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真不知道要吃什么...”
吃什么,
殊不知,将历史向后看30年
80年代末,
人们吃饭是这样的
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今天这家有鸭让你来一块
明天那家有鸡让你尝一口
就是这样的“乡亲乡爱”
边走边吃,
或是坐在门口的空地上
和大伙聊着家长里短、
或逸闻趣事
村口的小黑狗
看到端着饭路过的人们
一路追随,想讨点吃的
村东头老刘家的女儿
抱着大海碗
在墙边吃的正是有味儿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
吃饱穿暖,已是理想
那时候,吃顿饭
还能串好几家门儿
吃饭好像不单单是吃饭
那时候,人们不讲究
一碗捞面条,一个小石凳
“哧溜、哧溜”的吃掉
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总说现在幸福感很低
那时候,能吃上一次鸡蛋
或许就够孩子们
高兴上好几天了
大人舍不得穿新衣,
总是夜晚点着灯
给孩子们缝制衣物
那时候,家里孩子多
饭菜都抢着吃
更加懂得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但热热闹闹
而现在,饭菜变好了
可那时候的感觉
再也找不回来了
没有那么急匆匆的脚步
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
只有日出而作,
那时候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ipad
不懂什么是游戏机
弹球、跳方块、捉迷藏
一召集
几乎全村的孩子都能聚起
过去的人们
或许没有见过大世面
但是他们懂满足、
懂分享、懂生活
历史的车轮
总是要滚滚向前的
饭场的消失
那时候没有高楼大厦
锦衣玉食
但那个年代
那时候
饭菜很香,日子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