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4点起床》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4点起床》读后感精选10篇

  《4点起床》是一本由【日】中岛孝志著作,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16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4点起床》读后感(一):◤取彼之长,弥吾之短◢

◤为何要早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这和我们身体分币的荷尔蒙有关。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是两种让人精力充沛的荷尔蒙。肾上腺从黎明开始分泌这两种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正好是早上七点左右。当然,深夜也会分泌荷尔蒙,但和高峰期比起来,分泌量差得远了,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是早上效率高的原因。
◤书中小结◢
◇“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能塑造一个人的是性格而非能力
◇虽然日本也有“report line”,但日本的line(路径)是双向的,并非美国式的单向汇报,这正是日本企业最大的优势。(不了解美国企业文化,这里不敢苟同..)
◇从结论写起,是商务人士的写作常识。
◇让人生大放异彩的沟通诀窍,就是“侧耳倾听”。
◇凡事能够抢先一步的人自然能够成功。标榜实力主义,成果主义的美国人,也很看重“关系”。
◇狮子不会随便袭击斑马群,它们会挑落单的斑马下手。裁员者也是如此,他们专门袭击“没有朋友的人”与“关键时刻无人出手相助的人”。
◇当今社会天知道公司是否能顺利发展下去,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直在公司待下去,无论工作如何繁忙,都必须坚持在职学习。
◇以往自己只是囫囵吞枣地接受信息,而采取质疑式的阅读方式之后,能够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让我觉得“深有同感”“所言极是”的内容是没有必要去看的。人云亦云有什么意思?同样的东西,完全可以无视。
◇看书并非接受作者的意见,而是寻找书本的弱点,与作者展开一场战斗。
◇一大早应该先看你特别想看的书,当做热身运动,看惯了铅字之后,再看与工作相关的书比较好。
◇最适合在早上学的就是外语了
◇你必须让上头的人拉你一把,再让下头的人推你一下,没有这两方面的帮助,你就无法成为上司或领导。降职是认识新朋友的绝佳机会。
◇早晨不仅有利于表现你的干劲,更能帮助你表达诚意。
◇“戈德曼三大法则”:
①投诉的顾客如果对店家的处理态度满意,他会更容易成为这种商品或服务的回头客,其概率高于心存不满却不投诉的客人。
②对处理态度心存不满的客人写出的点评所造成的影响,是满意客人的点评造成的影响的两倍。
③顾客若是对折价公司的CS满意,就会信赖这家企业,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营业额。
◇因为晚上的邮件用词,要比下午刻薄,跟早上一比,差距就更大了,很容易伤害到对方。
◤我从书中学到的◢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作家写的关于时间管理GTD 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书籍,看的越多就越觉得日本人非常在意对个人的时间管理,起码他们对待时间的意识比我们要强烈的多也积极的多。
取彼之长,弥吾之短。每一本书都能让我找到那么几条可以更有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就像中岛先生在这本书开篇写到的那样——“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所以,我也要尝试着四点起床,看看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是否会有所提高。

