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10篇

  《一个人的电商》是一本由许晓辉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一):情怀在[无知乐观]和[知情的悲观]中继续……

  前前后后,读了两遍这本书。因为自己是搞营销的,所以也翻遍了作者的微博,根据时间轴对应文中的一些个时间节点,也就领会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所以,任何书评不以当时当刻作者的所思所想出发,而一味用自己此刻的眼光出发看问题的,都是耍流氓。什么?你要打我。。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作者内心的“根”,先读最后一章。这个时代,不缺方法论,但这是一个缺真情怀的年代,我相信许总是真的有情怀。文艺青年之所以文艺,根本在于思想,不在于形式。显然,许总的思想也很文艺。

  但是,注意了,我要转折了。我分明没有感受到初刻到底哪里文艺了?靠滤镜效果吗?靠赠送手写体小卡片么?靠设计的样式吗?这些分分钟会被淘宝爆款秒掉的。

  好了,不多说了。简单做个全书总结(原谅我这一生放纵不羁爱总结。。

  梁宁写的序显然比徐小平用心啊,喂,小平哥你是不是时间太紧了。隔着书纸我都看出来了。

  在电商发展的大环境下,有人花钱买赛道(各种风投vc资本),有人用钱砸市场换流量,有人精打细算小步快走。巨头起来了,就开始制定规则了,垄断起流量,纷纷粉墨登场,倾情扮演收租婆的角色。管你小而美还是小而丑,花钱才给你流量,喂喂喂,别磨蹭了,说你呢,该交租了。这种环境下,太容易滋生价格竞争了,血拼的结局是,红海越来越红。

  硬件方面,随着手机逐渐人体器官化,个体越来越懒了,思维也越来越碎片化,读了几篇公众号文章感觉自己成专家啦。于是乎,你不能再靠seo吸引用户了,只能深耕内容(做足软文,哈哈哈),让产品融入用户的使用场景(给他一个懒的理由)。

  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化,直白的说,都要戴上互联网的套。不带套未来不安全。

  好了,大环境聊完了,开始讲b2c。

  想把你的b2c平台做大,做上规模,怎么办?废话,花钱呐!要不花钱买流量,要不花钱买影响力,总之,要!花!钱!

  流量*转化率*客单价等于你的命呐!要想活得长,流量得大吧,这不得花钱么?转化率要想好,不得用心设计设计营销落地页嘛,不得请个好文案,找个好设计,再弄个耍文艺范大摄影么?什么?你不打算提高单价,那客单价只能靠扩充sku来实现提升辣。这不也得花钱呐?

  钱钱钱,没钱别做b2c。。。

  咳咳咳,从营销的角度来讲,线上线下广告投放渠道等,一百度就能百度出一堆的,就不叫干货啦。什么导航站啊,seo,sem,网盟,门户,dsp,edm……真无需多谈。对了,在这里插一个让你猝不及防的广告:关于营销方面的营销观点,你可以选择关注订阅号[康永王],你也可以选择百度一下找到我博客,没错,是我。。。想看营销方面的干货,那就一次干的你不喝水都渴。。

  继续。比较认同许总提到的关于广告预算投放的方法,第一种是根据营业额倒推,固定拿出净利的10%做投放预算也可以。另一种是根据前一段的投入和销售额,预测再投能拉动多大消费额。看来学点财务也是有必要的,损益表,现金流表,资产负债表都得会看呐!

  许总多次提到的《品牌密码》里的七个品牌塑造密码也的确有帮助,从创业历史、信条、徽记象征、仪式、对立阵营、神器术语、领导者。果然是标准版的动作啊。。

  至于凡客文案的成功,也是调动放大受众自我意识的共鸣感之后的必然结果。花个10万请个代言,再花100万买全传播渠道,再花30万写个几百篇案例分析文编个经典案例出本书,品牌打造妥妥地。所以啦,最重要的不是营销,是供应链成熟度。

  什么?你也要赶紧出个品牌搞个电商,弄弄情怀。从产品规划-品牌规划-销售规划-营销规划-生产管理-网站运营-广告策略-售前售后-crm-仓储-物流-技术研发-erp足够让你忙一壶的了。况且,你还要去给土老板洗脑,让他投资你。。

  想不那么忙,就赶紧建立标准化绩效指标模型喽。

  渠道分析模型,广告测评模型,促销评估模型,日报周报制度,管理层沟通制度,财务分析模型……一全套。你还要不断给团队洗脑动员,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拿出自己手里所有的资源,哇咔咔。什么?你是管理层,那更要以身作则了,去混圈子,去刷脸,去加微信讨经验,去疯吧。

