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总是痛的,置顶我们陪你*
1
如果说有什么灵药,能解决人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它的名字一定叫----
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无论是热传的鸡汤贴还是干货文,都在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而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了我们最大的焦虑之一,我们学习化妆,积极健身,坚持阅读,对报名各种付费课程趋之若鹜,尽最大努力缓解自己不够优秀的焦虑
2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一个小姑娘,她刚去参加完一场周末英语沙龙回来,丧的连吃晚饭都没了兴致,在微信上跟我倒苦水:
以后我再也不去这种场合了,明明这么菜还去班门弄斧,我宁可在家背整本红宝书
我以为她受了天大的委屈,一问之下,原来只是她在台上紧张兮兮的念着精心准备的演讲稿,下面却有好几个人在低头玩手机
她正郁闷之时,一个女孩推门进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那女孩是沙龙的创始人之一,刚从英国留学回来,一开口那标准的伦敦腔,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嫉妒,又窘,又失落,对自己无比失望,以至于她连招呼都没打,就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偷偷遁掉
她跟我抱怨:
本以为陌生人之间就没那么势利,结果还是一样,层次不同不能强融,与其出去受气,还不如我在家自己背单词呢
我问,为什么别人可以诚心诚意的欢迎大神归来,而你不行?向更好的人学习难道不是变优秀最快的途径吗?
她说,道理是这样,可是被碾压的感觉真的糟透了,我决定以后每天都自己练习,等我也成了大神,看他们还小瞧我
我又问,所以你所追求的优秀,就是风光和面子?被仰望,被众星捧月?
可从头到尾,那个更优秀的人并没有鄙视过你啊
看不起你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阻碍你靠近一步的,并不是不够优秀的事实,而是清高,敏感和死要面子而已
3
我们对优秀总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认知,仿佛一朝得到优秀二字的加持,就立刻自带一层护体光圈,变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一切关系中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发现了吗?
我们谈起优秀的时候,总是把它当作一项个人技能看待,可你永远无法通过单方面技能的提升,来解决两个人,甚至多个人之间的关系
通往优秀的道路有两条,一条越走越宽,在眼界开阔的同时变得更加宽容,同理心更强,更能够体察关系中对方的意愿和需要
而另一条,却是越走越窄,埋首高精尖的螺师壳里不肯抬头,专业知识越精进,个人能力越强,能理解的人就越少,越来越偏狭,也越来越难以适应他人
Made to Stick中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做知识的诅咒
简单来讲,就是当你一旦学会了一样东西,或掌握了一样信息,你就很难想象没学会该事物,或者不知道该信息的的情景,你被自己的所知所能绑架
个人知识不断精进,社交能力却在不断的退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优秀要求别人妥协,自己却早已失去了维护关系的能力
4
因为我优秀,所以你得爱我;
因为我优秀,所以周围所有人都要迎合;
一路在自我精进的途中高歌猛进,但却总是忘了,新欢也好,旧友也罢,打开心门的第一步并不是你有多好,而是你让别人觉得有多舒服
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秀而赞叹羡慕,却总是因为舒适的相处,才心生欢喜
这并不是说个人能力上的优秀就无足轻重,但,那绝不是全部
正确的途径应该是:因为让人舒适而得到建立关系的机会,然后再依靠自己的不断提升,来维持和推进关系的发展
这本是两个循环互补的过程,却因为我们自己脸皮薄,爱面子,而演化成了层次不同,不需强融的空洞口号
5
我一个很文青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就辞职回家,一心死磕长篇小说,他有才华也很勤奋,才写了不到三十万字,就已经接到了两三家出版社的邀约
而他的才华也成了他致命的弱点,对于出版社的修改意见,他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怒发冲冠,声称自己的稿子一个字也不能改,跟好几位编辑都谈的不欢而散
我们旁敲侧击的劝过几次,他却不以为意:现在谈不成不要紧,等我成名家了,看这些人还不回来跪舔我,这些人,本来就爬高踩低
可是几年过去,他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多少进益,没有来自市场的反馈,没有良师益友的建议,同学聚会还是那副潦倒又清高的模样,死咬着等我成名的执念不肯让步
我跟几个好友感慨起他的际遇,其中一位朋友的评价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人的思想有多开放,能不能接受新知,能不能从不同的意见里受益,才是决定他最终能走到多远的东西
聪明是种天赋,而适应力却是种社会能力,它需要现实的洗礼磨炼,而不是螺师壳里做道场的狭僻与自闭
没有适应力的聪明和才华,一文不值
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看待关系
别总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固步自封
你还有靠近的好奇,还有求知的赤诚,还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以人为镜,才能看清自己
你怎么看待优秀这一概念呢?
-End-
猜你想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我们这一届的爱情很行,特清醒
IOS用户专属供养
陶瓷兔子
书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正在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