  《4点起床》读后感(二):读《4点起床》

不算书评,更多像是读后感以及我对这本书的应用,我觉得这样写对我的帮助更大。
我也有其他类似读后感,发表在我的博客里(http://blog.sina.com.cn/liruyiblog),欢迎交流分享。
------------------------------------------------------------
有一个困扰已经很久了,就是早上起床的问题。
我希望能够早点起床,但早上总是觉得不够睡。很久以前,我把闹钟设到6点半,逼迫自己起来。起来后跑步、回来弄早饭,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作罢,还是因为一个“困”字。之后我看微博上有勤于早起的人,他们会发微博记录今天几点起来,我就加了两位关注,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收获刺激,但时间长了,他们好像也刺激不了我了。我于是也自己发微博记录今天的起床时间,但后来每天几乎都是7点后,都是被闹钟叫醒,人还是非常困。怎么办?有点沮丧
我常和露西讨论,早上不想起床,到底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是身体上没睡够还是心理上想再赖一会儿。无奈,露西每天比我睡得还要多(即便没怀小李的时候),因此找她讨论,等于自我讨论。
大前天晚上,去当当网上买书,看到一本《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有点惊呆,也好奇作者会在书里写什么?是他个人经验?还是空泛地告诉人如何做到?虽然现在标题党书籍不少,但我还是果断买了,实在想看看作者怎么写的,因为我太需要了。
前天收到了书,晚上10点开始看,看了之后收不住了。作者提出了几个其实是常识的观点,我很认同:
1、 早上时间宝贵,适合思考、学习。早上如果时间充裕,一天都会很从容。成功人士都爱早起。
2、 如果4点起床,作者在12点就能完成1天的工作,而下午的时间就都是自由时间,作者用来做“发展性”的工作,比如思考、寻找项目等。
3、 闹钟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人在熟睡时突然被闹钟吵醒,没有什么比这对健康危害更大的,作者的比喻是“突然一只手塞进了你的脑袋里”。最好的方法是依据自然规律:人每天早上都有自然醒来的时候,此时立即起床,会很舒服神清气爽。利用不拉窗帘、听窗前鸟叫等方式,都会让人自然醒来并逐渐形成规律(体内生物钟)。
以上观点是当晚看到的,我决定立即执行。当晚悄悄地关了闹钟(平常每晚露西常会提醒我闹钟设定了吗?),把窗帘缝拉得大一点,好能及时感受到早上的阳光
昨天早上,突然睡醒了,于是直接起床,到客厅看到是6点10分,觉得“自然醒、不赖床、立即起”这方法真不错。洗脸、刷牙、在阳台上伸懒腰活动下身体,开始继续看这本书。对这本书好感倍增,看起来也很快。非常出乎意料,居然在7点半左右把书看完了,这是我看书的最快纪录(一晚加一早)!在早上看的这部分力,作者也介绍了不少有益的内容,比如:
1、 他利用早上的时间做了很多事,比如写作、组织学习会、组织参观等;
2、 还利用早上乘地铁的时间,“把车厢变成书房”,大大增加了阅读时间;
3、 每天第一个去公司,提升了工作效率,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补充一点,我在把这本书看完的同时,还为我和露西准备了丰富的早饭:八宝粥,菜,水果。
昨天是我的第一天尝试,感觉棒极了!伴随着逐渐照射进房里的清早阳光,我一大早做了很多事。
今天早上是第二天,依旧提前关了闹钟,居然也是6点10分醒的。起来后有点饿,洗脸刷牙后煮了饺子吃,吃完后坐下来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此时是6点59。
感觉棒极了!无需闹钟,自然醒来、起床,人没有“被强迫”的感觉,早上有了更多的时间,生活也获得了更多主动!时间是人最宝贵的资源,恭喜自己有了更多资源!

