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子鱼
01
据她自己说,她小时候跟我姥爷斗争了整个童年。我姥爷特别抠,秋天收一点花生,怕孩子们吃,就把花生筐子吊在房梁上。
北方的房屋,大尖顶,房梁空荡荡,爬上去有一定难度。我妈夜深人静的时候蹬着柜子板凳爬上房梁,偷花生吃。
到第二年春天,姥爷要拿花生当种子去种地,上梁一看,准少一半。
我妈盗亦有道,知道留一半当种子。
后来被发现,我妈挨了好一顿打。
02
长大以后,我妈就开启了爷们儿模式,凡是男人干的活儿,她都能干。她能开着拖拉机上山,会垒墙,会砍树,我爸早年间开矿,打眼儿放炮点炮捻儿的活都是她干。
她把炮捻儿点着后,嗖嗖嗖跑出几百米,躲在一棵大树后,我爸早提前躲树后面了,他俩捂着耳朵等炮响,炮响完了,他俩再嗖嗖嗖跑到矿上一看,嚯,这一大摊,好开心。
不是我爸胆子小,非得让女人干这种活,是我妈由衷地热爱这种活动,不让她干她觉得人瞧不起她,跟人急。
别小看上树这种事,我们老家那些几百年的大栗树,高耸入云,爬上去站在树梢上,颤颤悠悠,别说打栗子了,呆一会儿都头晕。
03
我妈五十岁以后,跟着我们进了城,再没有打眼儿放炮垒墙开拖拉机这种活让她干了。她不改淘气本性,只好折磨一辆摩托车。
从我们城里的家到乡下老家,有三十五公里,每天班车无数,她从来不坐。
都是自己骑着摩托车跑回去。
有一次从老家回县城,我开车,她骑她那摩托车,我一路上以六七十迈的速度跑,她在前面。
我愣没追上她。
我过一个收费站交费那么一会儿。
我特别憎恨她这种行为,那次发了大脾气,我说如果你这个岁数,还天天兔子似的瞎跑,出了事就是大事。你怎么那么让人不省心!我们要是没妈了,或者往后伺候一个终身瘫痪的妈,这个家以后准酸爽无比。
我爸死后,我妈又找了一个老伴儿,我们叫叔叔。叔叔也告她状,说他俩出门,都是我妈骑摩托带着叔叔,我妈跑起来风驰电掣。
有一次叔叔嫌她快,在后面教育她,说你慢点儿,慢点儿,我害怕!她一生气把老头儿扔路上不管了……
我是真的特别担心,我担心她有糖尿病,一旦出点事,会很麻烦。糖尿病的人,平时拉个小口子都不好愈合,要是受点大伤,后果不堪设想。
可人老了以后会变成小孩子,老小孩比小小孩难管教,小小孩一赌气拽过来揍一顿还能震慑住,老小孩打不得骂不得,特别固执,基本束手无策。
04
怕什么来什么,我妈终于还是闯了祸。
我提前明令禁止不许骑摩托,敢骑摩托就跟她断绝母女关系。我弟开车把她送回去的。
可是到了老家,老太太可能在城里呆得筋骨发痒,非要到山上视察一番。
如同老虎归了南山,非要到山上跑两圈才觉得开心。如同老地主回到自己庄园,也要把每一寸土地都亲吻抚摸一遍才过瘾。
我家有几千棵板栗树,为了以更好的视角看一眼她的板栗树,我妈就上了树了。
从树上掉下来,她也没觉得多严重,就是有点疼。作为一个一辈子没少摔跟头的武林人士,这点疼她都没介意。
到家还要去亲戚家里吃酒呢。
腰疼欲裂。
我弟赶紧把她送到医院。
05
到此刻她还觉得没大事,说裂就裂了,让医生开点药就行。
医生说,不行,你得做手术,你这个岁数,骨裂了不好愈合,要是年轻人,回家养养就好。
我妈说她也不老,长长也能好。
医生说,不行就是不行,这个裂度必须打钢钉,不然愈合不好很容易造成高位截瘫,尤其你有糖尿病,更大意不得。
我妈到这一刻,才老实。
她一下子蔫了。
一个风风火火耍了一生的人,要是未来有个终身瘫痪的命运等着她,她完全接受不了。
老老实实等着做手术,手术之前得降糖。她的糖尿病都十二三点,得降到八以下才能做手术。
光降糖就降了四天。
这期间她接受的医生教育就是:你已经是老年人了,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下降,不能跟年轻人比。年轻人三天就可以出院的病,老年人三十天都可能出不了……
这些都是我妈最不爱听的话,她嘴上不说,心里是不服气的。
等到终于做手术,她遭了大罪。
后腰开了一个大口子,骨头上打了钢钉。
手术伤口缝了十三针。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医生说她的骨质比同龄人还要老,打钢钉的时候,骨头又软又酥,一钉就进去了。
