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人生,手起笔落”
文 / 张荆棘
拍摄 / 蔡凡朔
在陈可辛用IphoneX拍出的《三分钟》刷屏那天,我们刚好也用Iphone拍了一部10分钟的短片,名字叫作《杂乱无章》。
一年前的杂乱年会,那个充满电磁炉烟火气的晚上,我们办公室里的KT板各自写下17年的年度目标,泽鹏说他要写小说,鳗鲸说她要去旅游,而我说我要拍一部短片,并且入围青年奖。
人就这个鸟样,我们可以用一秒钟的时间去决定享乐(比如去网吧玩游戏),而那些真正有意义且正确的年度目标却可以真的拖上一整年。
所以趁着18年的动力还没散去,我找到我的摄影师朋友凡朔,让他帮我把这个“杂乱无章”给做出来。
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自己有那么一点点拍片的天分。特别是在我高二那年知道彭浩翔的第一个获奖短片是用DV录制的时候,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用手机拍东西的想法。
不过十年过去,我也没真的拍出点什么,可见“想”跟“做”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么大。
大到花了十年,也没跨过去。
而今天这部临时起意的《杂乱无章》也不存在什么精彩故事,它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纪录片,讲我对杂乱无章,写作,撰稿人们,以及读者的看法。
拍得是好是坏,我说了不算。
但也希望,它能够给你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能够从别的角度,了解到天天躲在屏幕背后给你们写文章的杂乱无章,是怎样的一群人。
所以我给这部片起了另一个名字:
《不要做一个妥协的人》
再说点什么吧。
昨天跟一位同样做公众号的朋友聊天,她说:“我觉得你真的好勤奋啊,我每周写两篇稿子都觉得要死了,你还同时做几个号。”
我说:“其实算懒了,真想写,一天可以写三个号。”
“没有啦,我试过了,真不难,只是我们自己让自己觉得很难而已。”我没有谦虚,也不是在撒谎,从大一写到现在,我觉得我现在终于能够体会初二时在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穿插的那句:“我的房间有几个按钮,按哪一个,我就开启哪个模式。”
我也有几个按钮,一个上面贴着“杂乱无章”,一个贴着“女朋友又生气了”,还有一个贴着“张荆棘”。最后一个跟前面两个有点不同,“理想”二字在那个按钮背后所占的比重甚至比“商业”要多出许多。
一般来说,我都不会按下最后一个按钮,因为每次按下,得出来的结论都一样,就是:“我不够强。”
因为不够强,所以根本写不出能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剧本,也拍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好片子。每次兴冲冲地按下,然后满怀失望归来。
不过失望再多,怎么样也要按一按那个按钮,万一哪一天上帝闲来无事想握握我的手,岂不赚翻了?
所以,你们也多设置几个人生按钮,闲来无事或走投无路的时候,瞎按一通,或许会有新的人生发现。今天这个短片,便是我的新的发现之一。
最后,记住记住片尾的那句台词:“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词语,比‘不错’还要害人。”
摄影:@蔡凡朔
出镜:@张荆棘
配乐(先后顺序):
Doors And Distance - Antonio Sanchéz
Strut Part 1 - Antonio Sanchéz
Almost Human - Antonio Sanchéz
In a Flying Room - Andrew Applepie
Dreams - Joakim Karud
Sweet Bird - Young Hunting
Practicing - Justin Hurwitz
结尾片段为《爆裂鼓手》
多谢各位收看
杂乱无章
插图 | 自制
作 者 介 绍
张荆棘
这个名字本身就有棱有角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很多不愿意迎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