  唉,又他妈要说小米了,小米的产品长远来看是不成立的。我之前买的小米,用了一年彻底不能用了。这个时候有人肯定跳出来该说了,你tm花了一千块钱,让你用一年了,你还想怎样?然而。你看看苹果,我现在都看到有人在用4s,距离4s已经发布5年了!凭此一点,苹果如果不是全球最赚钱的公司,都说不过去!凭什么不是人家呢。未来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就不能是性价比,也不是营销方式和手段。还得是产品。所以,关于小米,没什么好说的。

  靠自说自话靠自吹自擂靠自我放大靠自造案例靠营销模式,有什么好夸的?哈哈哈

  不说辣。随你怎么喷,哈哈哈,别把我当真。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二):一个人的电商,一本不忘情怀的书

  后来你会发现,好多创业者都想做中国的无印良品。诚然,一个创业者,有激情梦想有圈子有人脉是不错的!但是一个产品,虽然有腔调有风格却没有很好的供应链;一个核心团队缺失人才财务分析不清晰……等等这些问题存的时候!情怀能否成功,产品设计生产能否与市场接轨?能否整合资源后借助社会化媒体做口碑推广就有待考验了。

  “初刻”证明,产品是有情怀的,商品是没有情怀的。消费者毕竟是消费者,收到衣服的时候,别扯情怀,关心的质量好不好,尺寸合不合适,值不值得,体验好不好的问题。所以情怀不能当饭吃,也养不起团队,只有附加在一个有系统,有体系,和具备真正实力的产品上,情怀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工作不止是赚钱养家,还可以是做你喜欢的事。初刻的理念是做慢生活品牌,发现日常之美。定位没错,可惜功底不深,生命力不会长久。

  毕竟电商在商言商,你要生存,就要弄清楚生存规则,对盈利保持热情。情怀终究只是营销的手段之一。

  电商好书,值得推荐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三):一个电商创业者的总结和思考

  中国企业多数都是PK型,必须做到一方独大或者3分天下的格局才能进入稳定状态。前三名垄断时间,第一名是第二名+第三名的总和。(丛林法则)。

  国人的购物习惯都是一站式搞定,提高重复购买率。拼规模成为主要壁垒,前期跑马圈地,后期关门收钱。从细分切入,其实比较符合创新扩散模型,到一定程度上,再横向扩展。

  M型消费。低收入和高收入者会越来愈多,中间收入少,所以,消费更加倾向于性价比有优势的工厂品牌。或者带设计感的高端品牌。

  U SKU. 销售额 = 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SKU越多就越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老客户的重复购买率。扩展SKU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供应链与之的是要跟上。当然,小米新逻辑,单品制胜(集中资源,没有选择压力,降低成本,反补渠道)

  线上的广告投放:

  花钱买流量;做品牌口碑。主要渠道:导航,SEM,SEO,网站联盟,新闻门户,客户端,DSP平台,社交媒体,移动端推广,数据库营销(EDM),线下媒体。

  媒体投放预算:

  1.根据销售额倒推,以10%净利为目标,将分解的目标与媒体渠道做匹配,根据经验做考核。

  2.根据历史投放经验,来正推销售额,不过可能比较偏保守。(新老客户区分,对媒体投放的数据进行监控)

  媒体价值如何评估:

  1.各种我们需要考核的指标,给每个渠道进行评分。(媒体的选择不只是成本)

  2.客户价值进行评分,主要是购买力

  投放的追中:

  1.全节点的监控与分析。

  2.对所有媒体进行横向比较

  3.根据淡旺季,历史曲线进行比较

  4.要与同行进行比较。

  品牌营销的关键时刻:其实与消费者打交道的点不多,每个点都会成为MOT。去设计接触这几个点。

  品牌的分析,定位,架构,管理,推广,评估

  可以通过百度指数来看传播的效果;广告费一般是明星费用耳朵10倍;诉诸情感需求,精英营销。

  要完全的创新可能比较有难度,但是微创新也可以超出预期和惊喜。小处着眼,贴近用户心理。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

