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地产的原因,常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各行各业、三教九流人士;我是07年转行至地产行业,一直到现在,差不多近9年了;
07年的房地产,还不算太成熟,地产公司也不象现在密集,从业人员25岁左右的居多;
毕业之后的第1分工作,是在老家政府的县志办,做些打字、编辑排版、出纳;后因种种原因来到深圳,做的工作基本是助理、文员;之后自己也拿了铺面做服装的终端零售。
2年左右,发现利润低、还收入不稳定,并且铺面基本是当地亲戚承包过来,转分租的。便考虑了几天后选择地产。
起初以为自己在服装行业浸染了2年,对地产应该得心应手、衔接无缝;甚至起初对地产老业务员保守、不肯教新人、排斥新人的态度嗤之以鼻:认为买卖房很简单,只要学会了算税费、买卖流程、买卖的政策要求就行了;至于成交,只要客户看过喜欢就可以签合同。
起初成交的一、二单,也挺简单,买卖双方基本没什么疑义就签了,后续的跟单也基本顺利;
因为自己挺认真、负责,形象还算亲和,业绩也一直较稳定;
08年时,碰到一些不能在半个月左右成交的客户,还会时时跟你说:哪个中介又给他介绍了什么什么房?
而业主这块,也有一些起伏不定、反反复复的;
常与我合作的广西同事姚(她虽小我一轮,也属老虎;但可能是环境原因,小小便在外面打拚;她现在夫妻也挺好,小孩2位、深房几套、有公司有房,忙碌而充实),便教我如何跟进买卖双方、如何更有效、快速沟通。姚要我改变自己的思维、跟进方式,要我按她的方式跟进,轻松、快速许多。
记得她当时跟我讲这些跟进的方法时,我心里挺排斥:因为这些话,不是我自己所希望的,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转变这个思维、来跟买卖方表达;
十分清楚记得我与姚,是在布吉东方半岛小区入口不远的花圃,几个单未能成交(都是看似十分实在、却不能签下来。但客户却至始至终的跟我联系他的想法、变化;而同事姚却男轻轻松松签了几个单了);
当时的自己,内心纠结而失败、同时愤闷不已:为什么客户宁愿选择甜言蜜语的假话成交,也不愿接受真实的?(经典哲理名言 www.wenzhangba.com)
情绪低谷的那几天,我试尝着用姚及那些灵活的同事的方式来沟通;
在市场好、不好、政策变化的过程中,自己面对不同的客户,交替使用不同的方式:有真诚认真的、有需要快速简单的、有需要好话的、有需要性价比高的,种种……
一个领域做下来9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买卖方、邻居、同事口中,自己还算是个较专业、灵活、有一定能力的地产经纪人;
但在自己这2年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离领域的专业,还有更长的距离需要去掌握:
1:除了布吉区域的居住优质楼盘、较旧却管理好的楼盘、既管理不好又质量差的楼盘、主要是商业功能的楼盘外,深圳其他宝安、新龙华、南山、光明新区等各区域的各自优势、潜力在哪?
2:用刚出生小孩购买商品房的要求条件、优势及缺点;
3:商品房作为深圳的固定资产,它具备哪些可交换的功能?在银行有哪些优势可供房产者选择?
4:深圳每年公立的学区、学位房(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考大学的申请条件;
5:深圳各区域学位房的各自优势、优缺点;
6:中国热门房地产的原因?支撑高价房地产的城市哪些是泡沫、哪些是可持有?
7:……
在客户问到上述问题时,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
地产的一路成长过程,也遇到许多帮助自己的同事、领导、同行,在她(他)们身上也不断吸取了更多的综合优势:
在地产的第1位经理王JG身上,学到沉稳、历练、有事不能乱方寸;
在第2位经理王SW身上,学到灵活、与同事象朋友一样相处;
在第3位经理蒋SS身上,学到女人随时要美丽的面对生活、工作,有原则、有底线,为工作可以拚,但不能委曲自己;
在总监吴YM身上,学到变通、灵活、强势、能屈能伸、主动积极、信念决定业绩;
在同事姚KP身上,学到与不同客户的不同交流,有时假话更快速成交;
在经理刘SP身上,学到圆、忍声吞气、与同事合作;
在经理李Y身上,学到只要是原则问题,可以不用怕任何人;
在经理张GY身上,学到以身作则、临事时快速转换身份快速处理;
在总监柯LL身上,学到包容、兼容、放手、扶持、配合、要面子的同时做好里子;
在同事身上学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