都有好运气,黑暗派总是不断的内讧与失策。这也是此类奇幻故事的诟病,往往忽略现实太过理想化。但是托尔金的神话语言学自有其伟大意义。他的的确确改变了许多人的世界观。不管托尔金的作品是否足够深刻足够具有现实意义,但他已超越许多记录战争题材的作品。

  托尔金和《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刘易斯曾是很好的朋友,但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相比于刘易斯,托尔金更为内秀,他内心敏感,甚至善妒。然而好的作品作家也需要这样的品质,他用一生的世界创造了一个中土世界,正如一位朋友所说:当失去了外界的喧嚣,内在的世界才会更充盈美丽。而托老生前心心念念的《精灵宝钻》,死后才得以付梓。

  如果说托尔金在那个下午灵光一闪所创造出的这个瑰丽世界只是这个世界的倒影,那它也深远地影响了这个世界。如佛罗多所说:“让我想起比尔博离开前最后几天,他经常说世上只有一条大路。就像大河一般,每个人的门口都是山泉的发源地。每条岔路都是大河的支流。”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河流,所有史诗、神话、传奇都从这里发源,可以延伸到全新的世界,他们彼此牵连。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三):关于结局: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当我合上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挺难受的,是哭不出来的那种难受。

  魔戒的结局按理说应该是个大团圆结局,正义战胜邪恶什么的。但是,这只是表象,这个看似美好的结局下,我看到的,是无尽的悲哀。

  任务完成后,护戒小分队各奔东西;精灵们不得不渡海西去,弗罗多也离开了。看到这些,我的脑子里蹦出来一个词:曲终人散。看到这些,真的感觉很心酸。

  这本书的附录最是无情。阿拉贡和阿尔温度过短暂的美好后,阿拉贡死去,阿尔温隐居,后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去世;莱戈拉斯和金雳也渡海西去,不久后金雳去世……等等等等。这些,使我想起来一句话: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波洛米尔能在最好的年华死去,是不幸,何尝又不是一种幸运?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而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其他人,如阿拉贡,阿尔温,还有波洛米尔的弟弟法拉米尔等等许多人,最后都年华老去,满怀遗憾地死去。阿尔温,伊欧文等人都美人迟暮,爱人离去后她们活着也许就像煎熬一样。

  为什么说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不见白头?因为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不幸!魔戒的结局让人难受就在这里,看似欢乐却又盈满哀伤。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四):嗯,我回来了!

  这本书是我同学在2005年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当时因为初三就没读,后来中考失利就再也没心思读了,偶尔想起只是翻翻,更多是让它在那里落灰。它就和我的少年时代一起埋在记忆深处,10年过去了,我终于在今天把它读完了,4年一次的机会,我把它读完了,伴着小李子终于拿奖的喜讯读完了它。太久太久了,久到我都要忘了我当年是多么迷恋它,迷恋那个世界。现在觉得它就像它出现的那样带给了我梦想,带给了我期待,我还未做成我10年前想做的事,如今我似乎可以起航了,去创造我自己的荣耀!

  我是先看的电影,然后才看的书,虽然做好电影会删减很多的准备,但还是被书里丰富的内容震惊了。

  TBC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五):自觉的灵托尔金《论童话故事》

  何为童话? 童话故事的边界极远、极深又极高, 万物都在其中:各种各样的鸟兽、无边无 际的海洋、不计其数的星辰、既令人无限 沉迷而又时刻能陷人于危险的美,还有锋利如刀剑的快乐和悲伤。关于童话王国, 人们心中总有许多疑问,却又难以言说, 似乎一旦问出太多问题,那神秘世界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但每一个心中对奇境有 所向往的人,总会想要知道一些基本问题 的答案,比如:什么是童话故事?其起源是什么?功用又是什么? 通常人们对童话的理解太狭隘了,它并不只是关于仙女和精灵的故事,它是整个奇境世界,除了小矮人、巫婆、侏儒、巨人或恶龙之外,还有海洋、太阳、月 亮、天空,还有大地以及出现在这个大地上的所有东西,包括树木和鸟类、流水和石头、酒和面包,还有我们这些凡人。对童话故事的定义不应依赖于对于精灵或仙女的定义或历史描述,而是依赖于奇境的 本质:危机四伏的奇幻世界本身,以及围绕这个世界的氛围。奇境无法用语言完全 捕捉,因为不可描述性本就是它的特征之 一,尽管它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包含种种成分,但任何分析都未必能发掘整体的秘密。合理的定义只能是这样:童话故事就 是利用或者围绕奇境的故事,无论它本身的意图是什么——讽刺、探险、道德、幻想。但尽管故事中常有讽刺,但有一点很 重要,故事中的魔法应当被严肃对待,既不能嘲笑,也不能加以解释而使其消解。童话故事的历史很可能跟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复杂。独立创造、继承和传播这 三点在一个复杂故事网的产生过程中起到 了明显的作用。其中创造是最重要、最基 础,同时也是最神秘的。继承(时间上的 假借)和传播(空间上的假借)都最终指向一个最初的创造者。童话故事不是对现实世界中美丽与恐怖的简单复制、再现或 者象征性的解读,而是利用其中的元素进行再创造。在幻想之中,奇境诞生,而人则成为“亚造物者”(sub-creator)。上帝创造“第一世界”,童话奇境就是人类创造的“第二世界”。为抵抗发生在这个“堕落 的”第一世界的罪过,需要在“第二世 界”里复原人类已然丧尽的天良。在我们的历史中,童话总是与儿童联系在一起。尤其在现代文学中,童话故事已经降级到“幼儿文学”一类,就像破旧过时的家居被扔到游戏室里一样。这主要是因为成年人不在想要它了,而不管这样做 是否得当。近年来许多童话故事的确为儿童所写,或者为儿童所改编,但就像音乐、诗歌、小说、历史或科学读物也有为儿童改编的版本一样,童话故事并不独属于儿童。艺术和科学在整体上层次并没有被降低,童话也一样,一旦与成人文学和艺术失去了关联,它也失去了价值和潜力。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六):很好看~

