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的时候我看了一本青春小说,还在读大学的男主角给女主角表白,小心翼翼地说,做我的女朋友,让我照顾你吧……让我试试看。
当时我很受触动,为这个十八九岁的男生胆怯的诚恳,和他想要为心爱的姑娘承担起一切的热情和冲动。
但我看过的一篇书评却说,这个男生当时还一无所有,也不够成熟,他凭什么做出“我照顾你”的承诺呢?而且故事的最后他和女主角也没有走到一起,这证明男主角没有责任心,也辜负了自己曾经的诺言。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对张柏芝说了那句“我养你啊”,荧幕上张柏芝泪流满面,荧幕下不少姑娘也跟着感慨万千。
从此之后,各种偶像剧,电影和小说里,男主给女主表白求婚的时候都喜欢说“我养你”和“我照顾你”,每次都酥炸了一片粉红少女心,她们说,这是最美的情话。
而最近两年,类似于《我的前半生》这样的电视剧开始大热,大家好像才恍然发现,那些被“照顾”的“罗子君们”婚后未必过得开心,甚至分分钟就有可能被扫地出门,女生们又纷纷改口说,原来“我养你”是“最毒的情话”啊。
但是,好像很少有人关注到,无论是“最美”还是“最毒”,归根结底,这是一句“情话”——情话的意思是,它千言万语,所要表达的唯一内核,是“我爱你”。
男人通过这句话表达“我爱你”,女生从这句话里也接收到了爱,这就已经完成了它作为情话的使命。
如果真的去纠结这句“情话”的含义,甚至把它当作一个必须完成的“诺言”,那么很容易让女生陷入到一种非常可怕的“托付心态”当中。
也就是说,女生会认为,既然我和你在一起,和你恋爱乃至结婚,我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你”,就成为了“你的”。那么,你就有责任照顾我,承担我“后半生的幸福”。
2
上周的某个深夜,有个女生在后台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她和男友交往了两年,无论是物质还是生活,男友一直在“照顾她”,以至于姑娘连家里的水电卡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于是,她大学还没毕业就嫁给了男友,领证那天发了条朋友圈说,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结婚后姑娘也没出去工作,很快生了个孩子,男生在外面工作,让她在家带小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的委屈开始与日俱增。
她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却学会了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做家务或者炒菜,经常笨手笨脚地碰伤和烫伤自己。而男人因为承担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压力,不得不加倍拼命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才回来,来不及说两句话倒头就睡,她积攒了一整天的情绪没有办法倾诉,无数次坐在黑暗里默默流泪。
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她感觉自己距离男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很多时候她只能通过男人的朋友圈看到他今天又去哪里吃了饭,和谁见了面,在外面做什么……他已经不会事无巨细地把生活的点滴告诉她了。
她说,当她发现已经好几个月,男人只会在转账的时候主动发消息给她时,她确信这不是她最初对婚姻的期待,更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我也没有敢告诉她,她结婚时发朋友圈的那段话其实只是前半句,后半句是“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因为,就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占据和拥有另一个人一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担负起另一个人的人生。
无论是两个人相爱还是结婚,都无非是两个人通过生活责任的分配和彼此的支援,实现1+1>2的合作效果。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是一个人背负着另一个人全部的重量蹒跚前行,那么他们根本走不快,更走不远。
3
每个人都知道,女人的托付心态会成为男人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但这个女生的故事其实揭开了另一个侧面,把自己完全托付给男人,寄希望于男人“照顾自己”的女人,往往也只会陷入失望和抱怨的泥淖。
更难以忍受的是,这些姑娘很容易一步一步地丢掉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当你在经济上需要被男人“照顾”的时候,你买什么款式的衣服有可能被他指手画脚,你买高档一点的护肤品可能要看他的脸色,甚至你和姐妹喝下午茶都免不了被唠叨;
当你在生活上需要被男人“照顾”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同时会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上被他“控制”,他可以用“不放心你”的名义,不让你去看偶像的演唱会,不让你出门旅行,不让你和异性正常社交;
当你在情感上需要被男人“照顾”,就更可怕了。因为这意味着他掌握着你情绪的“开关”,他愿意哄你两句的时候你开心不已,但凡他对你稍显冷淡,你也就不得不面对从天堂落入地狱的情绪落差……
有句歌词说,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过得都不怎么幸福。正是这个意思。
因为你把自己“托付”给了另一个人,也就等于你承认,你不再完全“属于”自己,你对自己的“主导权”,变成了男人手里的“所有权”。
所以,无论是“我养你”还是“我照顾你”,就让它停留在“情话”的层面上吧。
当一个男人对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也许是真的发自内心想要为你这么做,但这终究只是一个因为他爱你,而想要完成的心愿,不是你把自己“托付”给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