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1899.6.14—1972.4.16
日本作家
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他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认为汲取宗教的精神也是今天需要继承的传统。在审美意识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的理念,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他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
1927 年小说《伊豆的舞女》一发表,立刻引起日本文坛的轰动。一向寂寞的川端康成,一夜之间成了文化名人,成了文坛最引人注目的实力派新秀。但川端康成本人,却一如既往,保持着自己那颗平淡而微微抑郁的心。
1968年12月10日,川端康成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身着印有家徽纹章的和服,佩上文化勋章,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颁奖仪式,并作了《美丽的日本和我》的著名演讲。
1972年4月16日下午6时许,川端康成在逗子市小坪町玛丽娜公寓,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自杀的遗墨。在《临终的眼》一文中,川端康成曾说“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脱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杀的人想要达到的圣境也是遥远的。”但是他自己还是走上了自杀这条凄绝哀伤的向神之路。
一代文坛巨星倏然殒落。
语 录
Photo@东山魁夷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花开即死亡。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感情这种东西,已经不可依赖,如今世道变成这个样子。越是有才能的人,感情就越脆弱。
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
什么时候,你能与一个老人待一个下午,饶有兴趣地听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说明你已经成熟。
推 荐 书 单
1《伊豆的舞女》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原作名: 伊豆の踊子译者: 唐月梅 / 叶渭渠
内容介绍在乍晴乍雨的伊豆山道上,来自东京的少年偶遇一群巡回艺人,被其中天真未凿、憨厚娇美的小舞女薰子吸引。薰子歌声婉转动人,舞步轻盈优美,少年被她纯真的美震撼,薰子也渐渐对少年生出眷恋。离别的时刻近了,却留下一曲世上最美丽的初恋。
2《雪国》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译者: 唐月梅 / 叶渭渠
内容介绍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
3《千只鹤》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译者: 叶渭渠
内容介绍三谷菊治的父亲是著名的茶道师傅,曾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子有染,后又钟情太田夫人。他去世四年后,在栗本近子举行的茶会上,菊治与太田夫人不期而遇,太田思恋昔日情人,竟移情于其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背德的爱……《千只鹤》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细腻到极致,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店买到《雪国》
—FIN—
文丨川端康成
整理丨楚尘文化
图片丨东山魁夷
排版丨慢师傅&月华
编辑丨David Linco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