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刚开始谈恋爱的情侣还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吵架、生气都是在所难免。
有的人遇到争吵能够迅速冷静下来,之后在慢慢沟通;也有一部分人,离家出走、不回短信、不接电话。
等到火气渐渐消失,才重新加为好友,重新把对方从黑名单中移出来。
他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样的操作,争吵-出走-拉黑、删除-想通了-加好友,之后再争吵、拉黑、加好友……
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就像有些情侣一生气就爱说分手一样,就像有些夫妻一吵架就爱说离婚一样,有些人一生气就删除联系方式。
朋友亮亮最近分手了。
其实之前我就觉着俩人不会长久。两个总是通过添加验证申请聊天的人,又怎么会在一起呢?
亮亮爱玩游戏,有时候玩到兴起就难免注意不到手机,为此俩人吵了很多回。后来女孩说:“二十秒不接电话就拉黑”。
果然,没过多久她就拉黑了亮亮。但是,其实那次亮亮是在外面面试。
电话不接、短信不回,亮亮只好在添加好友的申请里给她解释,来回聊了半个多小时,误会才解开。
但是,这个误会解开之后,后面的误会越来越多。女孩拉黑他久了,生气的时候,他也学着拉黑了女孩。
他们甚至在一间房子的两个房间里通过验证语聊了一夜。去年年末的时候,他们终于分手了。
“动不动就删除好友,这样怎么聊啊”
“三十多岁的人了,跟个孩子一样”
“真的,太累了,不开心就不谈了呗”
电影《三块广告牌》里的女主角海耶斯就不够理性,她每天总是一副苦瓜脸,刻薄,不近人情,跟所有人为敌。
她的女儿被人强奸杀害,然而凶手迟迟没抓到,并且没有丝毫的线索。
于是,海耶斯去广告公司承包下县道边的三块广告牌,印上,“威洛比警长,你在干嘛呢?奸杀女孩的凶手抓到了没?”
警察看到之后,上门找海耶斯谈话,告诉她,你别这样,我们已经尽力在抓了,而且,我得了癌症,快死了。海耶斯回答:“我就要乘你死之前把广告登出来,你死了就没用了。”
前夫劝海耶斯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揪着一个兢兢业业的警长不放是几个意思?她回答:“总比你除了19岁的小姑娘什么也不‘干'的好吧?”
海耶斯对上门劝她的神父说,“你就别来劝我了,你们的同行对强奸这种事可是轻车熟路啊。”
然而事实是女儿的死她也有巨大的责任。女儿想借车出去,她不借,于是女儿说“我希望自己路上被强奸!”母亲也气得诅咒“我也希望你最好路上被强奸!”
女儿真的出了事,她才会如此的放不下。她无处安放的内疚只好转化为对牧师、警察、前夫的责难。
但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她自己的不理性。
再生气,也不要说出那句最伤人的话,再伤心,也不删除最爱的人。因为有些过错一旦发生,无法弥补。
删除好友的次数多了,再深厚的感情也会被一点一点消耗完毕,这样的感情终会走到尽头。
分分合合的爱情大多数是不成熟的初恋,成年人即使分手也不会删除好友。
情绪应该是人的附庸,而不是把自己当做情绪的附庸。
当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想分开,而只是希望对方多紧张一下自己的时候,我们删除好友就是一种不理性。
那些把分手和删除拉黑这种事,看得太稀松平常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要挟的武器,会以删除好友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去维护感情的,想必恋爱过程中主动说分手的次数也不会少。
他们往往内心是不想分手的,只是期望以这种极端的、报复性的方式,去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对方能主动来找自己。
但是,这其实是在消耗对方的耐性,久而久之,你自己也会很累。
据说,整天喊着分手的情侣80%都会复合,但是一直走到最后的只有3%,他们在一次次的假分手中消磨着他们的爱情能量,直到最后分手。
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删除对方,你要等着对方的道歉;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去删除。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惜大多数人没有想透彻。
恩爱的夫妻从来不会说离婚,也不会在盛怒的时候删除联系方式。
看更多走心文章
石 榴 视 界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