  《4点起床》读后感(三):精英都是早起鸟,但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

第一次早起,是小学5年级。当时早起,是因为我爸嫌我长的矮,说跳高可以把腿筋拉长能够长高,就在我家门前挖了个50公分的土坑,我每天就穿着双星牌钉子鞋,像个小青蛙一样,跳了2个月,到考初中时才不跳了。现在长到一米八的个子,不知道是不是那时跳坑的结果,哈哈。
现在工作这么多年了,身边的人也都在熬夜。加班的,陪客户的,做自媒体的这些是有目的的,更多的是看美剧,刷微博玩到深夜的。无论哪种,都没有像灰姑娘12点前必须归还水晶鞋那么急的事情,那么透支身体来交换社交媒体的快感和成人之间易碎的信任,就不那么值得了。
日本作家中岛孝志写的《四点起床》这本书,算是早起书单中比较受欢迎的了。打开豆瓣搜索早起书籍, 只能找到《早起看人间》,《早起的一天》,《早起真好》,《早起革命》等这几本书,其中还有2本是针对培养儿童习惯的,二期《早起革命》的作者就是《四点起床》的作者。
这从侧面说明了,熬夜的人比早起的人数量多很多,至少图书市场上来看是这样的。熬夜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早起的人反倒成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破坏者”。 也是啊,城市里,饭店在晚上最火,影院在晚上饱满,酒店也是晚上入住最多,打车晚上最难,甚至连世界一流大学哈佛,都在倡导凌晨四点半的“熬夜精神”(后来证实哈佛图书馆12点闭馆,此为误导,有兴趣自查),所有人都知道熬夜有害,但都被社会主流的习俗推着走,就像很多人并不喜欢喝酒谈生意,但是没听说有人跟客户说自己不喜欢的。
所以,早起的人是少数,早起的人也大都抱团,参加英语角、参加早起跑团、参加趁早读书会,有了同类,自己在这个奇怪的社会上才不会显得太另类。
现在说正题。这书,就像豆瓣下面一个读者写的“书名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我赞同80%,余下的20%,请看我的下文。所以看完这篇文章,这本书你就不用买了。
中岛孝志据说是日本时间管理研究第一人,企业家,畅销书作家。(再次证明了,畅销书要慎读)。他说自己的习惯是20:00-4:00睡觉,其余时间用来工作、吃饭、交友、社交等等。
因为早期的好处包括及早安排当日工作、精力充沛、避免熬夜损伤等等。
先举几个早起鸟的例子:
维京航空的创始人Richard Branson凌晨5:45就醒了,即便是在他自己的私人岛屿上。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他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锻炼身体和吃早饭。
第一夫人 Michelle Obama 每天凌晨4:30就起床开始锻炼了,这时候她的孩子们还在酣睡。
苹果的CEO Tim Cook 每天凌晨3:45就起床了,处理邮件,到健身房锻炼,并且在去办公室前还会小跑到星巴克。
星巴克的CEO Howard Schultz 4:30起床锻炼,通常是和他的妻子去骑行,当然为了面对新的一天咖啡是少不了的。
迪斯尼的CEO Bob Iger也是凌晨4:30起床,看报纸,做运动,听音乐,回邮件,甚至还会看电视。
Vogue的主编Anna Wintour会在早上5:45起床去一个小时网球,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GE的CEO Jeff Immelt 5:30 起床,会在做心脏锻炼的同时读报、看CNBC。
这是国外的,国内的有“老超人”李嘉诚,郭台铭,谷歌唯一华人高管陆奇等等,你会发现,早起的这些人都是真正的企业家,是做实事的,早期是企业创立时就伴随他们到建立商业帝国的习惯,他们可以在所在领域有了足够话语权之后,打破“熬夜”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习惯,同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懂自律,更长寿。
因为大脑白天已经工作了一天,我们熬夜时的效率不会高,更多时候,只是为了“熬到那个点儿”,心里比较安心而已,完全谈不上什么效率。这是“投入时间=工作效率”的机械认识。《暗时间》中刘未鹏说,真正投入到一件事上的回报=时间+效率。单纯通过熬夜换回报,无异于刻舟求剑
因此,工作,也应该分成单纯投入时间就能完成的“job”和需要头脑思考、同事协调、耐心智慧才能完成的“work”。我们要做的就是早睡,为第二天的“work”做好头脑的准备,然后把“job”穿插其中,既能放松大脑,又能完成工作,一举两得
早起后,让你有时间在阳光中起床,打开窗看看外面绿叶,上周六我5点半起床,甚至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心情自然就好起来。再想想和我奋斗的人,此刻还在睡梦中,真有点自己变成科比的错觉呢。
然后给自己做一顿早餐。前一夜睡前放入高压锅中的煮皮蛋瘦肉粥,在我洗漱时,早已飘香。再煎个鸡蛋,吃点全麦面包,精力充沛地去上班,就像小学生上学一样开心
早起的地铁,没有挤流产的危险,也没有韭菜盒子味。出地铁站走到公司的路上,我可以在口语群中领小伙伴读有道词典的“每日一句”,可以看广场舞大妈的舞姿,可以看为晨跑挥洒汗水的青年。
到单位后,有时间把今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分类放入四象限中,需要同事协调的工作,及时标注出来,见到对方后,第一时间通知今天有事找他,让他安排时间配合。同时中间穿插需要提交的表格,不着急的电话等,让大脑一张一弛,有紧张时刻,也有放松瞬间。
那怎么能够做到早起呢?
书中说了2点,不拉窗帘,让清晨的阳光叫醒自己;再就是不设置闹钟,摆脱依赖
第一个我没试过,北京的太阳很任性,如果太阳不出来,意味有被记旷工的危险。第二个我是同意的。闹钟已经不是叫早工具,而是起床倒数计时器。第一声闹铃响起时,马上会在3秒钟内被按掉。所以,要么把闹钟放到房间另一端,要么去淘宝买个新奇闹钟,什么射箭的,什么直升飞机的,都是需要你从床上起来才能关闭的。 有兴趣自行搜索。
此外,还有各类的免费及付费早起小组,读书写作跑步都有,建议选择花钱掉肉的小组,逼着自己参加。但是金额不易超过30元,我知道的有199的,时常1-3个月不等,生成完成后退款,这种就已经演变成了彩票性质,成了敛财的工具,各位看清楚。土豪请随意。
说了这么多,就是“早起=对工作好=对身体好”。原因只有一个,早起的人更加自律,无论是对工作,对时间,还是对身体。所以他们比熬夜的人目标更清晰,工作更高效,寿命也更长久。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s.

