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声的证词》是一本由法医秦明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一):必须吐槽一下老秦学卖得一手好腐!!!
《无声的证词》的实体书真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不喜欢在网上追连载,所以一直等实体书上市!第一次买预售书,忙完期末后才打开看~!
今天凌晨终于看完了~~~
简单说,整体
感觉比第一部提升不少!每篇
故事的结构、文笔,悬念的设计都较第一部
成熟。直观感觉就是吸引更强了,好在每个故事相对独立,要不真的
手不释卷从头看到尾了~
多的不夸了,各位看官自有定夺好恶。
我只是忍不住来吐槽…………
在这一部里……
老秦明显学会卖腐了!!!!
描写现场、描写尸体、描写凶手笔法都是冷峻客观犀利。
小说里的秦法医,目光凌厉,的眼睛观察到的都是有用的线索、细微的破绽、关键的不寻常……
可是——
每到写到林涛!!!没错!!就是他!
写到林涛,就开始变得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
整部书看下来对林涛的最大印象就是帅!!
为毛这么感觉,因为书里的“秦法师”几乎每次看见林涛都会提到他的外貌!!!
秦法师在各种场合赞林涛长得帅!!!
=================
铁证如下:
第一章:
“我站在院子里抬头看了看小楼的二层……林涛正在沿着窗框
聚精会神地检查着。我对大宝使了个眼色,笑道:林涛这小子还真是帅……”
↓
拜托!!大哥你正在勘察啦!!应该看现场不是看队友啊!!看人家林涛
小朋友多乖!
第四章
“林涛拿出餐巾纸擦了擦头上的汗。”
↓
林涛在现场好讲究哦!!!法医观察好细致哦!!!
“沐浴着
年轻姑娘们崇拜的目光。虽然我知道比起我这个黑包公来,姑娘们更愿意盯着林涛看。”
↓
侧面夸林涛帅!!!依稀闻见醋味!!!秦法师傲娇了╮(╯▽╰)╭
第六章
“林涛一来,警戒线外的
女生就开始看着他窃窃私语,
眼神里都满满的花痴样,真是让人忍不住
羡慕嫉妒恨。”
↓
又吃醋了~~~来,顺顺毛~~~你把人家设计的这么帅,有什么办法 呢~
“我坐在林涛对面的椅子里,调侃着:喂,你不会真的对
男人有兴趣吧?别对我有
非分之想哦…………林涛推开我搭在他肩膀上的手……”
↓
是谁对谁有兴趣呀喂!!!!!拿开你的爪子啊啊啊
第七章
”林涛停下手中的工作,用肘部擦擦额头上的汗珠……”
↓
still…………秦小明你观察人家擦汗也不是第一次了哦_(:з」∠)_
“我用
期待的眼神看着林涛”
↓
整本书也没用期待的眼神看过另外一个人呀喂!
gc在下面:
“林涛说:到哪儿去买礼物?不然我把你送她吧…………我做出一副鄙视状:我又不是你的。”
↓
…………红果果的打情骂俏!!!
“庆功宴上,我多喝了几杯,搭在林涛的肩膀上……”
↓
又搭人家肩膀!!!又搭肩膀!!酒后那个什么真来着!!
第十章
“女警看了眼林涛,掩嘴笑了笑……女警又偷看了林涛一眼,笑而不语。”
↓
秦小明又看和命案无关的!!!!真警惕!!
“一夜没睡的林涛,经过洗漱,还是显得
神采奕奕。”
↓
………………夸人帅不嫌早。。。。
第十三章
“林涛用屁股拱了我一下,险些把我拱倒在蛆群里。”
↓
不分场合啊( ⊙v⊙ )!蛆什么的完全不影响你俩玩耍呢XD
“林涛正靠在楼道口抽烟,面色蜡黄,英俊的外形减色不少。”
↓
只有你在关注只有你在介意啊!!!
“大宝茫然地摇了摇头……我和林涛相视一笑。”
↓
相、视、一、笑!!!大宝是典型的局外人啊啊啊=A=
林涛最了解我的心结,刚从宾馆
卫生间里洗澡出来的他,一边用浴巾擦着头发,一边问我……“
↓
好啦,知道林小涛最了解你╮(╯_╰)╭话说他问你之前那一系列定语和描写真的有必要嘛……这个描写只能说明主角注目了很久……
“林涛笑了笑,揉着湿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想了睡觉,明天等好消息。”
↓
涛哥柔情似水_(:з」∠)_
“我睡眼惺忪地被林涛踢醒,坐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凶手抓住了。’林涛嘴里含着牙刷,一嘴泡沫,嘟嘟囔囔地说。”
↓
艾玛绳命真井猜=w=你们的早晨真好。。。
………………
………………
………………
其实,
第一章上来秦明就说
自己和林涛“出双入对”……
“大宝经常笑我们是一对好基友”→没错你们就是基友!!
