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软也有温度,是介于轻纱与绸缎之间半透明的潮湿温柔。地软是珍贵的,阳光一晒,肥嫩硕大的地软,立刻蜷曲缩小。等日头红彤彤曝晒时,它们更是消遁得无影无踪。
地软是一种稀缺的野菜。不是所有的荒草中都长着地软,有些旮旯只要下过雨地软会一堆堆涌现,有些地方下多少场雨任你睁大眼睛也捡不到一枚。那儿长地软,是眼尖手快、处处留心的婆娘女子和大地之间的秘密约定。况且,捡拾地软也是有禁忌的。雷雨后的地软也是不能吃的,传说捋了金黄色的秃子花瞬间会使满头乌发的美女变成秃子,摘了打碗碗花就会打碎吃饭的碗,而雷雨后的地软据说是雷公屎吃不得,那都是流传了几千年古老而神秘的讲究。
地软捡拾起来的地软,夹着杂草、柴棍儿甚至羊粪豆豆。回家后剔去地软的杂物,吊一桶清清洌洌的井水,反复漂洗,一缕缕冷艳的墨绿薄质静静地浮在水中,神奇而美妙。
精于厨艺的农家妇人,开始大显身手。她们将淘洗过的地软滤净水分,做地软豆腐包子。包子外皮雪白喧软,馅料鲜香可口,大人小孩,敞开肚皮,大快朵颐。奢侈的人家,剁碎了地软和土鸡蛋一起炒,出锅后夹起一小块放进嘴里,地软让你吃出云的味道,鸡蛋让你咂摸出太阳的味道。
剩余的地软,摊在竹筛子里晒干后装起来。某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了,城里工作的儿子带着媳妇娃回家了,母亲将珍藏的地软拿出来泡开,用黑色的地软、肥瘦相间的猪肉、红色的胡萝卜丁和青辣椒作馅,成就了一道陕西著名的美食“四色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