  卖点整理术:实用功能,受众人群,情感连接,解决方案。

  品牌的定位,细节创新,团队构成,团队激励,成本控制,财务知识,资源整合都是很重要的。

  现在互联网品牌:美誉度-忠诚度-知名度。

  在公司内部建立基金,让员工购买,中间退出保底收益率7%

  品牌密码:创业历史,信条,对立阵营,微记象征,仪式,神奇术语,领导者。

  电商就是卖照片:一个好的定位和一个好的文案和摄影,品牌就成功了一般。其实品牌需要人文情怀,需要信仰。产品的视觉规划:1,产品,受众,媒体。2,人物,场景,情绪。文案规划:文字上的陌生活;卖点量化细节;强调需求场景而非功能;情绪上的共鸣。

  公司的文化很重要,每个人来公司不是只为了像牲口一样工作,更加渴望公司有舒适的环境和可爱的人。面试送车模,刷枪贴海报,团建,公司文化小物件。

  财散人聚。每周例会。创业公司用人:学习能力,执行力。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四):如何成为一个有情怀的商人

  在评价中还是把这本书作为一个力荐,原因可能是,这确实是一个呼唤情怀的时代,最近开车的时候,一直在听收音机里面有一个叫哥们儿de小馆儿这么一个店的广告,前面说了好多,然后是,冷菜够冷,热菜够热,一家外卖的自我修养。感觉现在连外卖也把自己包装的这么英伦范儿。说起话来包裹着风衣的感觉。

  中国其实是个大同化的世界,个性本来就不是我们的强项。哪怕好不容易有个小清新或者重口味,也必定是趋同的。以至于不想再以文艺青年自诩。一个是确实没什么光彩的了,一个是已经过了那个年纪。翻回头来说这本书。里面确实有不少话很触动我。

  比如关于创业

  摘抄几句

  我为什么会选择创业这条路。而事实上,我也已经在回答这个问题。雷军和王峰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你是否有理想不能在当下平台实现,你是否要找一个新的舞台来承载你的梦想?当这两个问题的压力强度之大,超出显示能对你实现的满足,那么,你可以选择创业了。

  我必须在自己青春的尾巴赌一个未来,这赌博不关乎生死,却关乎人生的精彩你——怎样的一生都是医生,有人愿享隐居深山只幽谧,有人宁在公立都市痛并快乐——你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取舍和选择。

  为了逃避行业巨头的围追堵截,你选择了一个小众市场,而能否快速转型进入一个大众市场,将会决定你的生意能做多大。创业最痛苦莫过于对梦想坚守多年之后,却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却又欲罢不能。对创业艰险底限的预估多一些,比对胜利憧憬更重要——最坏的结果你都可以接收,就不会有什么舒服手脚的负累。

  除了这些直指内心的桥段。书中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怎么操作。如何准备ppt以及给投资人的数据,如何策划活动。还有很多经验相关的东西。适合做电商的人随手翻看。

  我从这里面知道了很有用的涂书工具,可以把纸质上的文字转化成电子版,太赞了。

  再回来说许晓辉,创办初刻,一个文艺风十足的B2C电商。虽然没有继续,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吧。他在文中提到的关于初刻的思考和定位,其中专门有一篇 总得有点人文情怀。里面有一段,“在一个迷茫大于希望的年代,每个儿女都渴求找到某种心灵归属的载体,那些文化品牌所倡导的精神正是情感避风港。文艺青年显然是内心最敏感的群体,对世界万物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他们所喜爱的生活方式雨品牌成为研究对象。”而初刻就是定位于慢生活,定位于情怀,定位于性格。所以许晓辉说,不是情怀错了,是其他环节没有把握好。怎么接地气,可控。各个环节都得把好关。才能艰涩的呈现出人们所想看到的情怀吧。

  从某种意义上说,坚持做小而美还是有商机的。现在是大战蛮荒时代。各路诸侯割据时代,我想,再过10年,人的个性会更突出,审美会更个性化,那个时代,也许是独自品牌,小而美有更大空间的地方。

  但我真的希望不再沮丧,希望可以有真正打动人的东西出来。情怀是不能总挂在嘴边的,毕竟。现在周围10个人里面就有3个在创业,另外3个有可能帮着搭把手,入个伙儿,其他的4个人还在观望,思考,找门路。也许,一下子不能苛求太多。anyway,试一试。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五):我读的第一本互联网书籍

  因为读的第一本互联网书籍,所以整本看下来肯定是收获收获+收获,不懂得专业名词书中也挑选一二先做理论解释,后举电商中的案例来帮助理解专业名词;我大脑不够聪明,还是要做一定的笔记才好,若是看书都没看懂的名词,也一定要勤搜索才好,比如,ROI、BD、VC、SKU、工位;还有许多不知道的电商品牌但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比如:褚橙、亚马逊全称是卓越亚马逊,书上单说卓越我就不清楚这是什么。

