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信息娱乐时代,有用和有趣正式分庭抗礼,人们做事情,潜意识追求有用,退而求其次追求有趣,既然不能两全其美,总得感觉舒服。即使不舒服,也得有最终解释权,诸如无聊,历练一系列莫衷一是。
想想有意思,其实人们逐渐润物细无声般被感性化,不是不想思考,是根本来不及思考。我把这种现象定义为“云压力”,黑云压顶城欲摧,弯弓射大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遮云蔽日,来不及挑肥拣瘦就硕果累累,至于果子好吃与否是另一回事,关键是成就感,并伴随着有趣,何乐而不为?
这种碎片化的竹竿子打枣和梦境类似,众所周知,梦境不需要剪辑,一切都是自然发生,伴随着荒诞,离奇,有些场景又是如此逼真,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惊慌失措的奔跑,所有似乎在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包括五觉的身临其境,醒来后觉得不可思议,完成了一次脍炙人口的牵引,理性渐次瓦解,心不设防的被动,无条件吸收八卦,哪痒挠哪,最后伫立成充实的安静的回收站。
大家都这么做,想必不会错。斯时斯地我们也会刹那怀疑,仅限于一闪念,有那么多微信微博要刷,天生我材必有用,见招拆招真英雄,不安是一种懦弱,犹疑是一种背叛,谁说我们没有思想呢?尘归尘,土归土,给墓志铭剪彩,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