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栖山上的阳光现在还不是很刺眼,略微有些温度的光照在身上倒也捂得心里暖暖的。可这种暖意并不适合现在的我,所以我藏在阴影处。
这是个还不算冷的初冬,南京的树叶也并不像北方那般早早凋落然后铺成一地荒凉。因为校园里没有枫叶,我甚至连秋天的感觉都找不到,更不要说那种银白肃杀的冬天感觉了。
可我喜欢冬天,或者说我觉得冬天更衬我的形象。

我是个不喜欢笑,话也不多的男生,初次相识的人会觉得我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也懒得解释自己,因为我本就寡淡,而且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
毕竟我只是个独行的异乡人,在南京漂泊的旅客,只需匆匆走过这一遭便是完成了人生的任务,至于见过什么人,说过哪些话,是幸福还是不幸,都没什么明确的意义。
我已经成年了,眼见过许多悲悲喜喜,曾经向往着光与热的憧憬早就灰飞烟灭。现在只剩一双冷眼去看这个世界,毫无感情和温度。
不过我还没有完全强大,终归我逃脱不了人类本能的那些情感波动,孤寂和颓废时不时包裹着我,让我想找个人痛哭流涕。
可想成为一个男子汉的我,这样脆弱是要被人嘲讽的。所以,就比如现在,我在闲栖山顶一个人疗伤。偷偷地,抚慰自己受伤的灵魂。
下午两点的闲栖山是属于孤独者的,谈恋爱的情侣们还没放下刚睡醒的倦意,也就只有觅食的猫偶尔出没。
我一个人坐在山顶的亭子里,亭子里已经很脏了,大概没有人会按时清理这里。我很庆幸我的牛仔颜色很深,可以随意我坐在铺了一层灰尘的长椅上。我看到了上个星期就堆在角落里的空饮料瓶,橘子皮,还有不知道谁新扔的一团揉皱的报纸。
报纸,这种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肯花时间去看的读物,似乎已经是一个旧时代的标志物,它渐渐退出了流行的舞台,只有少部分人还在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它。
这是一张上个月的外国语学院报纸,属于那类一发下来我胡乱翻一遍就打草稿的报纸。这种报纸的制作人常常不怎么走心,排版一塌糊涂,内容也平淡无奇。
然而这个学院的报纸倒是有点意思,其实说是有点意思,也无非就是其中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颇有中世纪画风的标题《少年与孤城》让我一下子起了兴趣,我把报纸铺平,开始一字一句地读出来。
“少年生活在一座孤城里。”
像童话一样有点悲伤的开头。
“城里的色调五彩斑斓,并不是令人压抑的暗灰。城中的春天也会草长莺飞,与任何一座繁华的城都没有什么区别。然而这座城除了少年,没有任何的居民。
少年守着孤城,孤独地生活了十二年。在这期间,他极力想要让这座城热闹起来,他邀请过许多的人来这里生活。每一个人都热情地应下了少年的邀请,但是每一个人在最后都离开了城。
他试图联系曾经的居民,甚至请求他们再回来。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是这座城太差劲了吗?
‘不是啊,这座城比其他很多城都要好。’
那你们为什么要离开这座城?
没有人给出明确的答案……
大概城真的很差劲,你们是不好意思说吧?
‘真的不是啊,我们只是原来从来没有住在过这样的城里。’
所以呢?这就是你们抛弃城的理由吗?
少年看着这座孤城,他感到无比的困扰。
我的坚守是对的吗?
我是应该将这座城修缮得更好一点,继续邀请新的居民呢,还是应该也同他们一样抛弃这座城呢?再或者是,把城门锁起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认为是城拒绝了他们而不是他们抛弃了城呢?
少年在苦恼中终于病倒了。
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试图再构造一个新的世界新的城。可是不论怎样描绘,他还是觉得那座孤城是最好的,即使除了自己,没有任何居民。至于那个曾经说要和自己一起共同建造小城的骗子,少年早就不抱任何希望了。
那少年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
少年想让城里变得热闹起来。不需要有太多的人,不需要在夜晚家家灯火琉璃璀璨,只需要别再像现在的夜晚一般只有乌啼风鸣罢了。少年受够了一个人点亮所有的灯火,装作有人在这里生活。
少年不想让自以为优秀的城荒芜下去,少年不想让自己变成只会孤芳自赏的可怜人。
就是了,根源就在这里了。
少年渴望认可,渴望赞扬,渴望着自己能力所不能达到的事情。少年的野心太大了,如果他只是单纯想要平平安安过完一生,他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那么少年该怎么办呢?
那我该怎么办呢?
十二年来,少年常常面对这样的处境,常常面对这样的决定。其实看似很纠结,但少年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样的。
少年从来知道答案。
绝望的尽头是什么呢?
……
大概,是新的希望吧。”
文章在这里结束了,这个不像是结尾的结尾,看着还真是让人有点难受。也许是作者还在亲身经历着这个故事吧,所以他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不知为什么,我很确定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一定经历了少年所经历的痛苦和绝望,一个人走在毁灭的路上,至于他是否还能重新塑起一个站立的人像,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
想到这,我特意看了一眼作者的名字。
方寒。
虽然我知道仅凭一个作品就去推测它的作者未免有些莽撞,但我的心中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他是我的同类。
我打开手机。
在记事本中写到:我仿佛看见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