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
“李小璐出轨”
自从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刻起,
她就免不了“被消费”的命运了。
她当年赠给别人的书信,
被高价拍卖,
她的故居,
也有可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
连一些专业的中医读物,
也被冠上“屠呦呦”“青蒿素”“诺贝尔”的标签,
卖到脱销了。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声名鹊起之前,
屠呦呦是北京东四胡同里一个如同“扫地僧”般的存在。
“低调行事”,
这是街坊邻居和周围朋友对她的评价,
也是她惯行一生的准则。
即使同楼层的邻居,
至今还不知道,
这位年过8旬的老人,
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屠呦呦的生活异常低调,
在小区里,
她就是一位普通的老者,
从未谈及过自己获得的荣誉。
1930年隆冬,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门第,
母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她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儿,
脱口而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随即便拍手叫道:不如就叫她呦呦吧!
屠呦呦就这样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幼的屠呦呦与母亲)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
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屠呦呦16岁那年中断了。
那一年她患上了肺结核,
不得已中断了2年的学业,
经过长时间的调理才康复。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在考入北京大学之后,
要知道当时的医药学是一个相当冷门的学科,
这条路是自己选的,
那自己就会坚定的走下去。
大学四年,
屠呦呦成绩很优异,
(屠呦呦在北大读书时)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因为疟疾而死亡的士兵,
是因战争而死的5倍!
而原有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这样寻找新的抗疟药物就成为了双方的“当务之急”。
(这里科普一下,
疟疾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
主要通过蚊虫传播,
仅非洲每年就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
由于我国当时也深受疟疾的困扰,
研究抗疟新药。
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
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组长。
就当时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美国为了最先研究出抗疟新药,
花费巨资,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
成立大型的专家组,
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20多万种可能性药物,
可最后都没能成功。
“他们都不行,
我们的设备还没有人家先进,
我们能行吗?”
当时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惑。
但是在屠呦呦看来,
没有能不能的问题,
只有肯不肯、能不能坚持的问题。
于是她一头扎进新药的研究工作。
为了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用了40年的时间,
其间还历经了“文革”岁月。
不要说知识产权了,
1972年3月,
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
当时全场振奋。
在其后的临床观察中,
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
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疟区现场,
验证治疗效果,
在她报告了“30例青蒿抗疟全部有效”的疗效总结后,
掀起了全国对青蒿抗疟研究的高潮。
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继续进行青蒿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
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单体,
并命名为青蒿素。
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蒿提取物中,
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
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在《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中,
有一页印制粗糙的新药证书复印件,
那是中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
第一个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但这份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申报获批的证书上,
并没有屠呦呦的名字。
从青蒿素的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
从获得诺贝尔奖到如今的2年多时间,
屠呦呦从来没有停下过研究的脚步。
即使她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
对于她来说,
生命不止研究不前。
她曾经说过:
“咱不是为了得奖而得奖,
问题是为实际地拿出一些东西。”
只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性,
屠呦呦一直觉得很可惜。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
为了发现更多青蒿素的用处,
也就有了“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
这个送给全人类的新年礼物。
如果这项研究成功了,
那无疑将是人类医学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至今为止,她依然住在一间面积不大、
对她来说,整个房子里最宝贵的东西,
是一个烂了一边的地球模型。
那是当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组委会给她的小礼物。
烂的地方越多,意味着消灭的疟疾越多。
每次拿起这个地球模型,
声名鹊起之后,
无数媒体想要采访她,都被她谢绝了。
有一次一个记者登门拜访,被她邻居看到了,
直接对她说:老太太挺忙的,谁也不见。
还有一次是当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
所有记者都堵在机场的vip出口等她。
在他们看来,作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怎么也该走vip吧,只是让他们失望了,
屠呦呦走的是普通通道。
而获得诺贝尔奖的300多万奖金,
也基本被她捐了出去。
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结果她直接说: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推荐我干什么,
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通讯设备的快捷便利,
却把最该关注的人和事遗落在角落里。
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从来不会在乎这些。
他们不会弄点新闻去搏眼球,
更不会去炒作自己,
而是低头专注自己的事情。
即使默默无闻又怎样!
即使不能名垂青史又怎样!
如今已经87岁的屠呦呦
不知道还能在青蒿素事业上奋斗多久
但我们知道
只要条件允许
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人生就该这样
虽然前方荆棘密布
我们仍要披荆斩棘的一路向前
这才是朋友圈真正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