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全二册)》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广州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7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一):关于《三十三剑客图》
忘记在什么地方看过一个金庸武侠小说排名,把《侠客行》排在金庸作品的第四位,不知道这类排名标准何在。在我看来,《侠客行》在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系列作品中,算比《书剑恩仇录》、《鸳鸯刀》、《白马啸西风》、《碧血剑》略好一些,水准还在《连城诀》之后。《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二):庄生晓梦迷蝴蝶
看到有收《越女剑》,又看了一遍,那人说他最喜欢这一本,最喜欢的女主是阿青,也许只是戏言。阿青走得莫名其妙,在馆娃宫又出现得莫名其妙,她不是心机深重的人,不至于知道了意中人心所有属,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走,也不会隐忍而不发,到最后的时刻除之以后快,大智若愚就不是阿青了,她只是天真无邪的放羊少女,只是单纯地喜欢一个人,求不得会伤心,却不会伤他。我还是更喜欢《白马啸西风》,虽然李文秀牵着老白马独茕茕南行的背影很刺心。 重点说侠客行吧。这本书成于《天龙八部》后,《鹿鼎记》前。 天龙八部,名字取自佛教用语,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贪嗔痴世事无常,都在里面了,每个人都有“我执”,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感觉这个时期的金老爷子心里一定很苦,或许失恋了,悟到求不得是人生常态。) 鹿鼎记是反武侠小说,主角变得百无禁忌圆润通达了(但或许是另一种藏的更深的绝望和虚无),既有所求,又能放得下,韦小宝从小求荣华富贵女人兄弟情谊,最后放下归隐。(老爷子拿得起也放得下了,对着执念不舍几秒钟,轻轻放下,笑了) 看侠客行,主角一无所求,一无所知。小说最后主人公求和阿绣一起,求想知道自己身世,但是都不强烈。不过这样的态度,主人公反而很轻松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看来都是不如这一切从无,无所求的大智若愚。(金庸找到了求不得的解决办法,有老庄“自然无为”“绝圣弃智”的气机) 所以,我想说,侠客行是最放得下的一部,放下了所有,最近佛的一部,最出世的一部。侠客行之后的都属中庸,既出世又入世。 狗杂种跟阿绣的进展太突兀,一开始他那么喜欢古灵精怪的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也变得太快,难道她爱的只是名字不是人么?诡异得让人没办法不臆测金庸任性,只是想换女主了,也许他现实生活的感情发生了变化。阿绣也实在无情坚韧到可怕,为了她的情郎,竟可以眼睁睁看着别人杀亲爹,“任是无情也动人”啊。金庸笔下的女性角色永远有两派:带刺的红玫瑰vs有毒的白百合,被玫瑰的魅力和热烈所吸引、伤害,又遇到温柔的百合给他疗伤,大概再强大暴戾恣睢的人,都渴望有个舒服的港湾吧。 一觉醒来,小乞丐狗杂种变成了高富帅石破天,开始了他光怪陆离的奇遇记,有美食华服,有赫赫的身份,有慈爱的父母,有美艳痴情的妹子给他送上香吻,这惊喜的醒来,却像一场真正的大梦,哪怕穷尽想象力也描绘不出来。可是石破天和石中玉,就像庄生和蝴蝶,到底哪个是梦?哪个是真?或者,他们两个也只是金老爷子在“风月宝鉴”瞧见的正反面?狗杂种最后的一句“我是谁?”大概也是一句双关语吧,是作者打的一个语尽念生的机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以及:金庸在后记说,他所想写的,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爱生恨的妒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李白这首诗真婉若游龙,侠客岛里的一群痴心解诗几十年,不知今夕何夕的鸿儒,却不如不读书的,总觉得这一笔意味深长啊,(是讥讽过度解读,还是死读书?)当为读书人一大哭(•̩̩̩̩_•̩̩̩̩)
《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三):赵客缦胡缨
