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看到小孩子,都会有意无意的想要逗逗,当然我们的初衷大都是看到孩子可爱。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逗”,对孩子的危害。
记得我家涵涵三岁多的时候,有一天自家理发店需要我临时帮会儿忙,于是我就让涵涵拿着他的玩具跟着我到理发店里玩一会儿。到了理发店里,我就开始忙碌,涵涵则在一旁玩耍,偶尔瞥一眼涵涵,看他一边低头玩车一边还时不时的回答老奶奶的“提问”,那样子倒也自在,我便安心干起活儿来。
“呜呜呜……妈妈,妈妈,我要回家,呜呜呜……”我家涵涵突然就来到我的身边,抱着我的腿不肯松开。我一脸疑惑,好好的怎么哭着要回家呢。来到涵涵玩耍的地方,就听见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调侃道“这孩子不适逗,我就说了句——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让你等会儿跟我回家,他就突然哭起来了……”看着当时直往我身后怯怯躲藏的涵涵,我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他害怕这位叔叔真的会把他拉回自己的家里。当时想着他是我们的顾客,我也没有说什么,就给爸爸交代一声,便带着孩子离开了理发店。
就在同一天晚上,涵涵在睡梦中像是要奋力抓住什么一样,嘴里还叫着“妈妈,不要……妈妈……”被惊醒了。涵涵告诉我,他梦到我在接她放学的路上突然间就不见了。这是我才意识到:是白天哪位叔叔不经意的“逗”让孩子当真,而且是真的害怕了。
还有一种现象,可能在农村更为常见。大夏天的,特别是两岁多点的小男孩会穿着开裆裤玩耍,某些爱逗孩子的男士就会做出要拿刀割小鸡鸡的动作吓唬孩子,孩子们会因为害怕而躲得远远的。
还有很多类似以上的行为,在大人看来只不过是逗孩子紧张一下,哭一下……大人一般一笑了之了,殊不知这种“逗”更确切的来说,是对孩子的一种捉弄,是大人利用了孩子的幼稚,给生性胆小的孩子造成了心里上的阴影;让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等等。
回想一下您的孩子是不是也被“逗”过,您是否引起重视并及时制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