连主角的
女友铃铛都跟着起哄!!!→这是有多
和谐!!
总之,比第一部《尸语者》,老秦明显学会卖腐了!!!
所以《无声的证词》变得刚好看了!!(→喂,书变好看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希望书大卖!
期待第三部~~~~~~~
老秦工作之余,休息之余,一定要
努力赶稿!!唔!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二):比第一部进步很多,国内非常好的推理类型小说
2014年1月24日,读完了(
中国)秦明的《无声的证词》,共34.7万字。
相比较法医秦明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第二部《无声的证词》增加的是书本的厚度以及故事的曲折性,不变的是法医对
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真理的
追求和渴望。
这部《无声的证词》中作者秦明显然在写作功力上进了一大步。不仅由20个案子缩减为16个、每个案子用了更长的笔墨,案情更加
扑朔迷离以外,一个多年未破的杀人强奸案“云泰案”贯穿小说始终。第一案中秦明的
女朋友铃铛告诉了秦明自己的堂妹就是云泰案受害者之一,后面几个案件中法医秦明也是相当
烦恼,一次次的查找取证,一次次的串并案件,再到最后一案的大
结局。这个五名少女先后被杀的案件在书中起到推进剧情的需要,而不是让我们
单纯的看其他十五起个案,因为有几起案件跟“云泰案”还是有相关联系的。
作者法医秦明在他的书中更注重讲授一些解剖和推理的基本知识,更注重以
真实案例为蓝本,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新意和读者的
心理落差。因此和其他一些悬疑小说相比,并不是非常的悬疑和血腥。但是,通过作者的探案和推理,我们也学会了该如何分析身边的事物,以及对正义和真理的
坚持。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三):如果不曾有这样一腔热血
《无声的证词》较之《尸语者》更为清晰的是秦叔的
情感。
看《尸语者》的时我们都知道:哦,那个秦明!鬼手佛心!但是在sina
微薄我们得知那个手术刀寻找证词的秦明在用那只手打字,乐呵呵的给你普及法医知识,多么奇妙的胖子呀,秦叔。
看到秦叔的进步在带徒弟方面,在写作方面,尽管有些地方的文笔还有待加勉但是不须修饰的是赤果果的情感。
秦叔
嫉恶如仇,秦叔
悲天悯人。这些从
字里行间里洋溢到每一个读者的
内心。秦叔加油吖。要努力破案吖。
【“师父说过,”我轻声说道“生命无贵贱。”】
我讶异秦叔时时记着这样的话,就一如他清晰记得每一个自己经手的案子,在无声的证言里
随笔提到,自然而不做作。他尊重每一位死者,他努力的为每一个逝者得到应有公正,
拳拳之心。
【双尸谜案】和【无脸少女】种看到秦叔的
愤愤不平跃然纸上。看者如何不是这样
感同身受。本该是祖国的娇花,去
他妈的辣手摧花去死吧。
还是那句话若是要看
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型犯罪小说请戳东野圭吾。若是
喜欢阿加莎克里斯汀
出其不意妙笔生花也请移步。若是喜欢刺激冒险的20世纪英伦那么真的不要
错过柯南道尔。
但是若是想看中国法医的一腔热血,不要错过秦叔,不要错过《无声的证词》没有CM中BAU细致的心理推敲,也没有BONES里随意就处理干净的尸骸,兴许有点像《逝者之证》但是很明显秦叔的环境差得多的多【白骨沼泽】【婴儿之殇】和【坟场鬼影】说的细腻,秦叔没有任何推诿,
当机立断。可歌可敬。我没法想像美剧里那些穿这高跟鞋的主检法医能够办到,但是秦叔办到了。
所以............结尾是要闹哪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祝一腔热血的秦叔能有假期和
风华正茂的铃铛
姐姐和小秦一起好好休息~!
