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钱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成功的企业家因为情商低,不擅长处理关系,一直有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哪怕银行户头极其可观,事业也辉煌至极,情人也不少,却总是感叹人生虚无。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缺少了强关系的亲密互动,人就像孤儿,再富有,再荣耀,也就像一个孤岛之王,难有真正的温暖。
而一个世俗成就不高的人,如果情商高,与至亲、至爱和睦相处,多会深感此生无悔,没有大遗憾。
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不进取,而是告诉大家,建立关系,并维护关系,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表面上,这是借助他们的力量斩妖除魔,飞天遁地,实际不是的,这是一种比九九八十一难更严苛的考验:
在这条漫长的取经之途,唐僧师徒四人如果有能力,维护好这段复杂的关系,与异己和平相处,理解差异,包容不同,说明内心戾气已消,心智已全,修行已成了。
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面对一个才华横溢的年青人,与一个才华横溢且家庭稳定的已婚者,为什么愿意聘用后者,原因也大同小异:能将亲密关系处理得当的人,其情绪管理与责任心,更让人信任。
越亲密、越稳定、容错性越高的关系,越考验一个人的修行。
因此,每年返乡时,也是家庭冲突高发时。
以及,“父母难道只能成为一个词汇,只适于空洞地抒情,而不是真实地相处吗?”
当然不是。
我们需要相处,需要美好的关系,如同我们需要爱。这是本能,是人类的原始基因,无法改变的。
于是,你当面锣,背面鼓说:“你快结婚吧,你要是娶了个媳妇就好了!”
2 是你的理智心。
他不是附属物。
他享有自己婚姻的支配权,婚也好,不婚也罢,异性恋也好,同性恋也罢,他人都无权做主。
哪怕你是他的父亲。
你能做的,是体面地退场,无声地祝福,把他交给他的宿命,无论前方是鲜花满地,还是乌云压城。
纳博科夫晚年与女儿同在纽约。
不像其他父亲,他尽量不见女儿,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日子,生日啦,圣诞啦,这父女总是凑不到一起,他与女儿的联系总是很随机、很少、毫无规律。
纳博科夫说,不,正是因为我很爱她,我才要从她的生活中淡出,我这个老人随时会死,这样我的死才不会影响她继续生活,我不过是一个偶尔见面的朋友离开,我不想让她感觉在纽约的人海中,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
这才是真正的父爱。
孩子同样如此。
父亲很胖,母亲唠叨,七大姑八大姨很低俗,你哪怕看不惯,也只能基于理解地尊重,基于尊重地远离。
不要改变他,如同你不希望被他改变。
不要说“爸,你为什么不能开明一点呢?”“妈,你为什么不可以少说几句呢?”“大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管闲事呢?”“大姨,你怎么又偷汉子了呢?” ……
你要知道,你正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如同他们把催婚的意志,强加在你的身上一样。
在这种干涉中,每个人都不会舒服,原本令人温暖的爱,会以防御过度、攻击、疏远等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里。
这不是维护,而是破坏。
我们要做的,是厘清自我,明确界限,彼此尊重,自然亲密。
就像一片水与一朵云,一颗树与一株花,归属于不同的命运,归属于不同的路途,但因差阳错,在时间的荒野里,彼此遇见了,于是,点点头,微笑说:嗨,那就一起走一段路吧。
这一路上,你们彼此看见,却又深知彼此的不同。
水不会改变云,树不会改变花,你不会改变我。我站在你面前,感受着你的爱,也感受着你的自由,自然满心欣悦,丰盈慈悲。
一个读者曾留言:
除夕的时候,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聊了很多。他们和其他父母一样,也希望我结婚,我温和地说:“我不要求你们变成理想的父母,也请你们尊重我的生活和选择。因为,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在这些时候,别忘记:你是你,他是他,尊重他的“暴躁腐朽莫名其妙”,也请他尊重你的“古怪叛逆不懂事”,因为,你们即将踏上不同的路途,去往不同的伊萨卡岛。
而那里,才是你们需要征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