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读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一 读
文|安安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人即使吃了点亏也会一笑置之,再一笑了之。
的确是这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看你在公众场合怎么做就知道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旁边的陌生男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骂战——
一位怀孕9个月的孕妇上了地铁,老人主动让座,孕妇心疼老人年纪大了,就没有接受;
过了一会儿,老人叫一位坐着的女孩给孕妇让座,女孩急忙说没看见孕妇,并马上起身让座;
谁知老人情绪比较激动,出言责备女孩,旁边的陌生男子看不下去了,才挺身而出帮女孩,和老人起了争执……
尽管老人的初衷是好的,是想给孕妇让座,但对陌生人如此不友好,还在公众场合出口成脏,未免太不尊重别人了。
年轻男子虽然是路见不平,替无辜女孩说话,但最终结果却是在地铁上和老人对峙,引发了这场令围观者目瞪口呆的“骂战”。
原本大家都是好心,最后却闹得彼此不堪的境地,令人不禁疑惑:毕竟是公众场合,控制一下自己的言行有那么难吗?
在公众场合,控制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对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
可惜,总有一些人把公共空间当成了自己的地盘,跟在家里一样“我行我素”着。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在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上整个人倚在扶手上,让别人无处可扶;
在密闭的空间里肆无忌惮地吸烟,甚至陶醉地吐出一口口烟圈;
这些人不顾旁人地做出一系列出格行为,还自以为不拘小节,其实就是不懂得遵守公共秩序罢了。
有人说,他们这样做也并非刻意,只是平时在家随意惯了,出了门也没考虑那么多。
一个人若能下意识考虑身边人的感受,不给他人添麻烦,时时刻刻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他就拥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而一个人如果在公众场合依然我行我素,不遵守公共秩序,常给他人造成困扰,那他大概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会主动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
比单纯的我行我素更过分的,是公然损害着别人的利益,还以弱者自居。
前些日子,一则“9岁女孩阻止插队被打”的新闻引起很多人关注。
一名孕妇带着孩子在游乐场强行插队,被9岁的小女孩阻止后,竟狠心暴打这名小女孩!
事后,孕妇及其家属还拒不道歉,并搬出孕妇的身份为自己狡辩,一副“我弱我有理”的样子,就差拿个喇叭大喊:我是孕妇,我是弱者,我插队不是应该的吗?
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自己是“弱者”就肆意妄为,认为全天下人都该给自己让路。这些人有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流氓逻辑”。
一辆公交车上,老人一个人占了3个座位,不仅霸座不让还打骂其它乘客。
公共篮球场上,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为了霸占篮球场,围殴了前来谈判的打球少年,劈头盖脸将其打成轻微伤。
这些人仗着自己的“弱者”身份,公然对旁人实施道德绑架,你甚至没法跟他对峙。
因为他是老人,是孕妇,是所谓弱者,你仿佛论气势论道理都矮他一截。
可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不假,但审视、要求别人的前提,不应该是高度的自觉和自省吗?
偏偏有些人不但自身不遵守公共秩序,还要求别人对自己的恶劣行径一再忍让。别人对他稍有怠慢,就冷言冷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这样的人见的多了,让人不免心寒。
对于这些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我们只想问一句:道德不应该用来约束自己吗,什么时候成了你绑架别人的武器了?
好在我们被一些不文明的人和事困扰的时候,有些人的出现像一道光,温暖了你我。
成都地铁2号线,一个小男孩先主动给带宝宝的阿姨让座,之后看妈妈在休息,就用手为妈妈垫着,还乖乖帮妈妈拿好包。
一位低头看手机的男孩看到一位坐轮椅的乘客上车,自然地伸出一只手帮忙拉住轮椅,还把一只脚放在轮子下方帮忙固定。
你看,一个人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教养。
长途车上,身边的乘客怕打扰你睡觉,捂着嘴小声地打电话。
公交车上,你翻遍了口袋,也没找到乘车卡和零钱,有人默默替你打了卡。
马路上,你停下车让一名小学生先走,小学生在车前向你鞠躬道谢。
下雨天,迎面撑着伞走来的那个人,和你不约而同倾斜了手中的雨伞。
高度自律,体谅他人,善待他人,拥有这些美好品德的人,他的身上一定充满阳光,就是放在人堆里也能一眼看见。
而这些善待了别人的人,不仅得到了他人的感激和尊重,自己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充盈。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想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就看他在公众场合是怎样要求自己,又是怎么对待他人的。
在公众场合懂得自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通常拥有悦人悦己的美好修养。而一个在外我行我素,甚至老是道德绑架别人的人,有极大可能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刻薄冷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