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杨桂
图︱network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三六九,往外走。
亲朋好友背着行囊踏上征程,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以及渐行渐远的公交车,耳旁滴答的雨声再次提醒我,狗年春节又临近尾声……
天浩浩,日融融,弯月对长虹。不大的村子,依旧覆盖着未消融的积雪。
皑皑白雪衬托着村里老人的花白的胡须,回到家的年轻人让故乡多了不少闹意。听着邻居家老两口因为孩子不能回家过年的拌嘴声,对年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自己也30出头了,经历了称呼由小娃儿——小伙——哥哥——叔叔……,看着庄里那些零零后新鲜的面孔,似曾相识又逐渐陌生,“老了”两个字蹦出脑海……
听着脑海里哥哥姐姐那些年轻的身影说出各自的年龄,吃惊的长大了嘴巴,是啊,自己都当父亲了,何况哥哥嫂嫂呢?年龄意味着责任,岁月意味着担当。
曾几何时,从别人脸上看到的成熟也许正像爬上虎一样慢慢覆盖自己的脸庞;也许你内心深处还把自己当孩子,可是你可曾知道“换位思考”四个字的真是含义?
年过完了,而立之年的我们继续踏上征程……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麻将》—曾经喧嚣的麻将桌今年安静了不少,似乎暗示着曾经浮躁的乡村业余文化生活正回归理性。因为孩子的原因,自己3年没有“垒城墙”,不过感觉蛮好,也许以后就此戒了。
周围的人们开始注重家庭,不再在除夕之夜顾不上瞅一眼春晚去通宵打麻将,伤了身体累了身心。这令人感到欣慰,毕竟日子最重要。
《酒司令》—两鬓霜,一客行,新绿衬酒红。酒桌上也不再拼命拼酒,说着大气的话,用酒精去麻痹对一年生活的感悟。
“身体要紧”成了口头禅;从不喝完几瓶不罢休到如今三四个清淡小菜一碗面条结束,充满了对理性消费的回归。
以前,正月初五以前,家家人来人往,窗户里不断传出的拼酒划拳声,弥漫着酒香萦绕在村庄的上空;路边,或吐,或闹,或笑,或扶墙,一幅众生相令人感慨。
《鞭炮》—过年,鞭炮是少不了的重头戏;但是在倡导禁燃保护环境的今天,鞭炮声已经逐渐退出舞台。
曾经因为害怕1岁多的女儿被鞭炮吵到或伤到担心的不行,但是看到城区安静的万家灯火,心里感到欣慰。
在以前整个正月的夜晚,鞭炮声此起披伏,瞬间五彩的天空带去的是一年辛苦的加班费,也许用买鞭炮的钱给父母妻儿买个衣服更能体会生活的斑斓多彩……
《舞台》—故乡一处不高的山上,几个小庙寄托着方圆数里村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正月初一,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小伙子们倍精神,姑娘们也倍漂亮。在烧香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展示自己。
但这也正印证乡村舞台的欠缺,年轻人想要展示自己,但是不得不借助几个小庙;乡村舞台的搭建已经刻不容缓,毕竟物质富裕的我们不能一条腿走路。
如果有个舞台,大妈们可以穿着大红的棉袄,笑着扭秧歌,老头们抽着烟斗敲鼓打罗,年轻人们可以唱一曲爱情歌曲,借此吸引心意的异性,孩子们可以在这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开始播的这档节目害得自己连着几晚浪费着上千兆流量反复观看,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在那一刻深深刻在万千国人的心里。
此刻,自己正听着赵照传唱的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敲下字行,那朗朗伤口的韵律,令人越发爱上古诗词。
在此不得不为中央电视台点赞,这样的节目正是我们泱泱中华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示,如果全国各个上星卫视都这样,那么我们建设文化大国的道路就会更坦荡。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狗年也终究要过去,猪年也终究要到来,感恩生活的馈赠,走好当下的路,正是你我踏上征程的深刻含义……
*作者︱赵杨桂:河南省.西峡县重阳镇政府工作人员,微信公众号「青眼有加id:qyyjtcq」专栏作者。
点击蓝字,感受赵杨桂老师往期精彩美文:我在西峡一高读高四时的那些事儿
那些不经意的瞬间……
面条里的人生∣空心村上思故乡
感恩生活的馈赠,走好当下路
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