  不得不承认,是先因为《魔戒》的电影出来,一时为之着迷所以才去看原著的。

  从图书馆借来原小说才惊异的发现:原来《魔戒》居然是这么早的作品了!无外乎当时这部作品能风靡一时,就算是放在魔幻题材泛滥的今天,这部书依然能拥有超高的人气。

  当然了,这也不得不承认是有电影的功劳在里面的。

  看完电影再看原著,总是会不自觉把电影那神气活现的人物代入,然后才会体会到小说的生动,单单读着那些枯燥的而且还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恐怕是感觉不到的吧。

  不过我觉得看小说最深刻的感受不是一个全新的魔法世界,而是对人性的刻画,谁都不是圣人,即使是伟大的魔法师也有缺陷,所以,谁都被允许犯错吧。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七):梦想,勇气,信念,忠诚,爱情,希望……

  梦想,勇气,信念,忠诚,爱情,希望……

  所有美好的事物

  评《指环王》

  ——我真希望魔戒没有在我手中,真希望这一切都没发生。

  ——每个人遇到难关都会这么想,但是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决定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怎么做。弗罗多,世界上除了邪恶之外还有别的力量……

  ——《指环王1:魔戒再现》

  我在你们眼中看见我心中也感受到的恐惧。有一天人类将失去勇气,我们会众叛亲离﹑一败涂地,但不是在今天。有一天,邪将胜正,人类的世界也会完全毁灭,但不是在今天。今天,我们要誓死奋战!为了你们在世上所珍惜的一切,一定要奋战到底!

  ——《指环王3:王者归来》

  你该如何重拾往日的生活?你该怎样继续下去?当你在内心深处早就知道,你已无法回头,有些事情无法弥补,有些伤痛太深沉,你将永远无法康复。

  ——《指环王3:王者归来》说来真怪,舒心的事儿和平安无事的日子,三言两语就能讲完,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听的。那些不幸的、痛苦的经历却可以编出动人心弦的故事。不管怎么说,都值得大书特书。

  ——《指环王:霍比特人》

  《指环王》当之无愧是电影史上的巅峰杰作,它完成了电影最根本的任务,在大荧幕上让每个人都做了一场梦,忘却现实,重拾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事物。忠诚﹑勇气﹑希望在如今的时代似乎已经变成了笑话,人类最原本的信念逐渐消失,现在,已经到了第三纪的末期,黑暗笼罩大地。

  《指环王》这部作品发表于上个世纪中叶,曾经掀起轩然大波,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思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它还使得奇幻文学拔地而起,开创了史诗奇幻这一全新的文学流派。不过,《指环王》却并不是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这点不可否认,无论它取得了多高的成就,首先,肯定不是在文学层面上。我个人认为,《指环王》是少数翻拍成电影之后,艺术价值高于原著的作品。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影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因为灵魂是空虚的,需要梦来填补。为我们创造一个梦,《指环王》做到了。它美丽,精致,神圣,飘渺,难以形容,把梦中的景物描绘到极致。那些画面和音乐太不可思议了,它们拥有一种神圣感,超脱世俗,优雅的想象力贯穿始终。

  音乐是《指环王》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之一,磅礴的配乐空灵感十足,对于人声与合唱完美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神圣感,并有区别于教堂音乐,这点很难得,我相信,精灵的合唱也不过如此了。顺便一提,很喜欢恩雅为第一部所谱写的主题曲,她爱尔兰的音乐本性将千年史诗演绎的如此完美,使得后两部的主题曲黯然失色。

  故事开始于美丽平静的夏尔,生活安逸美好,但正像托尔金老先生自己说的,那些不幸的、痛苦的经历却可以编出动人心弦的故事。魔戒的出现打破了一切,黑暗笼罩大地,人心的丑恶与贪婪甚嚣尘上。《指环王》在这时向我们展示了托尔金小人物创造历史的思想,身材矮小的霍比特人担任了拯救世界的角色。历史总是由大人物们掌控,但实际上创造历史的正是无数个我们,历史的存在必然会造成闪光点的突出,就像大海一样,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每一滴水,而不是惊涛拍岸,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讨论《指环王》的情节和意义并不必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你尽可以认为魔戒是暗喻核武器,索伦是指希特勒(作品创作的年代,这些理解是很可能的)。我猜,《指环王》这整的意义就在于,作者忠实的创造了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倾注毕生心血为我们留下了原始的心灵与情感,展示给我们幻想的魅力,告诉我们,人是可以创造世界的。

  神话,英雄史诗是人类文学的母体,在这些幻想的核心总是围绕着我们最为珍视的情感。遥远的年代,灵魂像刺破薄雾的枯枝,星光陨落时闪烁其上,黑暗漫过森林,只有一颗星辰照亮道路,人们却依然在行走,追寻黎明。勇气,友谊,忠诚,信念,好像泛黄的纸页,再次捡起时破落不堪,尽管科学与思想发展的程度不可思议,但是在文学与心灵上,我很怀疑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魔戒(第三部)》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