余于校内藏书阁偶得金庸先生之大笔,忽忽数日,不意业已阅之一二。今日吾读侠客行,忽觉世间万般变化,多是机缘巧合造物弄人。故事虽是虚构之言,吾辈今日,仍可从中汲取诸多教训。《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四):狗杂种奇遇记
如题,本人觉得,此乃狗杂种奇遇记。《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五):侠客行
2017-7-29
书中先描写狗杂种 贝海石并不是谢烟客徒弟
谢烟客欲害狗杂种 狗杂种学了大悲老人玩偶中的内功 丁不三的药酒 被长乐帮的展某打了一掌后阴阳内功神功练成
白自在吃了一条大蟒异蛇
石中玉化名石破天
丁珰欲杀狗杂种 幸而狗杂种说了梦话
铁叉会都是被石破天毒死的 因为石破天喝了赏善罚恶二使的毒酒
狗杂种初为小乞丐 被谢烟客带走 在摩天崖与贝海石打起来 因为内里丧失而离开摩天崖 狗杂种被贝海石带走 贝海石早知他不是石中玉 并在他身上做了与石中玉一样的伤疤记号 丁珰误认他为石中玉 将他抛到另一艘船上 结识了史婆婆 起名史亿刀 与阿绣相恋
石中玉被张三李四从妓院逮到长乐帮 在众人眼下解开了谜团 丁珰给了狗杂种一个嘴巴 石中玉奸污阿绣未遂 逃离雪山派 在一地与贝海石有争执 被抓到长乐帮 贝海石等人让帮主下台 另立石中玉为帮主
丁珰骗石破天去凌霄城雪山派 目的是与石中玉私奔 但是二人被长乐帮抓回 谢烟客来长乐帮寻仇 遇到石中玉 石中玉让他去灭了雪山派
白自在因为听信了丁不四与史婆婆去了碧螺岛的话 打了丁不四一掌 神志不清 杀了很多雪山派弟子 被雪山派囚禁
石破天不是自取24洞的武林秘籍均学会 在无意识中与两位岛主打在一起 震碎了洞穴的字 岛主让他不可对别人说自己学会了秘籍 岛主让徒弟摧毁了洞穴 两位岛主油尽灯枯而死 一是因为有人学会了秘籍 圆了二人梦想 二是在与石破天试招时竭力抵御 油尽灯枯
白自在与黑白双煞去找梅芳姑 梅芳姑自杀 手臂上有守宫砂 壁虎又称守宫
书中未说明石破天到底是谁的孩子
作者主要描写黑白双煞对孩子的爱和梅芳姑的妒情 石破天与石中玉样貌相似并不是重点
怨怼之意 一言不合就xx
声若蚊鸣 几不可闻
狡狯懦怯 锐身任难
荦荦luo大者
道路传言 焉能尽信
越女剑:描写的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时期的故事 越王勾践欲制造武器 苦于没有工匠和材料
范蠡li路遇一牧羊女子 女子用木棍桶吓了夫差的手下 女子带范蠡去找老爷爷 实际上老爷爷是白猿
最终勾践灭了夫差 范蠡去找西施 但是西施被牧羊女的剑气所杀
《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六):以无所得故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今天忽然发觉金庸的著作中,《侠客行》我竟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和《连城诀》有点混了。其实《侠客行》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大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到吧,时光久远所以印象略模糊。今天又回顾了一遍,吃惊地发觉,金庸先生不愧是皈依了佛门的弟子,他的人物中达到最高境界的,无论是武功还是心性,最高境界的,竟然是这本并不那么起眼的书中的石破天。《侠客行(全二册)》读后感(七):读后感想
金庸说他想写石清闵柔夫妇的舐犊之情,但全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主角的洒脱与那人之初的善良;侠者,扶弱抑强,主角心中一直保持一种本性天良,他少时仗义助大悲老人,在长乐帮挑起重担,以及各种插手减少江湖厮杀中的伤亡,他没有身世,孑然飘荡在人世中,无欲无求,要能说是欲求的恐怕也只有与阿秀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也许是说好人有好报,但凡别人阴谋害他,都反成就了他。修得一身绝世武功他毫不在意,他只珍重那些情感,与阿黄的感情,阿秀的感情,他心中一直想有个家,但他不知自己是谁,他真期望石清夫妇是其亲生父母,但无证据,他心中充满遗憾,无论离家多久,他渴望的是回家,是与阿黄、梅芳姑相伴。佛教讲无欲无求,欲求就容易陷入知见障,侠客岛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苦心专研武学却终未得大道。书中讲述的是一个乞儿迷路走入江湖几年发生的故事,没什么大冲突,对立,也未塑造大反派。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金庸的作品,颇有感慨,但限于文字功底太差,思绪太混乱,也就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