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音姐的知心话:
我很爱做饭,可以说是非常地热爱,虽然我平时忙到起飞的生活让很多朋友不相信我有这个爱好,但每次为家人做完一顿美食之后的成就感和发自心底的喜悦,是真的完全不亚于我做完一次节目、写好一篇文章和讲完一次课。
正因为如此,每次去逛完菜市场和家居馆,我都会很兴奋很新奇的想“是不是所有觉得抑郁的人都应该来转转这样的地方?它会重新点燃对生活的滚滚热爱的不是吗?”我们今天文章里恰好就是完全相同的例子——菜市场救了他一条命。
有很多“音符”会问我:“青音姐,我的爱情为什么还不来?”亲爱滴,如果你连亲手做一顿热腾腾的饭菜都没兴趣,如果你天天过日子穷对付顿顿点外卖,你都不能够把热情投入到一蔬一饭里,你又怎么会对他人有滚烫的热情和兴趣呢?今天,假期,菜市场,走起!祝你假日好心情!
以下,for you。
你逛菜市场吗?
但是在这最艰难的日子,他无意中走进了一家菜市场。听着小贩清亮的吆喝声,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看着五颜六色、新鲜水嫩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他突然觉得心里温暖又亮堂。
买了一条鱼,还有各类新鲜蔬果,回家简简单单做了一顿饭,当热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原来觉得冰冷的房间,似乎也多了点生机,吃一口亲手做的饭菜,一股暖流,从嘴里流进心里。
于是,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宣布:闻着饭菜香,觉得终于活过来了。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能自己走下去了。
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我猜想他们感同身受的部分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极为艰难的时刻,而故事主角却用了一种“踏实质朴”的方式将自己从生命面前救了回来。
菜市场,这个因为互联网的发达而离我们有点远去的场景,真具有如此大的治愈力,堪比心理医生嘛?
治愈你的菜市场
如果我们进入菜市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摆放在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禽肉蛋奶等等,总之美味全部在此。心中只有一个字“吃”!吃是个看上去无比肤浅,但实则很深刻的字。
你见过这样的画面吗?
“被分手”的女孩坐在下午茶店,点了一堆冰激凌,甜蜜的味道一波又一波的回荡在口腔里,吃完一扫失恋的阴云。
加班到十点的年轻人,在拉面馆吃了一碗拉面,再点上几个烤串。喝完汤吃完面又活过来的感觉。
“吃”有一扫抑郁情绪的神奇功效,这是因为它让我们还原到最初。在婴儿时期,吃就是我们的一切。
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养育小婴儿,但婴儿没有看到母亲的全部,他最先只看到了乳房。母亲不仅提供者自己的乳汁,还给予婴儿亲昵的抚慰。才帮助婴儿消除了独自面对生存的巨大恐惧。
所以,吃从来不是小事。菜市场里我们被唤醒的,是自婴儿时期以来的强烈求生存的渴望!
菜市场的魔力二:找回依恋感。
拿我自己举例。
小时候奶奶带我去的菜市场仿佛已经住在了我的心中。那时我大概三四岁,每天奶奶都带着我赶早市,那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早市很热闹,又每天都可以买新东西,这全部是我喜欢的节目。
记忆中那时在菜市场的跳跃都带着喜悦的味道。有一次妈妈破天荒的跟我们一起去,她给我买了一条我喜欢的深粉色的小毛巾,让我整整高兴了一个星期。而菜市场对于我的意义是,我与家人互动的重要场景之一。
所以,菜市场可以代表我与家庭成员的依恋感。可以说,菜市场带着每个人内心深处与家人的依恋感,这种依恋感是我们与重要家庭成员的连接。因为熟悉,所以安全。菜市场是个能让人放松紧绷情绪,感受放松安全的好地方。
菜市场的魔力三,支持性。
小时候,父母长辈提供我们食物和支持。长大后,我们离开原生家庭、离开故乡,在外独自打拼。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陌生、崭新的,需要自己去开拓尝试。
不过我们的内心依然渴望被支持,但父母不再会、也不能够将我们当成孩子般支撑我们的生活。此时在菜市场、小饭馆、甚至外卖店这样的场域中,他们是提供我们支持的对象。
与菜市场商铺老板的几句闲话家常;小饭馆老板娘的一句关怀问候;外卖小哥不辞辛苦的准时送达……都成为陌生地域、陌生时空里的支持属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开篇故事的那个男生,因为生活的连续打击,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痛苦中,几乎被击溃。在生活中人们一旦遇到了挫折,就很容易变得退缩、后退、并陷入悲伤。这时的情绪状态就很像一个受伤的孩子。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过一个概念是“内在的小孩”,是指我们幼年时期经常性无法得到满足与安慰,而这些失落的情绪形成了我们内在隐藏的敏感、脆弱的空间。这种情绪就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即使在我们长大后,一旦遇到困难与失意,也会立即跳出来,侵占我们的全部感官。
荣格认为,内在小孩在潜意识里诞生,所以我们的意识对他一无所知。“内在小孩”一方面表现出对外界的无助又痛苦,另一方面他也拥有超越一般人性的力量,其灵性与创造力可以引领我们的生活。
所以,当那位男生因为生活的压力退回“内在受伤小孩的世界中”,那个偶遇的菜市场就像一个象征性的母亲,抚慰他内心的伤痕,支持他找到内在小孩的力量感,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勇气。
去菜市场,疗愈那个受伤的小孩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小时候,是我们的父母在安抚他、照顾他。当我们长大成人,离开原生家庭后,我们该如何支持自我,接过这个接力棒呢?
