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恢复高考第四十年,改革开放第三十九年。
现在的社会,城市人多于农村人,大学生多于农民工。普天之下的中国,奖学金、助学金、帮扶基金铺天盖地,读不起书的时代已经过去。
用葛大爷在《天下无贼》里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有的大学生在学校只学会谈恋爱,有的大学生练就一生本领。有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有的大学生毕业手握几个offer。
中国社会不缺人,缺人才,缺真正的人才。这也验证了读书,易,读好,难。
认识两个博士朋友。
朋友A是一个在职大学教师,读博为了文凭。
朋友B是一个三流大学研究生卖命读上来的博士,说他读博为了出人投地,一点都不假。
朋友A每天基本不在实验室,除了应酬还是应酬,博士四年有两三年不呆学校,但是通过活络关系还是发了几篇文章,勉勉强强地毕了业,现在做了一个大学的讲师。
朋友B每天都会在实验室找到他的身影,不在的日子就跑各种国际学术大会议,有一件关于他的“传说”津津乐道——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一个人抱着一桶泡面在实验室看数据结果。(哲理小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朋友A和朋友B同岁,也是同学。很多人羡慕朋友A潇潇洒洒也过得非常好,大学讲师,工作轻松,待遇不错,也稳定。
都说朋友B人傻,真把自己当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了?真遭罪啊,快三十岁的人了,女朋友都没有。
六年过去了,朋友A娶妻生子,朋友B剑桥归国。
一天,朋友A所在的学校新来一个院长,曼切斯顿大学终身副教授,中国青年千人,博导,年仅只有三十五岁的教授。
正如大家猜想到的,正是朋友B。
很多人说他是最年轻的博导,真是羡煞旁人,但他却在这条路奋斗了三十五年。朝朝暮暮、挑灯夜战、悬梁刺股的日子只需要一句话可以说完,但三十五年走过来遭受多少汗、累、血只有他自己明白。
正如,小舞台上的成功会有运气,大舞台上的成就没有偶然。读书,就要扎扎实实、诚诚恳恳、认认真真,才会成为机会到来时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