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孤独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来看看本文吧!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读起李白的这两句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送别时的那种
依依不舍的场面。可是,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对
短暂人生的一种形象描述——
人的生命就象一叶孤帆,莫来由地漂流在充满喧嚣和骚动的
时间的河流上,又莫来由地
无声无息地远去,最后不知不觉地消失在无限的时空中,
一去不复返;只剩下那无情的
岁月,涛声依旧……
从佛教的角度看,每一个体
生命的存在,无不如此:孤独、
短暂、无常。想想看——
父母生你时,并没有征得你的同意。你被强制地抛到这个充满
苦难的人世间。而且,你来时
一无所有,孤身一人。在这个
世界,你是个
莫名其妙的绝对孤独的漂泊者!
而且,对你所生的环境,无论是
幸福的还是苦难的,是富裕的还是贫困的,是和平的还是战乱的,是
温情的还是
冷酷的,你丝毫没有选择的
自由;甚至对它们,你没有作丝毫的准备。你被迫面对,被迫承受这一切!
不仅如此,在这尘世中,你所经受的诸般
痛苦和
烦恼,你必须
自己承担,别人绝对不能替代。也许你有
好朋友,可以
安慰你,但这仅仅是安慰,而承受痛苦的、烦恼的、
失望的、
忧伤的,还是你自己。他们
永远也不能体验到你
此时此刻内心的一切,哪怕是万分之一!因为你是你,他们是他们。你和他们是一些没有门窗的房间。你们可以敲着厚厚的墙,互相询问,互相
倾诉,聊慰
心灵的
寂寞,但是你们彼此永远也没法进入对方,因而也永远没法根除
心灵深处的这种
与生俱来的孤独!你必须用自己的脚走路,或者是被拖着走,或者是主动地走。总之,你必须用自己的双脚,去践行
人生的坎坷,去领受尘世的风霜,去支撑生命的沉重。即使你不想活,你也必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心灵的颤栗来实现这“不想活”,他人亦无法代替。(
亲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而且,最后,当你在尘世累得
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力量站起来时,你还必须一个人去远方,没有人陪伴你,没有人给你指路,没有人安慰你。纵然你有
很多朋友、
亲人,他们为你哭泣,为你焚化数不清的钱,为你建造
豪华的墓宫,你仍然是孤身一人。在无限荒寒、黑暗和死寂的世界里,你飘飘荡荡,渺渺悠悠,你呼唤,你哭泣,可是就是没有人知道!
对这种人生的本相,佛陀是看得非常透彻的,而且他还知道人生的孤独、痛苦和无常的根源在于爱欲。在《无量寿经》中,佛陀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这句话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生命既然如此孤独,如此
脆弱,如此短暂,如此空幻,那么我们拿什么安身立命?拿什么作为心灵的归宿?靠什么支撑
自己的生命?我们生命的
价值感从何而来?我们用什么打破将我们的生命紧紧包缠起来的这种可怕的孤独与荒寒?
这就需要我们回到生命孤独和痛苦的根源上去。佛陀说,诸有情生命,同生于一性海,原本是互相融摄、同体不二、无有分别的。只是因为我们无明障重,贪
爱心炽,将自己至纯至洁的心灵给蒙蔽起来了,生出种种分别和我执心来。于是自己将自己逐出家园,四处漂泊,到处树敌,结果使自己孤独难耐、痛苦不堪。正是这种贪爱心,将我们锁进各自的心囚中,而不知道出处。从此,那可怕的孤独和漂泊便开始了。在这贪爱的心囚中,我们孤立无援,我们烦恼寂寞,我们常常陷入没
有勇气活下去的那种沉重的生命虚无感之中而长久地
不能自拔。
一旦我们觉悟到生命痛苦和孤独的根源,
拯救便开始了。觉悟之光给我们带来
解脱的
希望。因此,面对如此人生,我们无须
绝望,无须哀叹。我们应当借助自性
智慧的光明,找出心囚的出口,走出来,
勇敢地担当苦行,走完这一段千劫不再的人生。我们应当常常这样想想——
既然“人身难得”,既然人生是短暂的、一次性的、不可替代的、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更应当过
自己的生活,
珍惜这永不复再的生命。我们应当用虔敬的、感激的、清醒的
态度和最大的
热情、最大的
勇气,去过好生命的
每时每刻。人生如呼吸一瞬间。如果我们现在不用自己的脚走路,什么时候用自己的脚走路?如果我们现在不用自己的脑子
思考,什么时候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如果我们现在不说自己想说的话,什么时候才说自己想说的话呢?如果我们现在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世界,什么时候我们再去感知世界?如果我们现在不过自己真正的
生活、而跟着别人、跟着习俗、跟着舆论跑,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呢?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不应当成为我们厌弃人生的理由,相反它激发我们用这样
一种态度去生活,那就是:珍惜生命,
热爱生命,随处作主,立处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