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10篇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是一本由李坤珊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一):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人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当今社会,家长们生活、工作压力都特别大,这种压力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心情不好、工作不顺的烦心很容易就爆发在孩子身上,孩子稍微不听话,家长的暴脾气就上来了。我想每个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过后就在想,为什么要冲他发脾气呢,看着他委屈的样子,自己真的很后悔

  台湾《亲子天下》专栏作家、美国波士顿幼儿园李坤珊老师所著的《让孩子安心做自己》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与孩子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很多经验和做法,让我受益良多。

  学会尊重孩子。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做出某个行动之前肯定都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觉得好玩所以才做出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可能会让大人十分的抓狂,但是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在不知道原因之前发火,心平气和地告知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而不要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孩子在委屈的同时也根本无法理解你的歇斯底里。

  学会换位思考。有时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会十分强调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你是小孩儿,我是大人,你必须听我的,这是很不好的思维模式,成年人很少用孩子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不理解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其实有的时候他们闹,就是想强调一下,我不高兴了、不开心了,你能不能陪我玩儿会,他们只是不会像大人刻意地压制一些想法和不快而已。

  学会欣赏与陪伴。现如今的各种压力和电子产品的诱惑,导致家长们回到家后一有时间就想玩玩手机、玩玩电脑,让孩子自己玩儿游戏,很惭愧,我也是其中一员,有时就想躺一会儿,玩一会儿放松放松,工作了一天下来真得很累,可是孩子呢,一天都没有跟家长玩儿了,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就想跟爸爸妈妈玩一会儿,这个想法有时都不能够被满足。有的时候还会被家长唠叨这不会那不会,我小时候也会被父母如此说,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种什么都不会、没有一点比别人强的自卑感到现在还依旧存在着。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适时称赞的重要性,陪伴的重要性,这会让孩子更加快乐、更加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他们还小,还是未成年,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引导,而不是控制,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相处。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二):尊重孩子,放手前进

  “孩子,你应该这样,孩子,你必须那样。……”

  这是挂在很多家长嘴上的一句话美其名曰“掏心掏肺为了孩子好。”,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自从为了父母后,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凡事都为孩子尽心尽力而为。唯恐孩子走弯路,唯恐孩子落后于别人,唯恐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但是,我们想过没:我们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孩子真心愿意接受这样的爱吗?

  这般问自己?转念想想,如若换我们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需要父母太多的约束吗?我们小的时候,有哪个能记住父母念叨的众多规矩?有哪个希望父母管七管八管着自己?如此一换位思考,就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么了。

  孩子要的并不多,孩子只想要做自己。不管路途是否会有荆棘,只有自己磕磕破破过后,再爬起来,大胆地往前走,才能真正体验完整的充实的成长。

  读过李坤珊老师的这本《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我颇有感触。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包办、让孩子按我们的意愿成长,那样的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该书作者李坤珊老师身为教育博士、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托梭利体系幼儿老师,她兼具理念和实务经验。她将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以及亲自实践的教养方式方法与我们分享。文字朴实,基于现实,教我们读懂孩子的心。

  全书从孩子的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四大部分来分析分享。真正的爱,从了解开始。我们往往会埋怨孩子动作慢、磨蹭、不听话、太顽皮。那是因为我们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忘记了他还仅仅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发育还没达到我们预期的那个规格。速度、效率,那是成人世界的衡量标准,还有大方、分享,孩子不是天生就直接到达高情商境界的。有的孩子不爱与人打招呼,并非他不懂礼貌,而是他也有怕生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强迫孩子做一个所谓受人欢迎的懂礼貌的孩子,那就特错大错了,这样的逼迫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而作者的观点是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有礼貌,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叫不叫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对方是什么人,并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光去识别分辨、继而选择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与尊重的关系,孩子自然就会愿意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

  该书所解答的各式问题,正是许多家长最常问及的教养难题。我自己也有此类疑问。例如,孩子会胆小恐惧,害怕自己一个人上厕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一味地将孩子推开或是不去理会他,而是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但同时也不剥夺孩子经历畏惧的过程,不挡住孩子面对害怕的选择,可以与孩子一起来面对这些过程,当经历过后,孩子的勇气才会真正得到加强,内心的自信才能提升。

