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缺少狂欢的日子里,
如果有一篇文章,
没有明星,
无关热搜,
还有人愿意看吗?
有些人,
有些事,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
无论沉默多久,
都值得被我们看到。
《无问西东》剧照
素全法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四川什邡市妇幼院,
一瞬间成了危楼,
他们又搬进了一间学校,
很快,学校也不能住人了。
面对被毁的建筑,
想到了向未倒塌的罗汉寺求助。
尽管罗汉寺有很大的场地,
但院长还是忧心忡忡。
让院长没有想到的是,
什邡罗汉寺的住持素全法师,
不但应允了请求,
为了保证营养,
更是默许产妇在寺内吃肉。
尽管寺内的荤腥味,
让长期食素的僧人们都吐了。
但他们还是,
把禅桌拼成了产桌,
床也让给了产妇,
就连给菩萨遮雨的棚,
也都腾了出来,
千年古寺,忌血光,忌荤腥。
如今,
住持不仅带着众人,
打破了佛门清规,
还让平时供奉的菩萨淋雨,
难免有人反对。
有居士问素全法师:
“菩萨你都不管了,你让菩萨淋雨?”
素全法师只说了句:
素全法师
素全法师在寺院内,立了三条临时寺规:
一是无条件地接收所有的灾民,包括所有的待产孕妇;
三是无条件地给灾民包括孕妇提供吃住的东西。
共有108位婴儿,在寺内平安出生。
巧合的是,
罗汉寺的壁画上,正好是108个罗汉。
十年后,
素全法师说:
“佛门确有很多忌讳,但最大的忌讳是见死不救!”
素全法师
那一刻,我们才明白: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修行,
素全法师与罗汉娃的合影
秦玥飞
1985年出生的秦玥飞,
考入耶鲁大学本科,
大学期间,
他更是以优异的成绩,
那个时候,
所有人都会觉得,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大家眼中“高精尖”的秦玥飞,
跑到了湖南衡山贺家山村。
钱似乎成了大多数人眼中,
成功与否的标准,
这个时候,
人家不是说你作秀,就是骂你傻X。
秦玥飞当然明白这些,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做事,比作秀,难多了。
刚到村子里,
即使不抽烟,也要在耳朵上夹一根。
甚至有老人向他提出,
秦玥飞也跑到别的村子帮老人问。
秦玥飞和村民
如今看他,不是在外面奔忙,
秦玥飞了解到村里有一条渠,
十多年来一直无人修理,
为了给村里筹款修渠,他四处奔波。
坐着绿皮车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有时候跑三四十家机构,
就这样,三年的时间里,
他为村里引进超过了80多万的资金,
期间,上万元的路费,
是秦玥飞从每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中,
一点一点省出来的。
秦玥飞
大概,也只有心中有梦的人,
才会,如此的乐此不疲吧。
2014年,
秦玥飞3年村官任职期满,
做出第二次选择:
他说:
我必须得了解,
我自己国家的,
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
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喜怒哀乐,
然后用自己的所学,所长,
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朗读者》秦玥飞
在白云村,
而在国外,
而自己,却分文不取。
在别人眼中,
他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重复着村官的工作,
但在秦玥飞心中,
已经慢慢有了雏形。
2015年,
一起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黑土麦田,
英文名serve for China(为中国服务)。
秦玥飞和同事
他们称自己为乡村创客,
秦玥飞用自己的亲身实践,
投身一场伟大理想,
清华、北大、复旦、哈佛、耶鲁……
他们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
扎根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
而他们,却把全部的台阶,反转成一次隆重的返回。”
将近十年的时间里,
从村官到黑土麦田,
秦玥飞的目标从来都是农村,
有人说他傻,
也有人,因为他明白了: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随波逐流者,
这个世界,还是有一些人,愿意为它做些事情的。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段话: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
王力宏饰演沈光耀
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里,
不远万里,跑到昆明求学。
沈光耀还是瞒着家人,
弃笔从戎,投考了空军。
他在最好的年纪里,
尚未成家,
母亲不解,
儿子的面前有无数条路,
以清华高材生的身份,
无论是谋个官职,还是出国深造,
都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非要去当兵,非要加入飞虎队。
沈光耀的同学告诉她:
“伯母,
而是整个国家危亡,
所以我们都要去当兵了。”
奋身做个英雄,方不枉青春勇。
电影中的沈光耀,
现实中,
沈光耀的原型,
是中央航校三期毕业的沈崇诲,
与电影中的角色一样,
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
进入航校轰炸科学习,
后来参加战争,
牺牲那一年,他才26岁。
真实的历史里,又何止一个沈崇诲。
那个年代的空军,
那些舍身报国的年轻人,
用现在的标准来看,
而他们,
却绕开了无数条“坦途”,
毅然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
并非不懂自保,但求无畏于心。
这些,是他们的选择。
故事不同,
这3个故事,却给了我同样深的触动:
关于选择,关于信仰,关于善良。
明知要“破戒”,
明知无“功名”,
明知会“牺牲”,
又不是别无选择,为何要执意如此?
生而为人,
头顶有天,
脚下有地,
心中有情,
胸中有义。
或许,
《无问西东》中教官的那句话,
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这些,永远值得被我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