  书的背面有各位互联网大佬对此书的推荐,亿邦动力网总编辑贾鹏雷说作者是一个文艺男青年,以多种方式体验了电商,是电商界独特的存在,互联网是数据化的,冷冰冰的,但作者饱读诗书又是北大中文系毕业,书中处处留有作者的文笔和文学才情,时不时的会出现古人的经典名句;

  书中对凡客的营销方式,品牌推广,做了许多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小米的营销方式做了更多的解读和夸赞,也有作者自己创办的初刻品牌的前前后后的故事;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本文艺的关于互联网电商领域的书籍,对于不了解电商的我从头读到尾还需要再翻阅两三次才能消化其中的一点知识,这是一张大网,我还要继续阅读,继续找工作,继续提高英语;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六):一个电商人,一本电商书

  作为一名电商从业者,常有朋友请我推荐电商好书给他们,这确实是件为难的事情。

  在我看来:

  一、那些能够代表国内电商的创业者们大多还在路上奔跑,极少有人能够停下来著书立传。

  二、电商行业变化太快,书很容易过时。如接下来提到的这本书中将居然之家作为案例,书在5月份出版发行,居然之家电商负责人6月份离职。

  由此可见,真正能够从行业高处着眼,又能从前沿出发的电商好书委实不多。前淘宝商城(现天猫)创始人黄若的《我看电商》算其一,其二是许晓辉《一个人的电商》。

  我是初刻(许晓辉前创业项目)的粉丝,至今有几件T恤一条皮带在穿着,均为初刻出品。还用花瓣(一个图片收藏工具)收藏了不少初刻的专题页面、广告素材、壁纸。这可能导致以下观点并不客观。

  许晓辉北大中文系毕业,学中文若不文艺,跟计算机专业出来不会攒电脑一样不可思议。

  书名就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文艺范儿,如韩寒《一个》,王宝强《一个人的武林》,某某《一个山东人》。

  初次认识许晓辉,他从凡客出来创建初刻不久,在大望路SOHO里办公,我和老邢穿过略显拥挤的工位,抵达他的办公室。

  和他聊刚成立不久的派代商学院(后变为电商学院),聊创业,聊电商。

  目的很简单,请他来派代电商学院讲课。

  行业尚未成熟的时候,能否给别人传经授道,首先看你操过多大的盘子。

  那时,凡客正如日中天,在国内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B2C里,凡客是规模、增速、声势最大的一个。

  有这个品牌背书,晓辉来讲课自然有说服力。

  听晓辉讲课不辛苦,他书生意浓,温文尔雅,言辞流畅,各种典故出处顺手拈来,无不得当。

  课件制作精美,图片为主,素材来自凡客或初刻,视觉华丽丽或小清新,像在浏览一本时尚杂志,不知不觉听(看)完全程。

  国内能讲好电商营销的电商人有几位,像徐雷,朱启功,陈腾华,包文青,但能把品牌营销讲得声色俱全,清新脱俗,我所见过的,只有许晓辉。

  但他这么讲课也有争议。

  学员多是来自传统企业的老总,有人当时听的如痴如醉,过后又觉得无处下手,有人听了则脑洞大开,大呼收获多多。

  和晓辉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也觉得无奈。

  学员行业不同,电商阶段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课程和老师,也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即使懂了悟了,没有相应的团队,团队没有相应能力,都不会达到想要的实际效果。

  许晓辉做初刻的团队,2011年光棍节拍了个视频,感动大把网民。

  这个视频一分钱木花,他自己啥也木管,演员拍摄剪辑配乐都是自己人搞,出来个片子就是高水准。

  这就跟老板的意识、经验、能力、方法没半毛关系,就是团队和执行。

  初刻后期的时候,晓辉在讲课的末尾添了几段创业感受,其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拿起屠刀,立地成佛”

  可见创业对一个人的改变如斯。

  许晓辉虽成名已久,但为人热心谦逊,有次派代电商学院做自身的品牌调研,我找他咨询相关问题,其中某项数据他不太了解,但答应找行业朋友询问。

  稍后电话过来,果然给的答案清晰明了。

  《一个人的电商》是本好书,体现在结构好,内容干,文笔佳。

  从B2C电商的视角出发,点、线、面一应俱全,既有对电商大环境的宏观分析,又有电商创业公司的真实感悟和实操心得,在品牌营销方面的篇章尤其丰富,这也是晓辉最为擅长的方面。