P.S.那个书签太赞了!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四):《尸语者》用《无声的证词》伸张正义
这本书我两个半天就看完了,可谓
酣畅淋漓,真不错,很精彩。
这是法医秦明继《尸语者》之后的又一力作《无声的证词》,感觉要比第一部精彩,我的一个明显的体会是作者在文字方面的进步很大。
可以说是文风成熟很多,语言更简练专业。他对案件的描述也更加
引人入胜,情节则让人
欲罢不能,从气氛的渲染到人物的刻画则日臻老练。
当然有的地方有点过头有点做作,好像是为了写而写,刻意斧凿之迹过重。
我个人
阅读喜好是短篇故事,这样的话,不用等到看完全书,就可以得到答案,因为早点知道凶手究竟是谁,才能让我这种急性子得到
满足,这本《无声的证词》正和我的口味,16个重口味的大凶案现场,一次又一次的让我
拍案叫绝。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都能
感觉到作者的认真严谨的写作
态度,我想这也是法医的办案态度,他们的认真仔细的目的是在于还原死者生前遭遇的一切,找到缺失的证据,为受害者洗冤,为正义申张,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国家的脊梁。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喜欢推理、侦探和悬疑,那么你真的有福了,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作者法医老秦凭着丰富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阅尸无数的实践经验,将尸体消无声息的证词描绘地
惟妙惟肖有声有色,无愧于“尸语者”之名。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五):职业、专业双双渐入佳境
《无声的证词》要比《尸语者》好看
首先,秦明进阶了
从刚入职的
大学生
成长为了法医科的科长
职业通道已打开
看着越来越
自信的他
游刃有余的出入各个案件
不禁对他的
执着、专注、认真的职业
精神所打动
(于是边看书的同时边把我负责的报告仔细的改了好几遍)
这就是读书的另一种收获,是不?
其次,案件进阶了
出于秦明专业的进步,案子也开始变得复杂一些了
更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更多更广的了解了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
为着案子背后的一个个故事唏嘘
也警告自己戒备这样的人、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事
这个
世界除了好人,还有那么多
千奇百怪的坏人、潜坏人
共同拼凑成了黑白灰的世界
最后,
幽默进阶了
看到大宝把麦克风揣回家
看到黄支队对桌子的心疼程度
看到秦明“堂兄”的称谓
都让人
忍俊不禁活生生的把法医的日常
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
就如同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公务员
如此的
平易近人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六):我读书少,两星不要怪我
说实话,很少看此类推理悬疑小说,意外获得此书可是阅读体验不算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文字不算好看,这里的好看我也没法形容,总感觉有很多口水话和多余的东西是用作凑字数的,当然叙事类小说可不追究,可后面重点来了为了引人注意故意用「古院怨魂」「坟场鬼影」等章节名字,认真阅读其实你会发现就是在坟场或者古院里杀了人而已,章节取名过于夸张,感觉像鬼故事一样。
2、不得不吐槽,文中的法医和鉴定感觉包揽了验尸、分析、推理、调查,感觉没有刑警的事情了(仅仅就是协助调查),整个十项全能选手。
3、文中过于美化法医职业,并多次将文中法医圣母化。试想谁无条件接受半夜加班-法医,谁在零下十几度仍然坚持验尸-法医,谁在春节来临也义无反顾的工作-法医,感觉塑造的形象过于完美,有夸张赞美之意,人物形象刻画过于正面,缺乏真实,这一点我感受很深。
4、感觉吧,验尸细节多次重复,当然我不知道是本来只有那几样工作还是故意凑字数,方法、尸体伤口分析、死亡时间分析、开颅等等,经常出现,没有新意。
以上是本人的读后感,当然仅代表个人意见,如有冒犯请一定原谅我。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七):期待第二部再次震撼观感
第一次看到书,就被书名所吸引,但迟迟未下手买之,直到上个月才决心买了秦哥的书,果然不失是本好书!!