这种骨质条件,愈合很难,且以后更容易伤着。
倒退三十年,她从两层楼上掉下来,也可能毫发无伤,可现在门槛子拌一下就可能骨折。
到此刻,她终于承认,自己老了。
06
前几天不能翻身,大小便要人伺候,麻药过劲儿后疼痛难忍。她说比生三十个孩子还痛苦。
我被她弄得又疼又气。
想气势汹汹训她一顿,她实在可怜。想嘘寒问暖心疼她一下吧,她又实在可恨。
最后我决定既不凶她,也不心疼她,到那只做一些该做的事。
我到医院,给她交了四万块治疗费,安排了一些事情,然后就那么看着她。
她也看着我。
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知道错了!
我以后改!
我对不起你们!
一场事故让她终于认了老这件事。
07
在这场事故中她还明白很多别的事。
她以前一不高兴就把人扔路上的老头儿,没日没夜照顾她,原配夫妻也没几个能到这水平的。
她以后要再把人扔路上就天理难容。
她说她命好,碰上好男人。
那俩闺女比我这亲闺女一点不差,也跑到医院陪床伺候她。
她在医院跟病友们聊天,天天感慨,说有女儿真好。她这群女儿,有人给她出钱,有人给她出力,还有人嘴甜会哄她开心。
医院的病友们都共同发现,父母出了事,都是女儿出面照顾的多。
这群三十年前抱守着没有儿子人生就不圆满的人,三十年后开始庆幸,幸亏生了女儿。
我这不是瞎说八道,诸君可以到医院去看看,侍奉在父母床前的真的是女儿居多,然后是儿子,然后是儿媳妇。
中国的60后70后80后90后这群女人,终于用了几十年时间,让父母们明白,重男轻女实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曾经他们轻视女儿伤害女儿,最终从女儿身上得到的实惠最多。
而曾经被他们视若珍宝的儿子,也并没比女儿们强多少(我说的是概率哈,不是说所有儿子都不好,不接受杠精反驳)。
08
再说回认老服老这件事。
孔夫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我这么理解:一个人到三十岁,至晚三十岁,应该让自己心理成年了。
成年仪式,往往不是挽个头发,竖个冠这种形式上的事。而是一次大事件。重大挫折能让人瞬间成人。我就是给我爸办了一场葬礼之后,瞬间变成大人的。
而四十不惑,就说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脑子该清醒了,不能再糊里糊涂。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要清楚。四十岁是个分拣生活的年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到了五十岁,成败大局基本已定。就又该调整心态了。如果三十岁以前要强行让自己成熟,五十岁以后就要强行让自己服老。
不知天命,不服老,就要受教训。
我的朋友山大叔也犯过这错误,他以前跟我妈一样,活得跟哪吒似的。我劝他五十以后要注意保养身体,他不听。
打针输液好几天。
六十岁到耳顺。人到这岁数基本上步入老小孩阶段,既然是老宝宝,就要听大人的话,儿女现在就是大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能活到这个岁数很稀有,都是生理健康心理素质调整好的人才有这命。
现代也一样。
五十不知天命,六十不听话,就不容易活到七十。
我妈不服老,不知天命,受了大教训。
这说明老天爷还很照顾她,通过一件事情敲打她,给她机会知错就改。
09
现在我妈已经能下床走动。
我去家里看她,她再也不东张西望上窜下跳满眼不服输。她现在走路像猫一样,轻轻抬起,轻轻落下,不看准了绝不敢落脚。
其实我心里无比心疼我妈,就是不愿意表现太多。我怕她又反弹。
人到中年特别惨,上有老下有小,老的也是小孩,真操心。
这篇文章适合转给父母们看看。
保准比你们说一车话好使。
让他们引以为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