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病了,
后来晚上,不能睡觉;
再后来,不能吃饭,不能大小便。
晚上睡觉时,给爷爷换上纸尿裤,一晚上换几次;
药不肯吃,护士把它打成粉,和水一起灌下去...
一阵秋风吹来,树上叶子都吹落了,树有落叶的时候,也有长出新叶的时候,但人的头发一旦白了,就没有办法变黑了。”
有这样一群“普通人”,他们的大脑里,就好像下了一场大雪,最后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
这场大雪封存了他们的记忆,也似乎慢慢切断了他们和外界的联系。
而这场大雪,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痴呆。
1. 二十四本相册,是他的一生“1..2..3..”
宛平南路600号,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就是被很多人称为“老年病房”的地方。
在这里的老人们大多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们会逐渐忘记自己吃没吃过饭,会拿着牙膏给亲人电话,甚至忘记自己是谁。
在宛平南路600号的时间仿佛是凝固的,每一个平静而祥和的老人,都有着一段想记住,最终却都会忘记的故事。
85岁的蔡步洲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他现在患有脑血管性认知障碍。
他害怕自己真的忘记一切,于是把一辈子整理成二十四本相册,在每一张照片背后写上字,好让自己来回翻看。
相册里大多是他和战友的合影,但他已经想不起来照片里的人哪一个是自己,只剩那份深深的战友情被完好地封存在心底。
有人说,虽然他们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但是没了忧愁烦恼,其实也很幸福。
他们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小小的医院里,因为认知障碍,听不懂正常对话,几乎没什么娱乐,像是上了发条又不能正常运转的机器,被调侃是“三等公民”——
他们害怕忘记这个世界,也怕这个世界将他们忘记。
2. 两边都是亲人,他最难了在《人间世》这一集的结尾提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人数在600万左右。”
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简单来讲,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个瞬时的失忆的过程,它会让人逐渐失去自我,却毫无办法。当身边的亲人,几十年的智慧,记忆逐渐消散,慢慢剩下一具苍老的躯壳,这可能比肉体的痛苦更为可怕。
除了病人,护理的家属中,一些人输给了望不到头的日子,一些人输给了改变不了的命运。
所以说,这些家属本身也同样值得关心。
85岁的田根娣被查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她的第一任丈夫50岁时因肺癌去世,此后一起生活的新老伴因为不被儿女认可,在维持了十六年的事实婚姻后,最终分开。
她的大儿子高度残废,小儿子条件又不好,照顾田根娣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弟弟田德昌身上。
76岁的田德昌不太可能同时照顾好两个人,但是他记着儿时姐姐说过的:一起相依为命,于是毅然决然地将姐姐接回了家。
一边是亲姐姐,一边是结发妻子,亲情的天平逼着他必须做出倾斜,好在最后得到了妻子的理解。
医生可以开出很多疾病的治疗药方,却惟独不能开出一个治愈人心和情感的药方。
他的弟弟最后说,“一个人,再高的地位她不能带走什么,再多的金钱她也不能带走,唯一可以带走的是情感。她需要这个。”
当人心与人心紧紧地贴在一起,才有机会去战胜一切。
3. 老伴老伴,是到老了你还在有人说,老伴,就是“老来之伴”。
说这话的人,未免少了几分浪漫。
吴开兰,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伴儿”。
她说,她从没想象过自己会这么坚强。
坚强到,足可以面对一个事实——自己的老伴已经无法康复,无法再回到自己身边。
坚强的吴开兰,去怎么也没想到,患阿茨海默症十五年的老伴肺部又遭到感染,生命垂危。
摆在面前的有两套路:
她说,“我不在乎外界对我的评论,但我在乎我对他问心无愧……”她说,“老阮,你先去,我会来找你的,不会让你一个人孤单在那边。”
她说,“外孙女我会帮你带好,我会告诉她,外公是老师,好不好?”
吴开兰也不知道老伴阮怀恩有没有听懂,有没有记住。
但到最后一刻,他眼角缓缓滑落的泪似乎给出了答案。
4. 他曾爱着你,现在换你了虽然变老并不等同于患阿尔茨海默症,但这些故事也能让我们大致了解,变老常常不只是关乎一个人的事,而是与整个家庭密切相关。
身为子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的生活,更多的是多给老人关爱。
如果你还年轻,希望你能多多关注父母的身心状态,将他们的衰老也放在自己的生活规划中。
可如果你已经察觉到他们有细微的异样,一定要重视起来,谨慎地确认具体情况。
在中国,由于病人及家属对病情认知的局限,67%的患者在确诊时为中重度,已错过最佳干预阶段,有过正规治疗的人数大约占5%~30%。”
及时发现,才能及时治疗。当家里的老人出现这几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
经常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或要去拿的东西、忘记以前印象很深刻的事情。
原本十分擅长的事情,却不能独自完成。比如说炒菜放了一遍又一遍盐,不记得自己刚刚扫过地。
4.搞不清时间和地点;
对于周围人的话理解会非常困难,以前可以明确辨别出来对错的事情,现在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会把锅铲放在卫生间、水杯放到床上...而他自己会认为很合理。
1.多做健脑活动
受教育年限少于10年的人群中,上年纪后患该病的风险要大很多。
可大多数情况是,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少和外界接触。
所以可以让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画画、书法、学着使用电脑或者跳广场舞。既能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能灵活的运用大脑。
2.社交不能停
老年人一定不要深居简出,每天多与老伴儿、亲戚朋友交流被证明也可以很大程度降低阿尔兹海默症风险。
而对于老年人易患的认知能力退化,运动也在其中起到缓解的作用。一份针对3.3万人的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进行运动的人能降低38%的认知能力退化风险。
在中医上,对于老年痴呆的解释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濡养,所以才会萎缩。
所以我们也要改善脑供血的问题:
1.经方推荐——小建中汤+川芎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g:
桂枝45g 白芍90g 生姜45g 炙甘草30g 大枣12枚 饴糖(或者葡萄糖粉、麦芽糖)适量 川芎45g
②根据一两等于3g :
桂枝3g 白芍6g 生姜3g 炙甘草2g 大枣6枚 饴糖(或者葡萄糖粉、麦芽糖)适量 川芎3g
因其味道非常冲,“芳香开窍”,所以能起到入脑,开窍醒神的作用。
另外,川芎入脑,恢复脑供血,也是靠其味冲,能把血供到大脑,防止脑供血不足易引发阿尔茨海默症。
2.按压穴位
36下为一轮,左右分别按压5-6轮。
此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所以可以调整少阳经,恢复肝胆的功能,也可以很好地改善脑供血的问题。
就算到最后,他们到什么都不记得了,变成了“孩子”,可他们曾经爱着你,为了你付出一切。
还记得那个公益广告:儿子带老年痴呆的父亲去吃饺子,父亲伸手抓起饺子就往口袋里塞。
儿子急道:“爸,你干什么?”
“我儿子...最喜欢吃这个...”
“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如此简短,如此常见,却包含着无数人世间最复杂的感情。
这些残忍的现实使我们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不得不目送家中老人逐渐忘记这个世界,也会被这重担击垮吧?
我们能做的,是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不留遗憾。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的去关心爸妈、去对待那些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病人,去鼓励和支持那些与疾病和死亡抗争的人。
不管终点在哪里,只有那些关于爱的记忆是我们来过这个世界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