  《4点起床》读后感(四):早起星人

“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成功人士一但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P4)——学习
只要早起,就能将地狱变为天国,那我干嘛不选择通往天国的康庄大道呢?(P96)——选择
之前看过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就提到了要早起,说人就应该不熬夜。不过那本书建议五点起床,这本直接变成了四点,算是一种升级吧。除了讲述早起的好处,作者还建议熬夜前先睡3小时,另外还分享了一些销售经验。作为销售来看,还是挺有收获的。特别是一个小公司销售拿到大公司单子的故事,就特别有启发。相信只要4点起床,好事情就会自动跟着过来的!
170609上1306

  《4点起床》读后感(五):4点起床,用3-8式活出自己

笔记

4点起床,你的一天会拥有8小时工作、8小时成长、8小时休息时间——3-8式活法

4点起床,你可以: - 在上午完成所有工作,在下午开始新的工作 - “一日三分法”,让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 早到公司,对比百利无一害

利用好早起的时光 -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阅读 - 学习TED等

书评

后面很多章节都是无用的章节,其实重点把如何做到4点起床以及起床之后做什么讲好就挺不错了,主题有点跑偏了后来的部分。

推荐

欢迎关注我的简书:http://www.jianshu.com/u/DuhGcp

  《4点起床》读后感(六):没有多少新意

简单地说:早起是为了延长高效工作的时间。
几乎所有时间管理类书籍都会提到:区分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先做重要的事。
最近读的许多书都提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本书说的是按兴趣来做副业。
其他:1.闹钟有害健康。要想自然醒,可以拉开窗帘睡觉,让自然光把自己唤醒;实在要用闹钟,就设置成鸟鸣等接近自然的声音。睡眠的质量比时间重要,较好的醒来节点是3、4.5、6、7.5小时。睡眠高效的标志是醒来后是否神清气爽。
2.早起的好处:比如避开公交高峰期,可以在车上看书、思考;早到公司可以扩展人脉;早餐学习会挺重要。
3.早晨的问候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算是一个提醒,一大早的得拿出点精气神来让人看见。
4.报告的写法:从结论写起,不超过一页(否则老板不看),每条的原因不超过三条。
5.学外语要多听,否则很多信息以及用眼睛接收,实际其实没听懂。
6.写书时不要在告一段落时搁笔,而是在进行到中间时停顿,这样重新开始比较容易——这点倒是比较新颖,也有一定道理,可以应用在许多事上。
7.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一是deadline(好吧这点我也服气),二是要有具体的目标。
总的来讲,干货不是很多,杂七杂八的算是作者的一点心得分享。

  《4点起床》读后感(七):什么样的睡眠模式适合自己

我最近因为工作的事情很晚才睡,早上又要很早起床,导致睡眠质量不好。我开始关注睡眠这件事情。
我以往的睡眠模式是这样的,不管多晚睡觉,一定是按照1.5小时的倍数睡觉的。比如睡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9小时,根据你躺下的时间,计算你起床的时间。按照这个模式,本来也相安无事,不过,当经常熬夜的时候,它的弊端就出来了。比如,你是凌晨两点睡觉,为了保证上班不迟到,你就只能睡4.5小时,你必须强行把闹钟调到6点半,而不是7点,尽管我7点起床也不会迟到,这样就为了配合是1.5的倍数的睡眠周期而不睡那30分钟。
少睡30分钟到也无所谓,可是很多时候,我不一定是2点睡觉,有可能是1点睡觉,也有可能12点半睡觉,为了配合1.5的倍数,睡眠时间就不確定,这样就没有规律,长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管多么的符合睡眠的模式,身体都受不了。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在写《中庸不平庸》的时候,有提到Steve Pavlina的睡眠模式,他的方式不失为是一种好的睡眠模式。
Steve Pavlina提到,睡眠模式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其中一个学派认为你应该每天都按时睡觉,并按时起床。另外一个学派认为你应该根据身体的需要,累的时候就去休息,睡到自然醒就要起床。Steve Pavlina针对这两种睡眠模式,一一实践了,通过试验,他发现对他来说这两个都不是最佳的睡眠模式。结果,他发明了第三种睡眠模式。
说是第三种睡眠模式,方法是这样的:在你觉得你太瞌睡而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时才去睡觉,每天早上都在同一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在你瞌睡时才睡,是根据身体需要睡觉,但不是按时睡觉,不是在没有睡意时就开始睡觉。虽然是想睡就睡,但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就是按时起床。
其实我已经按照这个模式在实践了,体验还是非常不错,至少可以治愈失眠,征服起床拖延症。