  书中言之有理之处甚多,可以借鉴可以学习可以尝试。书里有块有趣的内容,是关于幼儿该不该学写字?如何学写字的,令我受益匪浅,还是那句话,不强迫,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各种学习和发展视孩子的发展、兴趣和成熟度而定。

  书的主题很明确:尊重孩子,让孩子放心做自己,家长多放手,孩子行走更稳当。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三):孩子说谎了,不用这么担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说谎”这件事着实让我很头疼。明明没有去过某个地方,偏偏会说自己去过了,明明是嘴巴馋,偏偏会说肚子饿了,明明不存在某个事物,偏偏会说得有模有样……

  孩子这么小就学会说谎话了,那长大了还怎么办啊?岂不是要谎话连篇?有时候,孩子跟我“说谎”,我会很严肃地让他再想想,甚至会忍不住动气,直到看到《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中的观点,才有所顿悟,原来是我过于焦虑了。

  “五岁半以下孩子的说谎原因,通常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编造不曾发生过的事,另一种则是希望自己没有做过某些行为,以逃避惩罚或者想要达成某些目的。” 就拿吃东西来说,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零食,每次吃过之后还想再吃,就会“说谎”说自己没有吃过。现在看来,他这一行为大概属于第二类,即他确实已经吃过,但是等他还想吃的时候,他一方面会忘记自己已经吃过的事实,另一方面会因为自己特别想吃而认为自己之前并没有吃。因而,如果家长揪着事实不放,不仅不能让“说谎”的状况有所改善,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然,“说谎”的第一类情况,也时常发生在我儿子身上。他特别喜欢坐公交车,经常会说自己乘公交车去了哪里哪里,而那些地名事实上并不存在。《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上写道:“三到五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所以当他们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并不是刻意说谎,而是认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在孩子年龄尚小的阶段,他们还未能清楚的分清楚现实与想象,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在“说谎”,只是天马行空,说出自己想象的世界。

  诚然,孩子说谎的确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不过作为家长也不必过于着急,只要时时留意孩子,了解孩子“说谎”背后的原因,再加上有效的引导,我想,等孩子再大一些,自然就会明白说谎的坏处,也不会一直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言语。

  当孩子年龄超过五岁后,他们的心智已经越发健全,可以分清楚现实与想象,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还是经常说谎,那家长则需要有所警惕。当发现孩子说谎后,大多数家长会立刻责骂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害怕,越发想躲避责骂越发容易说谎。那应该如何处理呢?家长一是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切莫用批评的口吻,二是要用直述句切入说谎事件,就事论事,《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中讲到:“让孩子知道,要对自己做的行为负责,同时学习如何处理。”三是要引导孩子,并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知道不会因为说出事实真相而倒大霉。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四):常常因为孩子,我更认识自己

  有一次,我在接孩子的时候,老师问我,你在家教孩子吗?他指的是背三字经,我说没有,因为我自己都不会背。老师说,我教了小朋友,只有他一个能背得出,当时我还很平静,但放学路上,我还是显得比跟平常更热情了些,准许孩子买了个零食。并且回家后跟孩子爸爸分享了这个消息,甚至在回老家与父母团聚时也分享了这个消息,孩子能看得出,我们因此而开心

  之后不久,老师又告诉我,他在班上讲故事,站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讲得最好。我好吃惊,这点虽然我没有奢望过,但我内心还是希望他要比我们活波主动才好。我很开心。之后过了很久,没有了老师转告他表现好的消息。有一次他自己告诉我,又一次,他在小朋友们面前讲了个故事。我问,为什么老师没跟我说呢?孩子迟疑了一下,说老师可能忘了。

  之后,很久不再有讲故事的活动了,我就问孩子,为什么没这个活动了呢?孩子说,早就没了,只讲过一次。我说不对呀,你都被夸两次了,怎么会只有一次活动呢?一次是真的,第二次是我骗你的。我当时好失落,尽管孩子很诚恳,他说他只是想让我开心,可是他并不喜欢在小朋友们面前讲故事。我当时虽没说什么,但是我记住了孩子已经开始讨好性第骗我了,我觉得发现了新问题。我想知道这个根源在哪?

