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老丝瓜
山东 魏国华
深秋了,院子里的丝瓜藤像个邋遢的老妪,衣衫褴褛的站在那里,再也没有了夏天青春勃发的健美样子。
母亲来自农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年春天,她都会在院子里种上几棵丝瓜,然后架杆扯绳,让丝瓜藤爬满整个小院,再爬上大门口的小屋顶上。
整个夏秋季节,丝瓜藤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不断用碧绿的叶片、金黄的花朵闪亮我们的眼睛;饭桌上也不时会出现鸡蛋炒丝瓜的美味佳肴。然而,现在,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丝瓜藤憔悴了,那飒飒有声的枯叶更增添了秋风的萧瑟。
“明天,帮我把丝瓜藤撤了吧。天冷了,它再也不会长丝瓜了……”傍晚时分,母亲在藤下站了好久,喃喃的对我说,那神情就像是和丝瓜藤告别似的。
撤丝瓜藤是很容易的事,先用剪刀把根剪断,然后把蔓延的长藤一段一段剪断,撕扯下来,扔进垃圾箱即可。丝瓜藤爬的很长,有大半部分都在屋顶上,往下撕扯时,竟带下来几个硬硬的老丝瓜。藏在屋顶的老丝瓜干硬沉重,外皮都变成了黑褐色,只能作为来年的种子,或者作为洗碗刷锅的用具了。我把剪下的老丝瓜随意的仍在墙角,忙着清扫地上的落叶。
“那几个老丝瓜是邻居家的,一会儿你给送过去。”一直看我忙碌的母亲突然说。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丝瓜的几根藤蔓也爬上了我家屋顶,连藤带瓜都被我俘虏了过来。
“几个没用的老丝瓜还有必要送吗?”我一脸的不屑。
“没用归没用,人家的东西就是人家的。”母亲一脸的坚决。
得,谁让咱是儿子呢,况且又在母亲的监督下,送就送呗。
捧着三个老丝瓜,敲开了邻居的大门。邻居王奶奶听了半天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她颇为感激的接过老丝瓜,啧啧有声的夸奖着:“不就是几个老丝瓜吗,还让你跑一趟,你们家就是仁义,街坊邻里都夸***仁义……”
几个老丝瓜,竟赢得了“仁义”的美名!
这有点让我哭笑不得,然而细细想来,“仁义”不就体现在一言一行、点点滴滴的具体行动中吗?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她可能不知道“仁义”的具体含义,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行为准则其实就是“仁义”的最好诠释。
三个老丝瓜,让我明白了一条做人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