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Y
今天,娱乐圈发生了两件大事。费玉清宣布退出娱乐圈,张雨绮宣布离婚。与张雨绮的决绝不同,费玉清的告别信深情却充满哀伤。
在费玉清的告别信里,提到了父母离世给他带来的痛。事业成功之际,却无最亲的人分享,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他选择停下,珍惜身边的美好。
今天,小妹分享这篇文章,是想告诉大家,拼搏的路上,也不要忘记停下来看看父母亲人,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最深的痛。
1
“费玉清退出演艺圈”和“张雨绮离婚”。
昨晚,有人爆料:因为和丈夫袁巴元产生家事纠纷,两人互殴,暴脾气的张雨绮拿起水果刀在袁巴元背上留下了一道大约一厘米的伤口。
警方报告显示,现场没有找到刀具,张雨绮也否认了持刀行为,但冲突纠纷是真的。
今天下午,张雨绮的经纪人公布了张雨绮离婚的消息。
一直以来,张雨绮似乎永远都维持着“御姐”形象:冷静,果断,潇洒,自带一种强大的气场。
爱你,可以见面10天就确定关系,70天就结婚,闪恋闪婚干脆利落。
不过,四年内第二次离婚,张雨绮依然一个人。
比起爱人陪伴,可能在张雨绮看来,自己和钻石才是最真心和长久的。
但与此同时,小哥费玉清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娱乐圈,则展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取舍。
在他发表的亲笔信中,他向我们表明了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背后原因。
“这些年来,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却也忽略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当父母都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
(来源@新浪音乐)
据费玉清身边友人透露,费玉清依然对舞台有眷念,但去年父亲的离去让费玉清痛下决心,在巅峰隐退。
张雨绮和费玉清,一个放弃婚姻,去拥抱自我;一个放弃事业,去拥抱身边的人。
两种放弃,不同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但毫无疑问,费玉清对父母的感情却更让人唏嘘而且动容。
2
父母是费玉清心中最深的痛,没能好好陪伴父母也是费玉清的一个心结,因此他也决定停下来,好好陪陪自己,陪陪身边人。
本名张彦亭的费玉清1955年出生,姐姐费贞绫曾是台湾的秀场天后,哥哥则是台湾综艺界天王张菲。
(张菲、父亲和费玉清)
《梦驼铃》、《一剪梅》、《晚安曲》等“费玉清式”歌曲火遍大江南北。
周杰伦、张学友、刘欢、邓丽君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周杰伦甚至专门创作《千里之外》,只为和费玉清合作。
即使在音乐产业式微之际,费玉清依然依靠着自己极强的舞台魅力和综艺感获得了众人的喜欢。
又黄又污的他这几年又凭借着“嘿嘿嘿”再度在年轻人中间走红,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常客。
据报道,费玉清的商演和节目一直应接不暇,他的价格也一直处在高位,包括《火星情报局》等多个节目都曾主动邀约费玉清上节目。
因此此次费玉清宣布退出,算得上是在巅峰期主动隐退。
不过费玉清身边的人对他的决定并不意外。
在此之前费玉清就曾因为自己太忙碌,忘了身后和他最亲近的人而后悔不已。
早年家境清贫的费玉清为了养家糊口,曾经日夜工作,在广播台、秀场、录音室连轴转。
年轻时他的身体也曾因此多次亮红灯,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和父母相处。
2010年,83岁的母亲因癌症病逝。母亲的逝世,给费玉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费玉清用天塌了来形容母亲的离世,他表示自己唱歌很大程度是因为母亲喜欢。
“我更是明白,人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金钱是过眼云烟,爱情是镜花水月,亲情也要生离死别。所以要珍惜当下,忠于自己。”
不过由于此后费玉清在内地越来越红,工作也大量往返于两岸,他陪伴父亲的时间并不多。
仅2016年一年,费玉清参与节目就多达20期。
但当去年9月费玉清父亲突然离世时,费玉清因为在内地做节目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造成终身遗憾。
对父母的忽视,成为了孝顺的费玉清心里最深的痛。
费玉清的经纪人奚宜透露:“每当到父母亲的忌日时,他的情绪总会很低落,看得出来特别安静。”
据悉,费玉清退出演艺圈的想法在父亲过世之后就已经产生,但是因为工作安排已经到了2019年,才选择在2019年演唱会结束后正式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费玉清主动减缓了往前奔跑的速度,推掉了许多节目邀约。