  读《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这本书时,我读到这样的内容:三到五岁会出现虚实部分的阶段,这是孩子说谎的原因之一。我虽然还没有为孩子的说谎乱了手脚,但我想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不是孩子为了讨好我才这样做的。我能看出孩子很担心我因此批评他,这让我想起了孩子更小时候,我希望他建立跟人正常打招呼以及回应别人习惯,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忍住我得着急,忍住我的担忧。最终我看到他见到了自己熟悉的面孔会摆手示意,这是他的方式。我接受了,总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作者李坤珊在书中也提到不逼孩子打招呼。我庆幸自己没逼孩子,我不想做那样的父母,常常我会处在,担心因为自己没有在必要的时候,起到到推动作用而使孩子失去培养出好习惯的阶段。就比如刷牙,从两岁开始,我就引导,直到前几天,他自己主动开始刷牙,并会为赶时间而省去刷牙步骤而内疚。这让我欣慰好几天,也许我若天天逼他,反倒不能更快唤醒他的觉醒。

  书中关于过节,我特别想借此修正下我的不爱过节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对节日的渴望总是聚焦在礼物上,常常让我觉得抓狂。而幼儿园却在这个环节教育的很好。弄得我躲都躲不过去,因此,节日经常是躲躲闪闪中熬过,毫无快乐可言。但我忽略了节日对于家庭的调剂,作者写道:因为有人特意张罗,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家庭记忆。的确,现在我多少能够体会到节日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了。

  关于自信,作者放在最后,在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这些方面的基础上,更利于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要让孩子意识到,挫折像影子一样,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要学会与它相处。对我而言也还没有完全学会与挫折的相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因孩子也不断修正自己,成长自己。所以,尽力放手让孩子在宽松,平等的爱和呵护理里成长,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是父母最荣耀的努力。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五):安心是最好的成长环境

  读《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文/孟人梦言

  当下中国的父母群体中,特别是80后们,在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情绪。父母们产生这种情绪,原因是多样的。从外在原因看,既有各电视台亲子秀节目的视觉轰炸,也有各种潜能开发、早期教育等群体性狂热对个体的强制性洗脑,这种洗脑的切入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内在原因看,“我都是为了你好”、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等以爱的名义,催生了父母的焦虑。由此,希望孩子能更完美的成长,简直成了父母的心病。一旦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一点小状况,家长就会着急。

  从这个话题说起,李坤珊在《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中,对于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该给孩子怎样的成长环境等,做了十分有益的解读和分析。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四个方面谈起,对父母关心的、儿童成长教育中最常见的“学得慢、听话、打招呼、疏通幼儿的情绪、面对错误 、培养自信”等18个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分析解读,为家长们更好地教养孩子提供了帮助和参考。

  作者李坤珊是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毕业,拥有系统完整的幼儿教育理论功底,长期在儿童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对儿童发展、儿童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研究方面有一定专长。深厚的幼儿教育理论素养,加上长期的幼儿教育一线实践,她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感悟,在幼儿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

  在《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中有一个片段深深地吸引了我,教育了我。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让一个女孩改变穿衣服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只喜欢穿裙装,十分厌恶长裤,即使在冬天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其他人怎么劝说都效果不佳。而作者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出明确的选择、建立现实因果关联”等措施,在短短三四天内化解了连家长都没法解决的难题。在整个过程中,作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没有生气和愤怒,没有强制性的惩罚,完全采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逐步改变自己。说实话,在穿衣、饮食等方面,我家孩子也经常不合时宜地坚持已见,当我们反复劝说无效,耐心被耗尽时,最终演变成了家长筋疲力尽强硬决定,孩子哭泣委屈接受这种“两败俱伤”的结局。在看到书中这十分相似的一幕时,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共鸣。掩卷沉思,更加佩服作者在教育儿童时,将学识理论、儿童心理、经验技巧完美融合的能力。

  今年有一本热销小说《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的悲剧故事,表达了一个道理:“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长期以来,多少父母们以爱之名,过度追求孩子完美成长,怕孩子学不会,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很多自己的期望,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成绩、比才艺、比学识,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背上各种的负担,结果酿成了孩子成长中的慢性毒药!这份沉甸甸的爱,却造成了孩子的叛逆,甚至催生了问题少年。

  要不要爱孩子,从来都不是个选择,但要如何爱他,却是个选择题,并且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是个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没有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每个孩子的育儿法则,如果有,那也是不靠谱的。作者李坤珊认为,同理孩子的感受、情绪,从孩子的“需要”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所有这些,最需要家长们给孩子一个安心成长的环境。