  内容好在“尚有余温”,许晓辉告别初刻,离开凡客不久,无论是经验还是案例都有着鲜明的时间烙印,足以从中感受最近几年电商的变迁和脉搏。

  北大才子文笔佳,写电商写零售,处处不失文人情怀,读起来不累。

  豆瓣上的LaoBai这样评价

  “作为同为电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我的读后感是,就算晓晖说的那些东西你差不多都知道了,但用他的文字又封装了一下,读起来是那么的醉人。”

  重温视频“初刻朋友们的脱光宣言”

  http://t.cn/SwVrqa

  复制网址,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七):《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

  刚翻了一下藏书和各个电子书平台(在百度、豆瓣、当当、京东都买过书),发现品类很杂:创业、传记、官场、电商、管理等等都有涉及,如果算上各大类的分支更是多元化。一年下来涉及的书(不包含电子书)少说也有几十本,不过多数看过就忘。其中令我印象深刻并痴心推荐的有三本:菲利普·科特勒 / 凯文·莱恩·凯勒的《营销管理》、埃里克·莱斯 的《精益创业》(现在也在读《精益创业实战》,待评)、许晓辉的《一个人的电商》。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提倡“少上知乎,多读书”,不过相比起来“读好书”是件更为重要的事。读书是一件有风险的事,不过由于传统观念的教化(古代读书是件奢侈的事),我们天然的认为“读书即是正义、读书即是学习”。且不论现在出版市场的乱象,单指你在初入一个领域时所遇到的困境便可知读书的风险性:当你对所学领域毫无认知,你所看到的很容易成为判断后续信息的标准。如果小时候有位体育老师教你“帕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那么当你听到有人说“苏格拉底是帕拉图的老师”时,你肯定认为他是错的。因为这个原因,我很担心自己在学习一个领域时深信错误的信息,“对作者进行筛选”算是选书时的标准之一(“读书有疑”需要建立在你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上)。

  《一个人的电商》的作者是许晓辉,凡客副总裁、电商品牌“初刻”的创始人,是一位真正经历、实践过电商的执行者,同时以他的地位来看,看行业所占的格局较高(当然有些人说的也会空)。单指电商领域的话,《一个人的电商》就其背景而言,我认为值得一读。在读之前,我还读过淘宝创始人黄若先生的《走出电商困局》,不过那时环境未到、思索不深,并没有太多印象。而读《一个人的电商》时,我正面临作者当初的困惑:自建商城or入驻第三方、如何低成本获取顾客、互联网思维等等。这些问题作者都有讲到,让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得到印证:当你没有权威的时候,总要拉个人来做背书。

  从电商领域来看,作者不仅讲诉了他在做“初刻”时遇到的困境、反思,也说了很多自己对电商行业的看法、援引了众多知名互联网人士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见解,也说了当今红火的“小米模式(粉丝运营)”。除却“小米模式”这火的概念外,作者也提到了很多小范围传播的干货:揭秘“凡客体”营销的运作细节、张向东对互联网的讲解(可以单章写了)、初刻所经历的整个历程及反思,也举了很多当下火热的电商品牌和对其的看法。看过之后,如果你对电商有基础的认知,绝对可以提升你个格局观,让你站在更高的山顶俯瞰整个行业;如果你没有丝毫基础,那么你可以看看,建立对电商行业的判断标准。

  从创业领域来看,作者提到的细节并不多,可能和作者文艺气质有关,他并不太着笔墨在这方面。所提到的创业场景也基本都很普遍,反复提及的教训最为深刻:给了Termsheet的VC(号称“从没有反悔任何一家”)因为行业寒冬毁约,结果初刻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创业有风险”真特么不是随便说说。其中作者关于创业的反思真是值得反复读,不过由于着墨不多,相比之下,创业书籍会有更好的推荐。

  从互联网领域来看,“轰动一时的“凡客体营销”、如火如荼的小米粉丝营销解读、对互联网思维的看法”等等任何一个内容都是当今互联网的热点,出现在一本书中已是亮点。现在集成到一本书中,同行者想了解点背后故事的话,都可以买来挑章阅读了。

  是本好书,值得推荐。

  另:别问我“苏格拉底和帕拉图到底谁是老师”。。。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八):我强烈推荐《一个人的电商》

