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柏林1961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3 20:36: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柏林1961经典读后感10篇

  《柏林1961》是一本由[美]弗雷德里克·肯普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487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林1961》读后感(四):1961的柏林·历史没有另一种选择

我真的无意于使用任何预设的立场,去贬低那个年轻帅气的新任美国总统,尽管在这本描述他第一年任期的实录里,优柔寡断痛失先机的文字比比皆是。

甚至来说,一直以来,肯尼迪夫妇在我这样一个远离西方政治历史常识的人眼中,简直就是人生标本一样的存在。难道不是吗?肯尼迪可是43岁就当了总统的人,他的第一夫人杰奎琳也毫无疑问是某种类似优雅、气质和时髦的标杆。而赫鲁晓夫呢?托残缺的外交知识,我只记得他在中国最需要技术支援的时候,狠狠的抽身而去。

再看看那些对赫鲁晓夫外貌描述的句子,满满的土肥圆的讥刺。而肯尼迪夫妇,则如同杂志人物一般光彩熠熠——对了,没错啊,我是天秤座,狠狠的外貌协会。

可是,外貌协会也是有个度的,并不是无原则的因为样貌而对所有的愚蠢照单全收。即便是源氏语物里头那些美轮美奂到任何错误都可以容忍的人儿们,首先也是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优雅、仁厚和聪敏来的。

  《柏林1961》读后感(七):大国博弈下柏林墙的诞生

全书的风格和刚刚读完的二战三部曲很像,都是用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故事支撑起来的,肯普想必对瑞恩的著作进行了深入钻研,同时列文、科涅夫乃至艾森豪威尔等在最后一役中活跃的人物也均在这本书里登场。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二战三部曲的一个相距较远的续作。

二战结束后,柏林作为一个问题遗留下来。从美苏争霸的全局到民族的命运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这个问题触动着方方面面。而在各个棋手和棋子的运筹帷幄下,围绕着这个地方的风云逐渐展开。每个人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国内外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希望柏林问题的解决能成为个人问题的一个药方。

对东德和苏联来说,柏林墙是东德抑制人口外流的应急措施,也是赫鲁晓夫在断定肯尼迪软弱无用后用来在全球紧逼美国的一步棋;对西德来说,柏林墙意味着两个柏林、乃至两个德国的物化,对美国而言,在紧张冲突后,这堵墙仿佛让肯尼迪松了一口气,却给后来的古巴危机开了个头。记得国际关系史课上讲的导弹危机期间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的二十多封信,柏林危机相比之下只是一个小小的序曲罢了。

后来,肯尼迪在西柏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勃列日涅夫和昂纳克的图片以各种形式留存下来,老布什则见证了这堵墙的倒塌。

曾经在这堵墙的残迹边走过,看到布满的涂鸦上,有中国特色的“办证电话”,很想在上面搞个大大带圈的“拆”字作为行为艺术。当时对查理检查站没有什么印象,读了这本书以后,如果再去的话倒是很想看看。

  《柏林1961》读后感(九):柏林墙的第一天

1961年8月13日,和56年后的今天一样,是个周日,“玫瑰行动”正式启动了。这是柏林墙的第一天,再往后,还有10529天,346个月,近29年。

前一天是周六,柏林天气晴朗,太阳时而被飘着的云朵挡住。之前的大雨已经歇住了。像往常的周末一样,柏林人聚集在路边的咖啡馆里、公园里和湖边的沙滩上。九年后因“华沙之跪”而瞩目全球的勃兰特(Willy Brandt)彼时正任柏林市长。那天晚上,他在距柏林约400公里外的纽伦堡,总理竞选活动的最后阶段。

勃兰特的对手阿登纳(Adenauer)也奔波于竞选,他在离西德首都伯恩不远的吕贝克。“我们有义务对处于边界另一边的德国兄弟姐妹说——别惊慌。”阿登纳说,会有那么一天,所有德国人将结束痛苦的分离,重新合而为一。

▌“东西柏林的边界在今早关闭……”

他刚受邀参加了周五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针对当前柏林形势中的“复仇主义”倾向,不论东德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议会都予以批准——这更像是给东德领导人乌布利希(Walter Ulbricht)的一枚万能章,一张赦罪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柏林1961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