  孟人梦言原创于2015年11月6日 转载使用请豆邮联系。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六):让孩子成为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我的孩子刚满一岁,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怒哀乐,不再是一开始那个只有吃喝拉撒这些动物本能的小小人。也刚刚开始学习走路,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都做好了迈上自己人生道路的准备,在他今后的道路上,安心做自己还是追逐他人的脚步,是他一辈子都要面对的课题,而我,他的妈妈,也要适应从哺乳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很高兴,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李坤珊老师的这本书《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因为这实在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大部头,但我却做了很多笔记,因为他比我以为的更有启发。

  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既不像哲学那样是纯理论学科,又不像工匠那样是纯实践,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从业者必然是既有深厚的教育背景、理论知识,又有充分的实践基础、育儿经验,李老师毫无疑问是二者兼备的佼佼者。

  不晦涩,深入浅出的介绍孩子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如<孩子说谎怎么办>中说明孩子在六岁之前分辨不清现实和想象,所以会出现把想象当现实的“说谎”;如<不逼,也能教会孩子打招呼>中说明孩子遇到陌生人时会有自己的“安检雷达”去观察分辨他人,而这种“安检雷达”就是多数时候造成幼儿不会如爸妈理想的那样热情同人打招呼的原因;如<允许孩子说错话>中说明孩子发音、语法错误有其口腔发育不成熟的生理原因,也有生活经验少、词汇量不足的因素……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简明易懂的文字,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合力的结果。

  不说教,温暖平实的给出处理问题的方式:书中介绍每一个课题时,作者把自己育儿实践中或者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案例随手拈来,如何让孩子不为了爱美冻到自己、如何让孩子承认自己犯错而不是选择撒谎、如何让一个别人眼里的“坏孩子”变成好孩子,这些例子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的育儿过程中,也分明折磨着很多父母与孩子不断发生“亲子大战”,作者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向读者展示怎么做才有效,也会给读者梳理出原因和重点。

  其实,越读到后来越会发现,本书不能简单的定义为育儿指导,很多问题,是我们作为成年人也还没有弄懂、无法做到的:比如当我们批评孩子不懂礼貌不打招呼的时候,你有没有打着“社交恐惧症”的旗号为自己开脱过?比如当我们批评孩子因为小事就大哭不止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伤心不已、无法平复的时候?我们尚且不完美,仍需学习和提升,面对小小的、柔弱的孩子,所有方式方法都是细枝末节,其根本正是作者不断强调的:爱、包容、耐心、支持,这些才是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而不是从取悦父母开始成为定制化产品或是叛逆暴力成为一个问题少年。最最重要的,所有的理论都是固化沉默的,让他深化为 我们的思想、进而转化成实际行动才是作者的心愿。

  愿更多的父母读到本书,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安心做自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七):养育,是一场相互成全的过程

  李老师的《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就是帮助父母走出以往的教育亲子的桎梏或误区,习得更好的家庭关系模式,更加享受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再重温一遍父母当年的成长之路。父母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能看出我们曾在原生家庭中所习得的教育模式的误区,对改善将来自己的教育模式有诸多启发,这也是为人父母自我习得必不可少的功课。

  “自我“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不分时段和年龄。婴儿时期的“自我“是“自我中心论“,孩童时期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模拟和学习,青少年的“自我“是一种自尊及骄傲,成年人的自我更多是面子和成功。母亲也有自我,除了妈妈这一身份,还须成为自我。自我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允许犯错与习得,允许纠正和尝试,允许怯弱与害怕,允许一切在长大的我们看来是“负面“的情绪。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不止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自己,也为了帮助父母成为更安心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从来被看做是一个父母上交答卷的过程,尤其是中国大家庭合力育儿下尤其如此,使得孩子的一举一动格外颤动着父母的心思,可以说在育儿这件事上,我们是走得“如履薄冰”,孩子说错话担心日后的语言发展有问题,学不会写字担心上学受影响,发脾气担心日后的品行问题。这些被提及最多的难题,都在这本书能够得到启发,知而后行,你也能掌握一套自己的育儿法则,如此父母也可少几分焦虑。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中让我们看到成长的另一种状态,自我不一定会带来叛逆,也不意味着难以约束到失控,更不代表着对峙和反驳,自我成长可以是温柔的,舒适的,体贴的,只要为人父母,学会用对了方式。方法并非天生就会,没有谁天生就会父母这一岗位所需技能,这项技能会在孩童时期从父母处习得,再经由生活和学习不停地锻造和锤炼。比如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失控,什么是真的“乖乖听话”,如何培养对错误的正确姿态等。

