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80、90后,如何避免晚景凄凉?
日期:2018-09-23 11:46:52 作者:宽宽 阅读:

我们80、90后,如何避免晚景凄凉?

  好友妈妈总爱念叨:老来苦才是真的苦。

  最近老想起这句话。

  大概经济前景扑簌迷离悲观气氛四下弥漫,许多中年人唉声叹气,觉得必将晚景凄凉

  我凡事总爱抱持着积极的心态,倒是觉得,在个人层面,总有例外

  所以,想写一写“人到中年”这个永恒话题

  文|宽宽

  ▲主播/夏萌  配乐 / 押尾コータロー - 空と風のワルツ    玉置浩二 (たまき こうじ) - 朝の陽ざしに君がいて

  1

  人到中年是一种什么感觉

  就是不愿再一条道走到黑,而是频繁地想要“平衡”。

  对许多事有了敬畏感,相信前世今生以及命运——这些年轻些时,不屑一顾东西

  还有,开始常常思虑,当老之将至,该何去何从

  作家刘远举在《80后90后终将晚景凄凉》一文里,大致展望了一下我们这一代即将面对的未来

  2014年底,中国老人达到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破2亿的国家

  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

  到2050年,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高达33%。

  2050年,我67岁了。

  膝下只有一女,取名“逍遥”,长大后随侍在我们身边的概率,大概等于零。

  脑补一下,周围三分之一都是老年人场景(去那种老社区附近的超市就可以提前感受)。

  第一反应是,女儿将来所见的那个世界,是不是一派暮气沉沉斤斤计较

  如果不能伴随着智慧安详,那样的老年生活,不值得一过。

  年老和智慧的正相关,只出现神话故事里——仙风道骨,白眉飘飘面容安详,透着智慧的光芒

  可现实是,智慧从不是一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东西。

  2

  向往怎样的晚年?

  没有比纪实电影人生果实》里的津端夫妇,更让我怦然心动的老人了。

  修一和英子是一对相伴了65年,过了40年田园生活的夫妻,在日本被冠以“现代陶渊明”。

  90岁的修一,在干完农活后酣甜的午睡中长眠,87岁的英子,穿着黑色连体裙和黑丝袜送别他。

  长达半分钟修一遗体镜头,看得没有半分不适感,轻柔柔的,让人觉得死亡是一件极自然的事。

  修一说:“活得越久,越觉得人生美好。”我被这句话触动,瞬间觉得心上轻松

  有能量的人,大概就是这样。

  自自然然的一句话,隔着生死,在遥远的某处,将一些莫名的能量,灌注到一些人的生命中。

  所谓智慧,也就是这样充满能量的启发

  他还说:

  人老了,就算想要仰赖国家和行政系统,也是会觉得不安

  现在好像不是付了税金就可以得到援助时代了,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存活能力

  “只有自己家人才可以相信。”我和英子都有这种观念

  对于我们80后90后一代,已不是付了养老金就可以得到养老的时代了。

  每一个人都得提前思虑,如何在老去时仍然具备靠自己的存活能力。

  前几天出差坐高铁,北京南站,巨大的液晶屏循环播放的画面,是车站工作人员帮助老人抬轮椅上下楼梯

  画外音说,车站成立帮扶小组,专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

  片子末尾照常放出煽情歌曲,歌颂帮扶小组的扶老精神

  看得人来气,各行各业总能这么自恋地避重就轻

  公共建筑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老弱病残的动线,这本是极大的疏漏和设计理念粗暴,不思改进也就罢了,还大力赞扬错误带来的人力浪费

  我们就在这样的欺世中自欺,也不知道这些设计和建造者,是否会在老年时,享受到自己的粗鄙作品

  千万别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老去时会有一大批机器人伺候我们的天真念头

  这飞速发展的几十年,连个无障碍通道都没能变得普遍,又怎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有三四亿日用机器从天而降昼夜不休地等待我们召唤

  生活又不是神话故事,哪有那么多天兵天将。

  如今经济状况一年冷过一年,刘远举说,我们必将晚景凄凉。

  宏观上,我赞同他所说。

  但我凡事都抱持着乐观的心态做事之前,也常常有意无意会忽视将遇到的困难,绝不属于三思后行的那类人。

  凭借盲目的积极自信任性自专地过到现在。

  所以,面对晚景凄凉的大概率,我也绝不愿束手就擒

  3

  今年冬天,我在北京出差,穿过一条街时,看到路边几个老人坐着轮椅晒太阳

  背后是轰隆隆正在建设高楼工地,她们的靠背,几乎贴着工地蓝色铁皮围挡,膝盖上覆着毯子,面前一米之外,就是川流不息的车河。

  那样向前奔涌的忙碌环境,不该安放晚年的时光

  人口千万级的大城市,是属于年轻人的。

  像北京这样的城,没有中央公园,没有宁静小巷,没有推门即见的相熟邻人,没有旧时民俗,没有明月繁星

  这城市里的每个人像一座孤岛,每个老人,就像孤岛旁时而被潮水掩盖、飞鸟都无法落脚礁石

  换个城养老会不会好?

