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的女性朋友们在谈婚论嫁时说不在乎另一半的经济条件,家庭和过去等等,只要他爱我,对我好就够了。而这些最后经过无数艰难险阻最后胜利会师步入婚姻的人们,婚后生活较单身生活而言,却是天壤之别。每次聚会都是吐槽家庭生活,由原来的少女变成了怨妇,并从中散发出一丝丝后悔的气息。
他们嫁给了所爱的人,应该幸福才是,可是为什么他们婚后反而幸福感降低呢?是因为柴米油盐,婆媳不和,还是因为家庭琐事,这些或许都是原因,但最根本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
门当户对最早出现于《西厢记》,后来指的是男女双方的家庭地位,经济条件 ,职业相当的一种婚姻观念。这种存在已久的婚姻观念其实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之道,甚至是三观是否相当。
朋友小如和男朋友是相亲认识的,她长相属于中上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母是普通的工人阶层。他的男朋友外形帅气,人品不错,对小如也疼爱有加,他的父亲在政府任职,母亲是大学老师。每每与两人吃饭,总是被他们的狗粮虐得遍体鳞伤。今年三月两人完婚,但是元旦聚会的时候,她却平静告诉我们她一个星期前离婚了,我们用沉默来消化这不可思议的消息,过了一会儿她略带伤感的告诉我们离婚的原因,结婚后她的婆家除节日外平时也给小如的父母家送礼物,可小如母一次也回过礼,时间久了公婆自然不高兴,偶尔用言语来提点她,丈夫也对她冷嘲热讽,经常吵架,在一次吵架中丈夫说:“你和你父母一样,什么都不懂。”最终小如决定了离婚。听完后朋友们说她太冲动了,为一些小事就离婚太不值得了。
可我却不觉得小如是冲动,而是无奈。小如的父母虽然不如公婆家庭经济条件好,但也不至于拿不出买礼物的钱,而是他们没有想过回礼,他们不太懂得礼尚往来如果小如不选择离婚,她的婚姻也会不如人意,面对公婆的不满刁难,丈夫的冷漠疏远,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小如的日子可想而知。所以既然知道走错了路,就及时修正回来,离婚是最好的也是最理智的选择。
婚姻不单单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背后连个家庭的结合。两个家庭的相处方式不同,自然就无法和平友好的相处。我们一直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上或多或少会看到父母的影子,好坏不一。那么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受父母教育的双方,又怎么能很好相处下去呢?同理两个家庭的价值观不一样,你说应该适当攒钱,我说及时享乐就好,双方又怎么能长久的走下去呢?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认知,生活理想等都是第一手从其父母那里获得的。所以说看到了这个人,就看到了他的家庭这句话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