  我们习惯于接受表彰和赞扬,对于辩驳和解释理解为是一种负面的,不被接受的,且作对的,这种表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中不鲜见,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设定中,对这些与预期或期待不符合的结果理解错误。我虽不赞成莫名其妙的“挫折教育”,但在孩提时候,培养对“不得”,“失败“或”恐惧“的正常接纳,更加有助于心理稳定成熟的发展,也算是提早开始”社会实践“的心理建设。关于这点在” 当爸爸妈妈不再恩爱“和” 学得慢怎么办“等章节中都有提及到。

  育儿过程中,我们常讲到的“接纳”一词,我在《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中看到更多的意义,接纳不再是简单的接受当下的情绪,也不止是想着事后再给孩子进行矫正,而是深刻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产生的原因。比如李老师在”不逼,也能教会孩子打招呼“,中不止正面强调了“礼貌”如何正确养成,更重要的其中一段反驳“逼迫招呼”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孩子安全感的界限,更走心的是开篇的一段话,总结了安全感在帮助孩子理解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

  了解,欣赏,成全,这便是我在《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中看到的几大关键词,也是对我的育儿有很大启发的点。

  育儿,是一场相互成全的过程。孩子,成全了父母的付出和愉悦,父母,成全了孩子的长大和别离。相互成全,意味着这过程中间,谁都不该抱着“谁欠着谁“的思想包袱,我们之所以选择成为彼此的支柱,皆出于一个字——“爱“,一切起于爱,也应当忠于爱,再终于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八):尊重孩子,发现生命的惊喜!

  在拿到这本书时,说实在的,我的内心其实有些紧张。不光是因为担心写不好关于教育的书评,还因为心底油然而生的那股对从事教育事业园丁们的敬畏之情!这种心情导致我迟迟不敢翻看,也就拖延了这篇书评。现在,我来给大家说说这本让我产生共鸣的书吧!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是台湾《亲子天下》专栏作家,美国波士顿幼儿园老师李坤珊所作,她不是特别完美,她的作品表达的论点也并非真理,但她想给我们传达的是,让大人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真正做到爱孩子! 首先,书中阐述的所有论点都建立于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尊重孩子。说到尊重,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的毕淑敏老师写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其中有一章写到“我很重要”,对父母重要,同事重要,孩子重要,伴侣重要,朋友重要,世界重要……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所以我们更要尊重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孩子。这本书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她多年来与孩子互动交流经历为范例,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她如何做到——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其中前两部分——品格和情绪,分别从孩子日常行为,我们自认为他们做的不好的方面分析,让我们逐渐找到自己的毛病所在,从而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做自己的选择,安心做自己!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这里,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恨铁不成钢,想要孩子一口吃个胖子。从作者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与那些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的那些改变,短则一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我们就会发现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一旦习惯培养起来,问题就没那么麻烦了。另外,书中还指出,我们应该适当的让孩子“认清真相”,有时善意的谎言并不一定是好的,事情的真相说不定会让孩子得到更大的成长,而家长也能从中感受到孩子竟然如此了不起!方式柔和些,还给孩子知晓真相的权利吧! 后两部分则是从安全感、发展与学习方面认识孩子,内容多表现在孩子与家庭的关系上。作者认为,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慢热型、过节情节、对生活的态度、克服恐惧的行为都是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些一定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其影响下自由成长!而且最值得说的是,我们总是把孩子当大人看待,认为孩子理所当然的应该如何,可一旦孩子不能够按照我们理想的状态进行,我们反而不能像对待大人一样宽容,就比如说在言语表达上,孩子可能口齿不清楚,但他们也尽他们所能描述他们的想法,而大人们却不能说一句:你是想表达什么的意思吗?同样是一个生命,面对孩子和大人,我们却不能同等对待,时常因呵斥孩子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些什么呢?最后一部分提到了一些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变化,鼓励他们的成长,引导和指引正确的方向。 看完这本书后,不得不说,这本书不但适合幼儿园老师阅读学习,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更适合初为人母的年轻人学习,让我们尊重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花费时间和经历,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去探索全新的世界,发现充满惊喜的生命!