  《4点起床》读后感(八):4点起床好处多

  日本的商务畅销书作家中岛孝治认为凌晨4点起床是事业有成的基石。他在《4点起床》一书中建议上班族改变生活方式:每天早上4点起床,以中午12点为界,上午、下午都能工作8个小时。当然,睡眠时间也要保证6-8个小时,也就是说把一天的24小时均分成三份。
一、要点
要论证“4点起床”的好处,首先要检讨“7-8点起床”的坏处。据中岛孝治观察,普通上班族通常在7-8点起床,匆忙洗漱,不顾修饰仪容就出门上班,在拥堵的交通中破坏一天的心情;由于赶时间,常常来不及吃早餐或吃得太快,长期如此必定影响健康;等到了公司,心浮气躁,无法静心制定全日计划,把握工作重点,在慌张和忙乱中度过缺乏绩效的一天。由于心情烦躁,必然也会影响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然而,若是我们把起床时间向前推到凌晨4点,会获得哪些好处?
第一,保持健康。4点起床,先外出锻炼1小时,再回家冲个热水澡,整理仪容,早餐时细嚼慢咽。长期坚持下去,你的身体状况和精力将明显好于同龄人,具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体能。
第二,持续学习。由于早起避开了交通高峰期,不用受那拥堵之苦,地铁(公交)变成书房,在车上看看和职业相关的书籍,吸收新知识,掌握新的工作方法。日积月累,必有所得。
第三,维系人际关系。现代商务人士早出晚归,缺乏与家人沟通的时间,长此以往,亲情淡漠,家庭难以维系。而在4点起床,早晨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吃早饭,沟通感情。
第四,提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峰值出现在早上7点前后,此时的1个小时相当于下午、晚上的2-3个小时。只要稍微起早一点,就能好好吃早、午、晚饭,这样一来,大脑就会在早、午、晚各迎来一次峰值状态。即使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变,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却能大大提高。
二、感想
    早起好处多,其实人人都知道,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舍不得把晚上的娱乐时间变为凌晨的自修时间。但是,如果你改变生活的意愿非常强烈,那么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
三、批评
日本的商务畅销书作家常常能对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进行全新阐释,但是他们喜欢小题大做,把一个千来字可以说清楚的观点,硬是写出一本十几万字的书,水分十足。
不过,他们对读者心理的把握也很值得思考:第一,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大多数人的紧迫需求,然后以耸人听闻的书名承诺可以解决问题,吸引读者购买;第二,他们的文字非常浅显直白,重点都在标题上,读者只用“扫视”一下标题就可以迅速完成阅读过程,满足了大众“我又读了一本书”的虚荣心。
就《4点起床》而言,作者没有解答一个关键问题——现代社会,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完全放弃社交和娱乐,让大家20点睡觉,4点起床,过着离群索居、清修苦行的生活,有些不切实际。正如冯唐所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外儒内庄”,吃不得大苦。似曾国藩那种坚忍决绝,志向坚定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我只能建议取其神而忘其形。
四、蛇足
记住书中最关键的一句话:在早晨采取怎样的行动,养成怎样的习惯,是做抢先一步的人,还是做落后一步的人——其中的差距决定胜负。

