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节主题绘本”,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它。
这就是优秀国产原创绘本,在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上一举摘得“最佳儿童图画书首奖”的——《团圆》。
本书豆瓣评分8.8,讲述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亲情故事。除了带给我们温暖,也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
究竟内容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图文涉及剧透,加粗字体为绘本原文,其余为解说。图片来自绘本实物拍摄,仅供预览,感兴趣的读者请购买正版。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
故事中的“我”是个名叫“毛毛”的小女孩。故事从扉页就开始了,这天早上,妈妈在梳妆打扮,左侧的日历牌上显示,这一天是2001年的除夕。
爸爸回家了。
妈妈去接爸爸,毛毛在门口张望。
刚看见爸爸的时候,我还有点陌生。但爸爸给我买了好看的帽子,还给妈妈买了新棉袄。
我陪爸爸去理发,他越来越像以前的样子了。
天渐渐黑下来,我跟爸爸一起在门口贴春联。
包汤圆喽!爸爸把一枚硬币包进汤圆里:“谁吃到它,谁就会交好运噢!”
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
一年一次的团圆显得异常珍贵,伴着父母的轻声聊天,毛毛睡得可能并不深,却又特别安稳。
第二天早上吃汤圆的时候,我的牙被一个硬东西咯了一下。
“好运硬币!好运硬币!”我叫起来。
大年初一,出门拜年的时候,我还给朋友展示我的好运硬币。
大年初二,爸爸在家里忙活了起来,补窗户缝、刷新门漆、换新灯泡……
呀,家里一下子变得亮堂了。
爸爸干活的时候,毛毛一直围绕在他身边。这个温馨的场景也凸显了一个家,男人、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
大年初三,下雪了,我和小伙伴玩堆雪人,打雪仗,天快黑的时候才回到家。
可是,好运硬币不见了!
毛毛找不到硬币,哭得好伤心,为什么好运硬币对她这么重要呢?
爸爸说再给我一枚硬币,我哭着说不要,我就想要那枚好运硬币。
上床脱棉袄的时候,有个东西掉到了地上。我的好运硬币!
“爸爸快来看,好运没丢,它一直在我身上!”
原来是虚惊一场,“好运”失而复得了。
那天夜里,我睡得特别香……
第二天,不过是大年初四,可爸爸今天就要走了。(妈妈在偷偷抹眼泪。)
爸爸蹲下来用力抱住我,说下次回来给我带个洋娃娃。(爸爸的不舍全在这一抱里。)
“不!”我拼命的摇头,“我要把这个给你……”
我把那枚攥了很久的暖暖的硬币放到爸爸的手心里:“这个给你,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噢。”
爸爸没说话,他用力地点点头,搂着我不松手……
(每每看到这里总要泪崩……)
故事结束。
----------------------------------------
先平静一下……
我们尽管看过很多国外的优秀绘本,却很难产生跟自己有关的感觉,但这个故事不一样。
尽管你家过年可能吃的不是汤圆而是饺子,尽管你家里可能没有一位外出打工的父亲,但你还是会被击中——这是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的情感。
毛毛其实算是个“半留守儿童”,她对爸爸从陌生到熟悉到不舍,情感的转变真实而自然。
可当毛毛刚刚享受了四天父爱,却又要跟爸爸分别。
毛毛是怎么做的呢?她没有哭,而是把“好运硬币”交给了爸爸。懂事的毛毛让人感动,又令人心疼。
这本绘本中没有跌宕的情节、炫目的配图和精彩的故事,就用一种淡淡的平铺直叙,讲述着这样一个家庭的过年故事,却真实动人得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本书的文字作者余丽琼是一位80后,现任《东方娃娃》杂志的执行主编。
《团圆》中的毛毛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却是个融入了作者童年记忆的小身影。
“一定要全家在一起,才叫过年。”这不但是她一个人对过年的理解,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执念。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每到春节临近,我们总能听到许多人风雪兼程回家过年的动人故事吧!
本书图画作者是著名的绘本画家朱成梁,他的图画色彩浓郁,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团圆》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不但打动了无数中国人,也跨越了文化和国界。
2011年,《纽约时报书评》将英文版的《团圆》列入了年度世界儿童图画书榜单,这是华文原创图画书第一次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十本最佳儿童图画书。
此后,《团圆》英文版再度入选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2011年度推荐100本童书书目。
这或许是因为,亲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只要你有过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团圆的期盼,就能在这个故事中找到共鸣。
又一个春节即将到来,你,准备好“团圆”了吗?
书名:团圆
主题:春节、亲情、民俗适合年龄:3-8岁亮点:朴实生动、贴近生活、感人至深
推荐指数:五颗星,建议收藏
最后,感兴趣的,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本文绘本图片来自实物拍摄,仅供预览,感兴趣的读者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