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熟悉的旋律从手机中播放出来,安徽财经大学益行计划中心村“守护小候鸟”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带领孩子走在马路上,去野外体验不一样的课堂。
路边的风景往往很美
已经是活动开展的第六天了,天气不很晴朗,但是依然热得人流下汗来。“孩子们,明天我们去野外采树叶,之后回来做树叶贴画。”当昨天志愿者宣布这个消息时,孩子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你们需要带好水、帽子、还有伞”志愿者这样强调。孩子们在过来的时候果然听从志愿者的意见,做好了防晒准备。
“原来我以为我们会天天上课,现在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课,还能出去采树叶”轩轩在路上与志愿者韩静这样说道。农村孩子是的暑期生活无疑是单调的,这些志愿者的到来给平静的村庄添了一把火。“把孩子带出去我们很放心,就在这周边也不会跑多远,我们肯定支持”,昨晚静静送轩轩回家的时候,静静的奶奶这样告诉志愿者。
虽然抬头看不见太阳,炎热的天气和较远的路途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还是一个挑战。“我觉得这次活动我们准备的不充分,比如没有给孩子带纸,孩子们跑的满头大汗也没有人擦。”团队积极分子徒英杰在总结会上发言。有的孩子走路慢,志愿者需要时不时提醒他们跟上队伍,话还没说完,孩子便抬起小脚,握住小拳头,跑的像一只只轻盈的蝴蝶,跟上大队伍。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出发前往户外实践目的地。
“你们累吗?”团队负责人俞保田大声的在队伍前面喊话。“累……”孩子们拖着长音回答,随后笑作一团。“累了的话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就唱我们刚学的,我来起个头。又是你的面孔,预备~起”“又是你的面孔,带给我是笑容……”孩子的声音响亮的着实吸引了马路上的过路行人。
采下它,我们不是用来吃的
在一座采石场的背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到达了目的地,高大的树干,茂密的叶子,遮掩着天空,透不出一丝阳光,树林里的静谧被我们的到来打破。树林里的草大概有小腿肚那么深,柔软的躯干,毛毛的边角,穿着短裤从草丛里滑过,麻麻痒痒的,舒服极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向着树林深处跑去。
树林与马路之间有一条窄窄的小河相隔,河床并不深,河道上横躺着一截树干,用来做过河的桥。采树叶的队伍被迫停下,但没有耽搁太久。走在最前面的志愿者徐善伟,二话不说下到河道,一只手拉着孩子的手,另一只手虚扶着孩子的腰,第一个孩子平安的过了河。这一动作一次次重复,最终所有的人都来到了河对面。(美文 www.wenzhangba.com)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一起走过小桥,来到一片大草地。
树林里有很多落叶,不知是什么树的,叶面很宽大,脉络清楚,最漂亮的是黄黄的叶子,还没到枯萎的程度,但已经落下。草丛里也有很多“宝贝”,狗尾巴草,蓬蒿,荆棘果……还有一堆不知名的草叶、花朵。当一群孩子在远处的树上发现爬山虎,不一会儿时间,孩子们的头上都多了一个藤环,更显得可爱了。
图为孩子们发现了爬山虎,准备把它拔下来。
用树叶来装饰孩子们的想象
“我想做大老虎”“我要做金鱼”“我想做一个漂亮的房子”……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桌子上翻找着自己需要的树叶。“姐姐给小朋友们发一下纸板、剪刀和胶水,你们少什么可以找姐姐要。”韩静昨晚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今天做活动的工具。“我只是希望孩子们回来之后立马就能做树叶贴画,既省了时间也能让小朋友们赶快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完成的树叶贴画作品。
轩轩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级,平时只跟带他的韩静说的话多一点,这次树叶贴画,他想做的是一只兔子。选树叶,再在纸板上摆好想粘贴的样子,涂上胶水,一幅作品就可以完成了。说的简单,做一只兔子花了轩轩将近一个小时。“刚来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也不喜欢抬头,平时上课也不怎么回答问题,不过很乖,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韩静在与其他志愿者交流时这样说,“不过现在好些了,上课也经常举手,有时候还会主动跑过来找我陪他玩。”
图为孩子认真的制作树叶贴画。
“姐姐,我想把这幅画送给你。”轩轩想把完成的作品送给韩静。“你可以带回去给你的爸爸妈妈呀,给他们看看你的作品。”轩轩只摇头,坚决不肯收回。“好,那我收下了,好可爱的兔子,谢谢轩轩。”轩轩什么也没说,背着书包走出门去。“可能他的爸爸妈妈并不在家,难怪昨天晚上去他家只有他奶奶”,韩静在与其他志愿者闲聊时说。
“今天的活动总体上还是很成功的,我们做志愿活动,要想让活动有意义,就必须教会孩子们一些什么。孩子是懂得回报的,你真心的对待他们,他们也会把你当成亲人,就算我们离开后,也会惦念着我们。”团队负责人在晚上的总结会上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