秦哥的书,以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加上专业知识,再用
朴实的文笔阐述着一个个故事,最让我震撼的是,此书的案例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原型,不像其他书的作者,大都以虚构的故事情节,浮夸华丽的文笔来吸引读者,让人看了开头就快猜出结局,而秦哥的书,却让人从中学到不少法医的专业知识,让世人重新认识法医一职,并不是可怕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而又需谨慎的职业,因为法医是世间唯一能读懂被害人留上世上最后的语言的人,为之洗冤雪恨的人。
至于书中的人名和地名为啥是杜撰出来的,那是真实原型的背后,涉及着一个个不幸的家庭,不能再回想起悲痛的回忆。
古有洗冤录,现有尸语者,我期待第二语能再次震撼我的观感和内心,更想知道什么物质能使凶手的DNA消失,呵呵呵。
希望秦哥继续保持着朴实的文笔,写出扣人心弦的好书,起码我觉得是好书,因为第一部我已经看了三遍,乐此不疲之中!!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八):无声的证词也要法医去挖掘
听说法医秦明系列不错,前两部一块买了,第一本《尸语者》看得酣畅淋漓,三百多页的书很快就看完了,送考回来后继续看第二部。
第二部继续讲述很多离奇的故事,体察人间的丑恶。秦明有句话,“干法医这一行,就像是过坎儿,有时候难以承受的不是现场有多血腥多腐臭,而是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就这么赤裸裸地摊在你的面前————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坎儿要过,只能不断地锻炼强大自己的内心吧”。是啊,有时候一些现场就很难以接受了,而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后,里面人性的真实的确难以接受,第二部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是这样。
在第二部中秦明已经成为科长了,即使如此,法医这个行业你难免不会犯错,就像错中之错那个案件,秦明就又犯了先入为主、工作不细致的错误。他的老师批评的也好,“刚去,所有人都说是命案,所以你也认为命案,但是你忘了一个法医最先应该搞清楚的,就是死者的死亡方式。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所以你主观臆断地排除了一切意外事件的可能,最要命的是没有细致解剖,遗漏了背部损伤这么重要的一个线索,其实,你当时要是打开死者的后背,你的判断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双尸谜案那个案件,尽管杨风老师被害,但也是他性侵女生在前,吴伍是为了给女儿出头,洪正正做得太过,但初衷也是为了报答吴伍的救命之恩,到底谁才是好人,谁才是坏人,黑与白,一纸之隔,一念之差而已。
林中尸箱中的受害者赵雨墨即是死于轻易相信了自认为很可靠的陌生人,也是死于她过分溺爱的家教,酿成了惨剧。古院冤魂一案也是教育的问题,凶手小桂才十四岁,在承认作案事实后,竟然和秦明师父说自己都说完了,明天开学自己能上学吗,这个孩子平时都是怎么教育的,好事和坏事都不分呢。
有时候人遇到一些悲痛的遭遇,最开始的痛苦和愤怒过去之后,也要开始慢慢接受这个现实。或许不是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得到的,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你想的那样收场,那就得慢慢学会放下,才能继续往前走。就像秦明的夫人铃铛,她的堂妹在花季年龄遭遇不测,案件始终没有侦破,一家人除了深深藏在心里,也别无办法。这个案件也就是云泰案,一个贯穿第二部始终的案件,在本书的结尾,经过秦明好长时间的推敲琢磨、四处询问,终于告破,让受害者沉冤得雪,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难破的一个沉积了多年的案件,在秦明不断的努力下得以告破,在佩服秦明的智慧之外,也要为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第二部还了解到,省厅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鉴定、检案和出勘现场以外,还包括了繁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比如秦明准备的那个培训,忙了半个月,打报告、发通知、核对名单、联系学校、制作预算、设计课程、预约教授,忙的不亦乐乎。还有一些检验尸体的问题,例如好的法医必须是个好的剃头匠,因为在检验尸体头部损伤时,必须剔除干净死者的头发,有些懒法医不愿意剃发,从而导致重要损伤没有发现,重要线索也就因此断掉。而剃头发难度最大的就是剃伤口附近的头发。还有法医在解剖时是不会出现诈尸的现象的,这和医生宣布死亡是两码事,法医在检验尸体时,一般都是在死者死亡数小时之后,必须是要等到死者的尸斑、尸僵都形成才能进行,因为这是确证死亡的重要指标。法医,包括入殓师是必须看到死亡征象才会验尸、火化,所以不会出现“解剖活人,火化活人”的可能。不过听作者描述一些常识对我来说也还是有些瘆的慌。