父母离世,让费玉清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而退出娱乐圈,则是想尽力弥补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费玉清和自己哥哥姐姐关系很亲近,他也曾多次透露想要多陪陪年事已高的哥哥姐姐,同时给自己一些放空的时间。
3
但这个道理,很多人却依然不懂。
我们都在拼命往前跑,拼命打拼事业,却忘记了陪伴比拼搏更重要。
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结构调整,生存压力大大增加,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忽略了父母,甚至忽略了自己。
就像曾经的费玉清,舞台上万人簇拥,但留给父母和自己的时间,都很少。
费玉清就曾表示自己母亲的离去让自己很难走出去。
“很多时候我没注意到母亲已经变老,就觉得还有时间,但真的回过头时,她已经在千里之外。”
50%的老人感觉家庭关系尚且融洽,仅有9.2%的老人对子女感到满意。
父母害怕孤独,更害怕孤独地离去。
2016年3月,太原市一位老人悄悄离去,被发现时至少去世四五天了。他唯一的女儿早已远嫁,只能在偶尔过节时回家。
2017年1月,西安市一名70多岁的老人被发现时,已经在自己家里离世半个月。老人的老伴已离世多年,她多年以来一直独居,儿女都不在身边。
2017年12月,南京市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有儿有女的老人临走前留下遗书: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2018年5月,家住上海的一位高龄老人,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默默告别人世,被邻居发现时已不知离去了多久。
......
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
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父母,养儿育女二十载,却在年迈时被人遗忘,何其悲凉。
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期望,不是想让儿女出人头地,而是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回报,也不是回馈父母黄金万两,而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互陪伴。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却成为一句空话。
“孩子工作忙,没时间回来看我”。这句话可以是父母的托词,却不可以成为我们不回家的理由。
今年7月,柳岩的父亲去世,同为子女,我们能感受到她亲人离世的伤痛。
柳岩谈起自己的父亲,说:
“我爸上个月身体状况不太好,然后是在医院度过70岁生日,但是我很高兴自豪的是,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
总是有人说要送什么祝福,最大的祝福,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的,因为这样才能给我们机会,实现我们小时候的诺言,我要给你们买大房子,我要带你们周游世界。”
而最让人泪崩的那句话却是:
“亲人健在的时候,有什么就都给他们吧。”
4
有人觉得,在大城市落地生根,有一份好事业拿着高薪水,就是人生赢家。
但如果身边最亲近的父母亲人都不在了,那又有何用?
中国人向来提倡“孝顺”,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是很多人的期望。
可是,很多人觉得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财力去为父母、为亲人带来富足的生活,但却全然忘记了陪伴的重要性。
就如费玉清的人生中,打拼事业之时让他少了陪伴父母的时间,等到他真正意识到时,才追悔莫及。
人生最可贵的,是陪伴。
父母所要的,也只是子女常回家看看。
一个温暖的电话远胜过银行卡里高额的赡养费,一次亲密的探望远胜过给父母寄去的一堆保健品。
太多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成功,而忽视了身边人带给我们的温暖。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朋对我们的成功没有那么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我们的笑容、我们的欢欣,我们在他们身旁亲密的时刻。
无论成功与否,你始终是父母、亲人最大的骄傲,而他们所想要的,也只是你的问候和关怀。
所以,
能不能在结束一天的忙碌后,给你们的父母打个电话?
能不能在下一个节假日,带上你们的爱人,孩子和欢笑,回家看看你们的父母亲人?
这个十一,如果可以,给父母打个电话好吗?
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就够了。
-END-
来源:JY—微笑鱼和吉匆匆,听读馆馆员。听百味故事,读有趣人生,听读馆伴你度过孤独且有趣的时光。转载*听读馆()授权。
你可能还想看
▼
长按识别*,伴你度过孤独且有趣的时光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