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茶缘
日期:2018-03-30 20:08:28 作者:千江月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茶缘

  三毛曾写过一篇关于茶与人生关系的文章,那句“人生若三道茶:第一道苦似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给我的印象良深。虽然那已是许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不知茶为何物,更不消说品尝了。

  迷恋茶道却是近几年的事。起因除却三毛的人生三味外,岁月沉淀的茶文化世事沧桑时得宜于茶的排遣,成就了我对茶的崇尚与依赖。如若没有茶,我不知会不会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从容淡定,若没有茶,我不知会不会有“人逢知己千杯少”的深刻体会,以及那一个个吃茶后的云淡风轻。

  在某种层面上,茶是我的知己。每在人生失意时,我便会摆出茶具,泡上茶叶、洗茶、看着茶叶在杯中上下翻飞,然后端上一杯凑近鼻端,在袅袅的茶香沁入心脾的那一刻,所有的烦恼无奈便也随着渐渐升腾而起的水雾散去。泡茶,须是沸水,冲水时须抖动手腕,这样才能让茶叶在杯中上下翻飞,才能让茶叶释放出其蕴藏的香气。这便是茶苦似生命的地方:杯中有乾坤,人生的浮沉挣扎,在杯中一览无余。这道闻茶,一直是我最爱的一道工序。我将自己心事说与茶听,茶用自己的切身实践回答我种种的疑问,在彼此静默的交流中,它释放出自己的馨香,我则抛却凡尘俗事,换得一身轻松和一心的宁静

  茶亦是茶友的媒介。以茶会友、以茶结缘、以茶识人更是茶坊佳话。对此,我有切身体会。自迷茶道之后,每遇朋友来访,我便以还算娴熟功夫茶款待,多数朋友喜吃茶,并能对所品之茶品出个子丑寅卯来。若论茶的质感,我与朋友竟有相似品味,我们都喜观音的香醇、毛尖的清甜,但这两者却都有不耐浸泡的缺憾,相较清醇、厚重、余味绵绵的普洱来说,多少逊色了些。有一公安朋友,是一退伍女军官,极爱普洱,一日无事,闲逛到我处,我以普洱招待,她不说话,只是一杯接一杯的吃,待到吃到第二壶,我已是肚子滚圆,并一趟趟的往厕所跑,此姐却仍岿然不动,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意思,我也只好勉强奉陪。那个下午,我们二人竟然吃了三壶茶。这应该算是我遇到的最爱吃茶的人。

  说到以茶结缘,却是另一趣事了。刚来郑州那会儿,整个高新区没有几个认识的。听原单位的一位同事说,她的姐姐就住在我家附近。初听这一消息,我兴奋了一阵,答应说有机会一定去拜访她。不想,有次在小区附近散步,对面走来一人,很像是她(之前见过一面),我喜滋滋地准备上前相认,不料她却昂首而过,一脸的不可一世,这让我很是反感。之后再遇到她,我便有意避开,不想与她有半点牵连。这种状况持续了大约有半年。我们相遇过多次,每次都是擦身而过陌生而又漠然(其实她是知道我的,如我知道她一样)。某日,我们又在小区附近相遇,我正盘算着如何避开,她却叫了我的名字。出于礼貌,我停下与她搭讪了两句,得知她听说我家新买的净水器很好用,她想参照一下。我只好把她领到家中观看。出于礼节(毕竟是同事的姐姐),我搬出茶具,为她沏茶,她先是一惊,继而边吃边聊起来。零距离接触时,我发觉她挺健谈的,也很随和,以前见她时看到的眉宇间的傲气也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我们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三个小时悄然而过,如果不是考虑到孩子放学要吃饭,我们不知会聊到什么时候。再后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熟知之后,谈起彼此间最初的印象,我们有相似的感慨判断个人品位如何,不能简单地下结论需要沟通与交流,在深入了解基础上再作出评判。时至今日,每每我们彼此拜访时,都会沏上一壶茶,细细地品尝。即便有时我们彼此不语,只要有清幽恬静的茶香在,我们也会觉得很美好

  茶也是挑剔的。心性浮躁之人,是吃不出功夫茶的幽香的,至于品茶时绝妙的意境,对这类人来说更是奢侈。所以,能够从茶中品出人生三味的人,该是曾经沧海,而后知晓“人生最曼妙风景不在我们曾经如此渴望的生命的波澜,而在走向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的大隐之人吧。

  如此,在茶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茶缘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