青音姐在《重新养育自己的40堂必修课》中也对“内在的小孩”进行详细分析,教你如何发现在自己的“内在的小孩”,并给你疗愈的好方法,点击查看详情,一起进入学完退费的心理课吧!
首先,识别自己的情绪。
每当生活、人际关系遇到挫折时,你内心中冒出的情感是什么?也许是几种情绪体验重叠出现?愤怒、恐惧、焦虑…… ?
找一个放松的时刻,尝试重新认识一下他们。每一种情绪,如果他会说话,是在说什么?这都是你潜藏的情感印记。寻着这个情感地图,你能找到自我脆弱和柔软的部分,以及形成这脆弱与柔软的原因。
其次,接纳自己的情绪。
当他人批评你是时,你是要愤怒以对吗?另一个声音又说,能不能脾气好些,脾气好的人才招人喜欢。那么停在你愤怒的冲动上,继续表达你的愤怒吧!你有表达愤怒的权利,不过可以用更恰当的方式。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的内在总有一些情感被“引爆”。可能是愤怒、痛苦、可能是脆弱敏感。也许曾经没人愿意接纳你的情绪,使者你需要将自己“装”成冷静理智的成人形象,从不让这些柔软的部分暴露出来,而这些受伤的情绪就一直藏在你的生命阴影中。你需要做的是将情绪放在阳光中,接纳你的情绪,才有助于疗愈情结。
最后,照料自己的情绪。
受伤的情绪就像是一个受伤的小孩子。等待着被妈妈安抚。但是你的父母却很难变得用你希望他们爱你的方式爱你。每个人都自己的命运,他们活成了自己应该有的样子,很难为你而改变。不过幸好你已经成为大人,你可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
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食材,为自己做一顿饭。查百度,或者问朋友,学习做你喜欢吃的菜,做给自己吃。这都是你爱自己,照料自己的体现。现在你分成了两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孩子,你可以用内在满满的爱抚慰你内心的受伤小孩等待他成长。
这个五一小长假,去一次菜市场吧。不管是自己去,还是和所爱的人一起,去那里体会生活原本的味道,去那里找到我们最初的依恋感与支持性,去那里再次找回本真的自己。
今日话题
五一假期你打算如何度过?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哟
这里,向你推荐青音姐全新的情感教育课程《重新养育自己的40堂必修课》,让你在家,也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课程更新:《重新养育自己从读懂和尊重需求开始》。
这套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它是一套免费学习的课程,你全部学完,考试合格我们就全部退费!
这套课程将从“自恋”、“自卑”、“自尊”、“自爱”、“自信”五个大的模块入手,带你分析和梳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让你活出真我,懂得爱人悦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开始养育自己!
✎
李姝婷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青音约"公众号编辑。心理学是一扇走进“自我”的大门,写文字就像是小时候积木搭城堡的游戏,而城堡中装着我“有趣”的梦想。90后复杂文艺女一枚。公众号:星星与维纳斯
本文编辑:阿喵;总编:申思
青音约活出本真,爱人悦己。往期精彩:
▼点击查看详情看见这句话的人都点了赞,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