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淡忘活着其实一种智慧
日期:2015-04-01 来源:网络 阅读:

  引导语:在人生中,并非记得越多就越好,那些烦恼忧愁,我们要学会忘记。

淡忘活着其实一种智慧

  从小到如今,我们常常得到这样的教诲,似乎东西记得愈多愈好,尤其是知识方面,殊不知,有时候,知识记得多了,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不利于正确地判断,这样的知识我看充其量只是信息而已。

 

  我昨天写的文章题目是《警惕成为可怜的信息储存器》,就是希望广大的网友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年代,千万不能被信息迷惑,忘记了本质的思考。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里并没有反对学以致用,可以说,这里的知识常常是智慧的产物,不会就是一个个信息的堆积。

 

  人活着想要获得智慧,我觉得那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是应该有选择性的接受,否则,成为信息的存储器,那是非常糟糕的事儿。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致用,如果知识的学习完全是为了显摆,这样的人,充其量只是知识搬运的工具而已,如果你是读书人,那也不过是两脚书橱,一个书呆子,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亚里士多德也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白了,人学习知识,不在于知识记住了多少,而是运用自己的判断来提升智慧。

 

  有人形容钱钟书先生看书如断案的判官,时不时地与书中的观点进行辩驳,才不管是哪个权威说的呢,其实,知识的学习就应该如此,不要迷信书里的知识,如果,迷信书里的一切,那么新的理论也不会构建,一些荒谬的思想也不会得以甄别。

 

  在学校里,我们干得最多的一件事,那就是要求学生进行无边无际记忆,原因很简单,不这样干,许多知识就没办法走进孩子的大脑,许多孩子就没办法解决题目,自然也就没有办法顺利考试,这样下去,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如此,我们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知识的学习就在于记忆,不需要怀疑。殊不知,学问来自何处,那就是一边学习一边还要疑问,如果没有疑问,想要把知识学好,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我们给孩子怀疑的时间和空间都太少了,许多时候,我们为了赶进度,甚至代替孩子去思考,导致一堂课下来,我们的声音至始至终,只要有孩子怀疑或者试卷上做错,也不管孩子有没有什么理由,一味地进行训斥,这一切都在扼杀孩子的思维。其实,许多老师也明白这样做不对,但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教学,我们常常只能如此做,否则,任由孩子天马行空,到头来,只能造成更大的误解,反而不利于孩子正常吸收知识,这是任何老师不愿意看到的。

 

  有人统计,一个班,不是前几名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而是那些中上游的孩子将来会有点成就,为啥呢,这些孩子不会人云亦云,总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在接受知识方面又不比别人差,这样的习惯反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利于发展。

 

  工作之后,我们除了要吸收知识之外,还要有所判断,也就是说,我们在不断地判断,从判断中进行合适的选择,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在成功的道路中有坚强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什么是运筹帷幄,那就是要学会准确地判断,这不是什么经验所能够做到的。

 

  我们这个世界,自古以来,并不是书读得愈多,就愈是聪明,反而有许多人书读下来,反而变傻了,因为他在读书的过程中失去了判断,这样的学习还不如不学的好。纸上谈兵的赵括,失街亭的马谡,不都是肚子里有货,就是不知道实事求是地变化,最终都导致了失败

 

  沈从文先生说得好,人生本来就是一本书,杜甫也认为什么功夫在诗外,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否则,仅仅靠书本想要在社会上立足,那是非常幼稚的。其实,到乡村,我发现一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村妇,他们的见识并不比那些专家学者来得差,关键是,专家学者喜欢用所学的知识忽悠人,躺在床上,眼睛一翻,马上就有了异想天开的思想,马上记下来,然后搞一些什么改革,完全没有到现实中调查,这样的做法你能指望有什么收获吗?(心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再说了,有些人读了许多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时候就开始自以为是起来,似乎老子的学问天下第一,不把谁放在眼里,说起来一套又一套,至于成绩,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反正,自己就是牛,殊不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的问题还要用老的方法来处理,这显然有一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味道,不利于新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正视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从而实事求是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不反对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不提倡搞什么经验主义,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一样,自然什么东西都要变动,否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

 

  王明等人的知识水平并不在毛泽东主席之下,他们是喝过洋墨水的人,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毛泽东为首的一大批智者看到了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清晰地分析当时的形势,作出一个个准确地判断,这无疑拯救了党,拯救了我们这个民族。

 

  知识的学习,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在记住并运用之,实际上,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忘记,唯有忘记一切,才会保持自己的判断力不至于失准。

 

  为什么一个人的智慧常常与哲学联系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哲学常常让一个人学会思考,学会判断,也就是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清自我,进而反省自我,达到超越自我。许多真正的大学问家,他们并不会过分关注知识本身,而是在不断地甄别知识中获得智慧,就像钱钟书先生一样。

 

  我发现许多真正的大学问家,都有怀疑的习惯,正因为如此,自己所学的知识才充满着活力,自然学问会愈来愈有滋味,也就会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牛顿先生说得好,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已,如果以一种顶礼膜拜的视角来看待学问,那么你永远只是一个知识的奴仆,不会在知识的发展上得到进步。

 

  金庸小说里,张三丰传授张无忌武功,不是问记住多少,而是在不断地提醒,到底忘记了多少,知识的学习也一样,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学会判断,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养成忘记的习惯,为此,我们才会更加清晰地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准确地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忘记知识并不是不要学习知识,而是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会不断地审视知识,从而作出准确地判断,这才是知识学习的本质。为什么知识就是力量,那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判断力,也就是敏锐地洞察力,这不是任何人所能学到的。

 

  人为什么痛苦,为什么会碌碌无为,说到底,就是人的大脑里乱七八糟的东西特别多,这些所谓的知识和经验只是存储在大脑里,有时候反而遮蔽了自己的双眼,导致自己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力,这也就是一个人为什么愈学愈蠢的原因所在。

 

  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说,人应该学会忘记尘世间的一切,包括不良的情绪和固执的经验,唯有忘记了这些随意可以干扰人思维的东西,才会正确地看到知识的实质,看准问题解决的本质,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思维力,只有思维力提升了,人的智慧才会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孔夫子就是这方面的智者,他的学生颜回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一会儿把仁义抛弃,一会儿把礼乐抛弃,等到学会了“坐忘”,也就是说,不在乎肢体,也忘记了感官的享受,和大道达到了和谐统一,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连孔子都认为,这需要向颜回学习。

 

  我们如何处理知识的学习与问题处理的关系,才会真正地得到天地之间的智慧,唯有把这样的东西学到手,我们才不至于考上了大学,学了许多东西,自己还是傻乎乎的一个,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学历愈高愈是愚钝的现象,那些大学生闹出的笑话也会降到最低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淡忘活着其实一种智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