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好羡慕那些坐过火车的同学,听他们绘声绘色地说在火车上的见闻,谈外地的山山水水有多美。我好向往啊!可是那时候穷的吃穿都成问题,哪有什么闲钱旅游?姥姥和妈妈连居住的小区都很少出。上中学时一次学农劳动我才第一次坐了趟火车。
上班后单位常常组织旅游,多少次?记不清了。只记得每次都是团队活动,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喜欢玩的、不喜欢玩的景点统统限制时间“走马观花”一遍;好紧张好累好累!旅游后脑子几乎一片空白,甚至翻开相册也想不起来什么。后几次我终于学聪明了,不再把精力放到抢景点拍照上,照不上就算了,多观看多游览,把美好的景色记在心里。
直到退休,我算是跑了大半个中国;可是值得流连忘返的只有云南的丽江古城和厦门的鼓浪屿。
我现在还是喜欢旅游,特别是想趁着身体还行多玩玩。我绝不再参加什么“团队”了,我受够了。也没有碰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在我的熟人里,男士们喜欢喝酒打牌,女士们喜欢逛街买衣服。见我常常一人去游山玩水非常不解:“哪有啥意思?”同样我也不理解她们成天逛商场有啥意思?衣服明明多的穿不完了。 (哲理日志 www.wenzhangba.com)
我坐夜车(当然是卧铺)去海边,一早醒来到站下车;信步走到海滨,看那天水相连的大海推着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浪接一浪,发出阵阵咆哮;好壮观啊!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大海啊,大海”。沙滩上,一堆堆贝壳像是在召唤着我,我像个小孩子一样拾起一个大一些的,细细擦掉它身上的泥沙,放到背包里。我捡起的不仅仅是贝壳,是我那未眠的童心啊。走累了,我干脆躺在被太阳晒热的沙滩上,好舒坦!渴了,喝口水壶里的水;饿了吃口干粮。干粮没了,随便在海滩排档买碗面;根本不计较好吃与否,划算不?想吃好在家自己做。直到太阳落山我才返回到火车站。回到家里无论和谁说我的旅行经历都没谁羡慕我,“哪有啥意思啊?就为了看看海?”
过了一阵我又独自来到洞庭湖边,这回我随便找了家旅馆住下。整整两日我都在洞庭湖边游荡,洞庭湖没有大海的汹涌波涛,水也不像大海那样清澈,更没有金色的沙滩;但她有丰富的水产,有翱翔的水鸟,有温柔的清风。我痴迷地坐在湖边,把自己和大自然融入到一起。我醉了……
我不喜欢那些乱扔垃圾的人们,走到哪里都常常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我坚信我会“感动上帝”,记得一次在海口我拾垃圾引起游人的注意,几年后我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天新闻:“海口市民志愿到海边拾垃圾”。这不是我感动上帝了吗?
我出行每次都是“轻装”,仅仅背一个不大的挎包,放上必需品就行。从不背旅行包,更不拉旅行箱。走到街上谁也看不出我是个旅行者,捡垃圾时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当地的保洁员,不时地还有游客向我问路。我这样不是很安全吗?歹人也不会对一个穷老婆婆敢兴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