  这个思路,是大多数中年人的选择,于是,在海南,云南,广西的许多山水小城,都有一座座被北上广中年人买下后空置着的养老地产

  买下的,不过是个心理安慰

  二十出头,我在北欧游学一段。看到的老人群体,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们独自缓慢地挪过马路人人牵着一只或数只狗,神情冷静而常显忧郁周身都是一股孤郁之气。

  让行的车辆就那样静静地等着,时间一秒秒地过去,像是全世界都在屏息瞩目那苍老面孔,以让年轻时的狂妄在年老时显出尘土质地

  听当地的华人留学生介绍,北欧老人独居的比例非常高。

  虽坐享高福利良好医疗完善的城市设计,可这一切,都不必然使一个老人感到快乐

  想象他们在极夜的几个月里,如何独自捱过?难免让人对生命的终段,感到恐惧

  好在还有京都。

  一条条巷弄里,一扇扇柴扉后,到处是缓慢移动着劳作的身影,腰弯得极低,常靠手杖。

  无论老头老太,都穿戴精致得体

  看到我蹒跚走路的孩子,无一不是上前来跟她说话,脸上的笑容,是我一生所见的最灿烂

  我对他们不停地笑着,点着头,走远了回头,老人还在那里弓着腰,笑容满面地朝我们挥手。

  记得有一位老人,咖啡套装上,靠肩处,别着一枚山茶花大胸花,抢眼得很。

  都说日本人含蓄内敛,可日本的老人们,许多开始现出童真俏皮

  《人生果实》中87岁的英子说:

  抱怨批评在我们家是禁忌,所以我是以思考眼前的未来,和做快乐的事,活到现在的。”

  不知道京都老人的俏皮和快乐,是不是普遍出于这样的原因

  4

  像修一英子那样,对这场生命感到了无遗憾的老年生活,理所当然,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就像愉悦平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年时光,脱胎于充分试错、不断探索、靠近自我的青年时光。

  我希望女儿看到我们智慧、优雅、自足、健康地走完人生的末路,能让她对自己的老年也充满希望。

  已为人父母,我给自己加上这样一份微小责任

  今年开始,我把规律运动,放在生活优先级首位。

  太极拳和游泳,是我为逐渐老去的生活,做出的选择。

  其次,打磨一项技能,这既出于趣味需要,也有助于老年时的健康和财务状况。

  学个花艺,木工,咖啡,茶道摄影,制陶,塔罗,算命等等,什么都好。

  未来三四亿老去的80后90后,在经过折腾的、鸡血的、焦虑的、奋进的中年,从动辄上千万项目泡泡清醒,必然得回归生活。

  这些老人,年轻时被消费升了级,也走遍过世界的许多角落,不会成为守着超市廉价促销过日子的老年人。

  我乐观预测,如今刚刚风靡的生活美学,就是我们老年时的日常。

  你有没有在此时开始考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钻入生活美学里的某个细小分支,打磨几十年。

  活到老学到老,劳作到老。年轻时急于解放双手,老去时的健康,却得依靠双手劳作来维持。

  这是避免晚景凄凉的王道。

  第三,戒定慧是个无比靠谱的修心系统。由戒生定,定中生慧,不是随便说说的。

  老年时的平静柔和依赖于从中年开始就练习戒与定。

  中年人的戒,是没有多余的损耗。

  他必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确定不做的事、不涉猎的领域,懂得收敛对它的欲念。

  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列出20件想做的事,再划出其中最想做的5件,剩下的15件,余生要拼尽全力去躲避它们。

  人到中年,还事事新鲜跃跃欲试,没有定力和静气,不知道自己有限精力该着力在什么地方,那么总是显得孟浪,而于实际也并无益处

  斜杠青年让人羡慕,斜杠中年,就有些迷失之嫌了。

  中年人里,所谓“鬼鬼祟祟气质”,是真有的。多来自在浮躁日子里游荡太久,日渐失了本心,失了定力。

  究其原因,是生活中从没着力培养几项生定力的东西。

  本来,可以是规律的作息,是一两项热爱的、频繁进行的运动,是一桩总是投注时间的业余爱好,是一段日久生情的关系,是每日固定时间独处的那一段时光,是每晚睡前读10页书的小习惯

  这些事项,是将人漂浮思绪收回来的方法,也是人在浮躁世间静心度日的定力之源。

  如今的经济形势,让许多人悲观四溢,我倒觉得未必全是坏事

  当时代的浮尘慢慢落下,逼着人们开始收敛那些激进的、急迫的、虚妄的欲念,踏实地生活,给人最强烈安全感

  是否要把中年过得这么有目的性

  选择随人,但需不去奢望会有凭空而至的幸福

  建立一套吻合自我信念的生活方式,是中年时要完成功课,也是老去时的指望。

  并且,一个足够清醒而积极努力过程,本身就已是人生路上,丰厚回报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不紧不慢。”这句话是《人生果实》所表达核心,说的是,去过一种积存时间的生活。

  -END-

  推荐阅读

  为什么纵容自己随心所欲,也会无以为继

  人当计长远,要么不说,要说就说真切的话 | 宽宽

  只是这样做一天,都有望成为一个美妙的人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紫悦咖啡品选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80、90后,如何避免晚景凄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