  刚翻了一下藏书和各个电子书平台(在百度、豆瓣、当当、京东都买过书),发现品类很杂:创业、传记、官场、电商、管理等等都有涉及,如果算上各大类的分支更是多元化。一年下来涉及的书(不包含电子书)少说也有几十本,不过多数看过就忘。其中令我印象深刻并痴心推荐的有三本:菲利普·科特勒 / 凯文·莱恩·凯勒的《营销管理》、埃里克·莱斯 的《精益创业》(现在也在读《精益创业实战》,待评)、许晓辉的《一个人的电商》。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提倡“少上知乎,多读书”,不过相比起来“读好书”是件更为重要的事。读书是一件有风险的事,不过由于传统观念的教化(古代读书是件奢侈的事),我们天然的认为“读书即是正义、读书即是学习”。且不论现在出版市场的乱象,单指你在初入一个领域时所遇到的困境便可知读书的风险性:当你对所学领域毫无认知,你所看到的很容易成为判断后续信息的标准。如果小时候有位体育老师教你“帕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那么当你听到有人说“苏格拉底是帕拉图的老师”时,你肯定认为他是错的。因为这个原因,我很担心自己在学习一个领域时深信错误的信息,“对作者进行筛选”算是选书时的标准之一(“读书有疑”需要建立在你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上)。

  《一个人的电商》的作者是许晓辉,凡客副总裁、电商品牌“初刻”的创始人,是一位真正经历、实践过电商的执行者,同时以他的地位来看,看行业所占的格局较高(当然有些人说的也会空)。单指电商领域的话,《一个人的电商》就其背景而言,我认为值得一读。在读之前,我还读过淘宝创始人黄若先生的《走出电商困局》,不过那时环境未到、思索不深,并没有太多印象。而读《一个人的电商》时,我正面临作者当初的困惑:自建商城or入驻第三方、如何低成本获取顾客、互联网思维等等。这些问题作者都有讲到,让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得到印证:当你没有权威的时候,总要拉个人来做背书。

  从电商领域来看,作者不仅讲诉了他在做“初刻”时遇到的困境、反思,也说了很多自己对电商行业的看法、援引了众多知名互联网人士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见解,也说了当今红火的“小米模式(粉丝运营)”。除却“小米模式”这火的概念外,作者也提到了很多小范围传播的干货:揭秘“凡客体”营销的运作细节、张向东对互联网的讲解(可以单章写了)、初刻所经历的整个历程及反思,也举了很多当下火热的电商品牌和对其的看法。看过之后,如果你对电商有基础的认知,绝对可以提升你个格局观,让你站在更高的山顶俯瞰整个行业;如果你没有丝毫基础,那么你可以看看,建立对电商行业的判断标准。

  从创业领域来看,作者提到的细节并不多,可能和作者文艺气质有关,他并不太着笔墨在这方面。所提到的创业场景也基本都很普遍,反复提及的教训最为深刻:给了Termsheet的VC(号称“从没有反悔任何一家”)因为行业寒冬毁约,结果初刻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创业有风险”真特么不是随便说说。其中作者关于创业的反思真是值得反复读,不过由于着墨不多,相比之下,创业书籍会有更好的推荐。

  从互联网领域来看,“轰动一时的“凡客体营销”、如火如荼的小米粉丝营销解读、对互联网思维的看法”等等任何一个内容都是当今互联网的热点,出现在一本书中已是亮点。现在集成到一本书中,同行者想了解点背后故事的话,都可以买来挑章阅读了。

  是本好书,值得推荐。

  另:别问我“苏格拉底和帕拉图到底谁是老师”。。。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九):中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50%,而欧美发达国家超过80%。

  1- 传统产业受到电商的冲击,如书店大部分像咖啡简餐维持生计,三联书店的咖啡,单向街书店的新媒体系列。

  2- 中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50%,而欧美发达国家超过80%。阿里拿出100亿进军农村市场,农村是潜在网民。

  3- 很多行业都是一方垄断,或三分天下。前三名垄断市场,第二第三名的总和等于第一名。

  4- 费雷特罗杰斯E M Rogers提出,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 创新者2.5%,早期采用者13.5%,早期追随者34%,晚期追随者34%和落后者16%。早期采用者对产品传播的影响力很大,意见领袖。如豆瓣,哔哩哔哩,果壳,知乎的形成。

  5- 移动时代。若干年之后PC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任何行业的移动化渗透率有很大市场;手机替代电脑随时带走成为一个器官,所以任何信息从单薄的内容变成活的三维的内容,跟着人的需求随时变动。

  6- M型社会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的人是最多的,在弧形的最高峰,低谷为典型富人和穷人,而社会发展到现在M峰值在往下塌陷,中产阶级的人会越来越少,两边的富人和穷人会越来越多,长尾理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人的电商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