第二部中除了秦明,大宝和林涛也是经常出现的。对于经常出没于令人作呕的现场,大宝的一句话挺逗人,说这就和酒量一样能锻炼出来。我想这可不是一般人能锻炼出来的。为他们的工作辛苦致敬,为他们的正气致敬,期待下一部的问世。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九):有敬畏,有良知,有热血,有性情
其实我一直觉得出版这件事,也是要讲缘分的。
老秦交完全稿的时候还是2月,满心以为最迟4月也能出版,没想到种种际遇,大起大落,一拖再拖,到了这时候才终于上架。一开始的愤慨和失落,早已经被无尽的等待消磨成粉末,对曾经因为这本书折磨过的人(白天忙着解剖晚上还要写文的老秦童鞋、三次改封面的设计师熊琼大人、还有和我一起加班到半夜检查稿子里的每一个错别字的小新妹子),还有一直以各种方式催这本新书问世的你们,我要深深鞠一躬表示感谢,然后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
《无声的证词》,终于来了。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老秦的文字,还是在他的博客上,那时候“鬼手佛心”刚刚开始连载,文字还显得稚嫩,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依然从第一篇一路翻下去,一直翻到博客里再无可读为止,然后莫名燃起了一种温暖的情愫,虽然写的是悬疑小说,虽然每一章里都至少埋着一具等待被解剖的尸体,但这青涩的文字里,却仿佛有一种天然的力量,不矫饰,不浮夸,就像是大雪封山时的一间小木屋,壁炉里熊熊燃着火,老秦就坐在你对面,一边烘烤着手,一边就着雪声,把这些案子一一说起。
他讲故事,带着些严谨,又有些说不出的悲悯与正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向其他人推荐老秦的书,都无法完整形容《尸语者》带给我的感受,是重口味?是刺激变态?是惊悚紧张?直到某天,在微博上看到这么几个词,我才忽然找到了老秦之所以打动我的原因:
——有敬畏,有良知,有热血,有性情。
老秦也写过,有的死者的家属不愿意让法医去检验尸体,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已死的人开膛破肚是一种亵渎,万不得已,都想给自己“留个全尸”。所以法医这个职业,文明开化这么久了,也少有人问津。老秦在《尸语者》写自己的专业,总有一些微微的自嘲,全班这么多个人,几乎没有自愿来学法医的,每年中国能出多少个法医毕业生,又有多少法医能真正投入到一线中去呢?
但“脏”活儿,总要有人来干。在这片土地上,不明不白的死亡或许太多了,对真相的坚持,本身或许就是种顽强的信仰。老秦的解剖,远不像美剧里那么华丽花哨,能在殡仪馆里解剖已经是幸运的了,有时候条件所限,荒郊野外,天寒地冻,也只能就地动刀。解剖不像是做手术,每一刀下去,都有明确的目标,解剖更像是一种探索,每一种可能,每一种验证,都不能松懈。少则三五小时,多则十几小时,等到解剖全部结束,腿脚早已经僵死。但就算是这样,也不能不做最后一件事:缝合。
这已经成为他们无须言说的默契,无论生前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凌辱,在这一刻,法医也要让死去的人保存最后的尊严。有时候看到这个细节,我会想起那部经典的电影《入殓师》,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如此相似。对死亡的尊重,亦是对生命的热爱。
正如老秦在《无声的证词》里写的,他的写作是个偶然。但或许冥冥之中也是必然。对死亡的近距离接触,或许总让人在某一方面变得深沉,但老秦的身上又总是散发着一种元气与光芒。用那个用滥了的词,他的内心总是有一股子发烫的正能量。像我这样读够了血腥暴力的重口味小说的人,也总是希望在文字后面找一份安全感。
说回来,这或许也是我做的最曲折的一本书,过程中的种种坎坷与无奈,就算是吐槽也可以吐一大篇了,但此时此刻,在寂静的办公室里,看着网上发布完预售链接之后大家的回应与欣喜,我忽然觉得没有必要再吐槽了。
这本书的存在,就是最好的礼物。
《无声的证词》读后感(十):期待已久的好书
去年国庆节看了法医秦明系列的第一部《尸语者》,等了大半年终于看到了第二部《无声的证词》如果说尸语者的名字听起来像恐怖小说,那么无声的证词显得更具专业性。
《无声的证词》这本书总体给我感觉比《尸语者》轻松点,如果看第一部时我的神经是阴郁的、紧张的、刺激的,那么这本给我的感觉就是正大光明,节奏舒缓,但又不乏严谨。这本书花了我2天就看完了,如果时间充裕基本上是可以一天里面一气呵成的。
这本书还特别有一些专业术语名词的解释。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编排。
关于作者,我在看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有疑问:“这是他亲自写的还是有人代笔或者帮忙整理的?”
经过询问秦明表示绝对是亲笔写的,让我不由地心生敬佩:工作那么繁忙辛苦还能挤出时间出书,真是不得了,了不得。
可是我又有小小的担忧,万一碰到一个法医学爱好者的犯罪分子,那么这些反侦察能力都被学去了。对于刑警们的破案是不是增加了难度呢?
但愿我只是庸人自扰。
总之 《无声的证词》和《尸语者》 真心值得推荐,值得阅读。当然你读了这本书你自然会更期待第三部。为什么?因为这法医太会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