  【感谢斯文在兹小站的赠书】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九):学会正确地爱孩子

  自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陷入本领恐慌之中,怕自己做不到一个好妈妈。我庆幸我是一个爱阅读的妈妈,从对幼儿的各种担心到从书中寻到答案,一点点变得淡定。

  我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焦虑的父母,他们焦虑,不是其他,就是对比,就是无知造成的。第一次为人父母,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如惊弓之鸟般,时刻警醒自己,生怕万一。要理解这些,就要认同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也没有真正的参考标准。我们的孩子不是别人,只能是他自己。

  这本《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的书,是由美国波士顿幼儿园老师,台湾《亲子天下》专栏作家——李坤珊著。她早年从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毕业,现任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台梭利体系幼儿园老师,与幼儿每日相处,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代表作有《带你长大》《让宝宝爱看书》《小小爱书人》《童书非童书》等。

  爱孩子就从尊重和理解开始,所有的爱都是一种回归,即发现自我的不足。育儿的过程不只是为孩子提供生理上的满足衣食住行,还应该有精神上的,社会上的。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别人眼中成功的孩子,是适应社会,在社会上如鱼得水的孩子。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教给孩子面对挫折,学会爱,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正确的世界观。

  针对孩子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体现一种不强迫,尊重孩子的天性,用正确的方法回应孩子的一些问题。孩子的问题,大部分就是家庭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我们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而是更多的从大人身上找原因,在处理平常和孩子相处的一些事情上,我们是不是做得不对,以至于孩子变成了我们错误引导的种子越长越大。

  书中还探讨了孩子该不该学书法,怎么创造英语环境,创造孩子的自信和创造力等。虽然讲得不是很深入,但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考方向,大人们可以遵照这些方法加以改动,创造符合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只是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却不会是你的。

  育儿的过程,也是对父母的考验过程,做聪明且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各自成长,相互学习。孩子也有我们大人需要学习的,放低姿态,和孩子交心,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十):爱,从了解开始

  花了四十七年的时间,我了解了一件事:失望,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人因为看见它,选择了放弃对爱再有期望。也有人因为看见它,选择了珍惜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此时此刻;选择了从不圆满中,找到天堂!

  我选择了后者,因为那些生命中了解我的人,滋养我成为选择后者的妈妈、老师和妻子。因为他们的爱,我相信教养的目标:是让孩子安心当他自己、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相信自己”的种子、是不放弃的引领与盼望、是让孩子的生命因我们而不一样。而这一切,都只有在“了解”里才有可能实现。那了解什么呢?

  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质和特殊需要!每一个幼儿,都带着特有的人格特质和需要,来到这世界。了解他的人格特质,你就会调整你的脚步,给他时间,好好协调自己对外在环境的反应,否则他会生活在压力里。了解他的特殊需要,你就会想法子,让他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要获得满足,否则他会生活在羞愧里。你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质和特殊需要,孩子就可以安心当自己。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幼儿遇事会如何思考、如何感觉,跟他的年纪有关系,也跟他的经验息息相关。了解他为什么这样想,你在向他说明事情原委时,就比较能掌握要说什么,他才能理解,才能学习。了解他的感受是什么,你在带领他做选择时,就比较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让他听得进去你的建议,也让他学习如何调节情绪,一辈子受用。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了解孩子的特殊长处和挑战!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例如,两个同样都有解读社会行为问题的亚斯伯格症小孩,一个比较退缩,另一个则易怒;一个对事物的细节过目不忘,另一个则对地理区域有着无限的热情。你了解孩子的特殊长处和挑战,就会利用孩子的长处为出发点,不放弃任何一个取长补短的可能性,帮助孩子成就他自己。

  了解孩子需要看见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每一个孩子,都带着不同的使命来到这世界。是什么使命呢?那是一个谜!你和我所能做的,就是带着他、陪着他经历每一个失望和希望。让他在失望中学会忍耐,在希望中学会感恩。你了解孩子需要看见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孩子的生命历程将会因你而不同。

  你和我一样,我们都爱我们手心中的那个或那些宝贝孩子。要不要爱孩子,从来都不是个选择,但要如何爱他,却是个选择题。这个选择,不会很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是个谜。所幸,只要你了解他,如何爱他就有道路可寻。你和我,就是在这个基础下,有了一致的愿望:孩子,我要你安心做自己。

  节选自李坤珊《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自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