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老头》
汪建强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是我人生中真正拥有的第一本书,它是我文学梦的开始,也是我第一次了解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金钱关系的开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个人能拥有一本“文革”中禁止售卖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或者普希金的诗歌等“外国图书”是件当时最时髦的事。
一天,哥哥听别人说,明早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等会有“四大名著”卖。这个消息让哥哥很兴奋,可分开在两个书店同时销售的方式让他很是抓狂。当时,哥哥既想拥有《水浒传》,又想买到《红楼梦》,苦于分身无术,他和我商量说,如我能替他去排隊,就给我劳务费。
那时,我早就很想和同学去长风公园铁壁山走“勇敢者的道路”,但碍于身无半文就耽搁了与同学的约会;此时听说有劳务费赚,我立马答应了。
当晚八九点钟,只有十六七岁的我被哥哥安排早早地去排队。
排队的时候许多年轻人与大人都在谈论文学,一会俄罗斯文学,一会法国文学,搞得啥也不懂的我内心充满好奇。在听到他们谈论法国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老头》中的葛朗台时,那内容让我着迷得不能自已。
半夜12点,原本排得好好的队伍突然骚乱起来。原来,书店前人山人海引起了民警的警惕,估计怕出现意外,书店想出了先给队伍编号的戏码。可不说编队还好,一说编队,原本一行的队伍竟然呼啦啦变成了N排。或许是我人长得小、力气小的缘故,原本站在队伍中的我,竟然被那些人高马大的大人们挤出了队伍。
想着不能买那本刚才人家议论的《高老头》,想到不能完成哥哥的“四大名著”的任务,想着自己一身臭汗还被挤出了队伍,我的委屈无限放大,不由号啕大哭起来……
就在我大哭的时候,一位大叔走到我的面前。
当那个大叔知道了我的遭遇,立即同情地把我带到了书店隔壁的商店。原来,商店与书店的后门是相连的,于是,我便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通过“走后门”……
第二天一早我被告知,那天售卖的图书共有五种,每人只能选一种。于是,当轮到我选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人生第一本书,那就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从此我与文学真正结缘。(好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做得越多 会做得越好
蒋骁飞
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但平均成绩仍无法维持在及格线。家长和老师为这个问题学生想了不少办法,效果却不明显。后来,他的母亲请一位心理学家帮忙。心理学家告诉她,她的孩子学科修少了,应该多修几门课,至少应该和其他学生修同样多的课程。母亲将信将疑,孩子比别人学得少都学不好,增加课程岂不是“雪上加霜”?在心理学家的一再要求下,母亲及其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个孩子并不笨,事实上他真正需要的是如何打起精神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加课程的目的就是遏制他的惰性,逼出他的积极性。
一位叫诺斯古德·帕金森的历史学家,偶然听说此事后,产生了浓烈的研究兴趣。他随后发现,类似小男孩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比比皆是,任务太少、时间太多反而使人懒散、缺乏原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幅度提高错误率。譬如,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個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在去街头邮筒发信的途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忘记贴邮票了……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中年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能顺手完美地解决了。
帕金森发现,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臃肿,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你有时候感到很累,也许并不是因为你承担的任务太多,而是因为你花费的时间太多。在合理的前提下,让自己做得更多,会让自己做得更好,也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