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洒扫 应对 进退探讨教育
日期:2017-06-02 作者:孔老虞人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从洒扫 应对 进退探讨教育

  从洒扫 应对 进退探讨教育

  孔老虞人

  引述:

  “洒扫 应对 进退

  这是古人教育子女的方法。这里包含了非常多的内涵。

  洒扫就是勤劳,做事

  应对更多的是强调与人沟通,

  进退意味着对情况的判断,包含着智慧

  洒扫更强调自己修为

  应对就涉及人与人的互动

  进退则又回到自己的提升,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何时该放下”。

  针对子女的教育如果说洒扫是每天闻鸡起舞,勤劳家务,认真做事,第一点就已经很有挑战,这之中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小孩子习惯一定是做家长的帮助才能养成,这对家长才是考验,做了一两天新鲜,大家都可以,但很多不是孩子坚持,而是家长放弃,是家长没有想通孩子这样做究竟为什么,还有为了什么。为什么是回答这样辛苦的道理,为了什么是要回答塑造孩子怎样的素质。

  不仅言传还要身教,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当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反省“传不习乎”,我传授你的我自己做到了吗。当有此想法时,沟通就不是说教,而是愿意与孩子一起面对人的惰性,一起成长

  第二点应对就是强调人我之间的互动了。人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面对与他人沟通,这方面儒家的思想讲的最完整也最深刻。

  孩子的沟通首先是与家长,与兄妹,与朋友,与相关的人到陌生人,这是由近及远,由亲到疏,心里的感受决定的。 因此孩子首先就要学会与父母,长辈、兄妹的沟通。对父母要“孝”孝敬,对兄妹要“悌”友爱。孩子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尊敬,对自己的长辈父母都不孝顺,去关心尊敬别的长辈,这一定是虚伪。当然孩了的表达都是出自本性,还没有学会虚伪,这时的思想教育最关键。同样道理,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做家长的是否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孝敬呢。

  百善孝为先,这就是与他人交往的基础。然后在懂“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子贡请教孔子,在世间行走通达,给一个字做座右铭的来源。兄弟怡怡,朋友切切偲偲。兄弟之间因为血缘关系,就须和气相处,互相谅解对方。朋友之间则互相勉励,互相切磋以其相互促进,有缺点只须“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张请教孔子如何在外行的通,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已”。说话真诚而守信,行为踏实而认真,即便是没有开化的地方也能行的通。子夏也复述孔子的话“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个人言行谨慎遵守礼仪而没有差错,与人交往尊敬真诚而有礼节,到处都是朋友兄弟。 (好文章摘抄 www.wenzhangba.com)

  应对人我之间的关系,真诚就是核心,有了真诚的内心,任何事都不会偏差到哪里。但缺少真诚,外在的表现只是形式而已,“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的心要礼做什么呢,要乐做什么呢。礼和乐就是约束规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依据。

  第三点进退,已经不是完全能教的了,更多是靠自己感悟。进退需要判断,判断时机最难。判断又分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动物本性,这不用教,比如趋利避害,尽量占有。这方面没什么多谈。第二个层面就是人我之间的互动,在自己获得时要考虑该不该得,也要为别人考虑,正所谓见利思义。这个层面就已经与价值观紧密相连了,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互惠互利。更高一层就是体悟到道的境界无私,完全利他,关爱众生,众生平等,此时就不在关注一时的得失,能从整体来看,就会进退自如,与道冥和,这就是通过学习与修炼达到的圣人境界。

  到了第二层就需要自我的修炼,修炼什么呢?比如孔子,用自己的生命已经做到了,行而世为天下则,言而世为天下法。他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立体的生命修炼过程,从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每十年一个境界,不仅传授学生,而且本身就是完美人格的典范。孟子的发扬孔子的思想就是要求一个人从真到善到美到大到圣到神,一路修炼到无止境。这之中就有一以贯之的道:仁。只要把握了”仁”的中心,进退就了然于心。这连做家长的都没理解,更没办法要求孩子做到。

  孩子的成长已经不是孩子的事,而是做父母的与孩子一同修炼成长,这更能感受到其中的苦,才能体会成长的乐。

  教育子女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自我教育来自我提升,体会完整的人的生命境界:有身,有心,还有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洒扫 应对 进退探讨教育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