  《4点起床》读后感(九):书名噱头开得过偏

一直喜欢早上清新宁静的感觉,追究其原因应该是小时候在外婆家,早起迎着清晰的空气、望着披着丝绸般深浅交替的朝霞、以及耳边不时传来的公鸡打鸣声、当时的心境深深地埋在了心底里。所以我非常的喜欢清晨。
尽管如此,我早上总是不愿与床分离,尤其是上班后起床像跟敌人做斗争一样。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决定我要做一名早起族,至少比现在状况要好一点。我很好奇日本人是如何做到4点起床的,与此同时我也非常确定,自己绝不会至少目前做不到4点起床(在深圳怎么可能10点就能睡觉?)。
关于这本书,作者对于主题的论述,似乎有点混乱,有些似乎在谈论的其他人生经验,层次也不够清晰。我从中整理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信息点。
作者核心观点:【如何将时间翻倍:a.提高时间质量(创新)、b.增加时间量(调整时间)】。
增加时间量的方法:
1. 人生三季法,上午/下午(工作)+晚上(睡觉)各8小时,作者认为早上的效率要高于其他时间,应该充分利用,这就是为什么他要4点起床并且还保持睡眠的原因。
2. 追回落后的差距,观点同上一样,早上的效率要高于其他时间,假如当天的工作需要加班完成,作者建议用第二天早上的时间来追回,其效率将高于晚上的效率。
提高时间量的方法:以我的理解,本书的观点,大部分是在说如何提高时间质量(这样说来,本书书名的也未免开得太偏了)
1.提高时间质量就是创新,那么就应该充分分析自身特点,结合身心节奏、注意力曲线等来安排时间。
2.通过大脑刺激法来代替单纯的埋头苦干,这些刺激包含交友、阅读、学习来开拓视野结合自身目标来学习,如此来提高时间的质量。
3.借用to do list 、四项限矩阵等工具结合自身的时间节奏来安排工作顺序。
作者还提到了其他人生观点,比如:项目任务倒推法、坚持职学习、很强的竞争意识等等。
当初阅读时,大概也猜到按照这本书的书名,也获得不了相关的多少内容。作者的其他人生经验的分享,权当意外获得的收获。坚持早起,我已经做了1个月有余;提高时间质量,任重道远,慢慢来。

  《4点起床》读后感(十):有些角度还是挺有意思的

花了1小时看完这本《4点起床》,这种励志类型的书有很多内容其实是相通的,不过有以下几点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结合我自己的想法简单写一下:
①从生理的角度看4点起床是符合人体规律的,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人士就延续了这种早睡早起的习惯。
那么,如何实现4点起床?可以利用1.5小时的倍率睡眠时间,比如睡3、4.5、6、7.5个小时,由此来锻炼自己的生物钟;睡觉的时候拉开窗帘,早上让阳光照射到自己身上,感觉到阳光会自然而然的醒过来。
②早起、早出门可以享受空荡的车厢或地铁,还有座位可以坐,能够把这一本来是拥挤得如同沙丁鱼罐头的通勤时段变成自己学习的时间。
这么一想确实不错,我每天早上7点半坐车就已经挤得如同炼狱了,而且夏天特别难受。
③第一个到公司可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比如一般的公司都是9点上班,然而大家进入工作状态要花很久,吃个早餐、闲聊一下、临时开个会……,一上午的时间很容易就溜走了。然后中午吃个午饭,小睡一会,再进入工作状态又是很久以后了。
④作者发起了很多晨间读书会,聚集起大量有共同目标、追求的商务人士,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也是拓展自身人脉的一种方式。
这点让我想起了富兰克林自传里,他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组织读书会,聚集起志同道合、积极向上的朋友,共同学习进步。
⑤与以上一点不同,作者看书喜欢看不同类型的书和文章,“深有道理、果然如此”这种和自己观念一致的文章不看,作者觉得广泛看书就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思想和观念,能够对自身旧有观念造成冲击,从而产生灵感。
这种想法我也很赞成,而且我认为还需要接触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比如我有2个QQ群,一个是本科就认识了的好朋友,大家都认识十年了所以在思想上非常合拍,有什么想法都和一致,所以有时候在思想上就会感觉很停滞;另一个是职场群,里面有各种职业的人,大家的想法、观念、态度、经历非常不同,所以经常能从这种不同的人群里得到启发和激励。
我总结的就是在生活中需要旧友,但是在学习、工作、提升方面要接受不同人群的刺激。
⑥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不做就糟糕了”是自我提升的最强动机,比如考不到这个证就要被解雇。
⑦用诚恳的心来构筑人际关系,如清晨的一声问候、请客的礼尚往来、参加红白喜事时要从仁义的角度出发,参加葬礼比参加婚礼更优先,要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诚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4点起床》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