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基思·斯坦诺维奇名言
日期:2019-06-17 17:11:02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基思·斯坦诺维奇名言

  1、许多行为认知疗法,都曾通过相当严格的心理学检验程序支持有效性,但是有关这些疗法的书籍却很少出现书店书架上。电子传媒情况就更糟糕了,电台电视台几乎没有任何正儿八经的心理学报道。相反地,他们总是请来许多伪"疗法"的散播者和爱出风头媒体名人来上它们的节目,而这些人与心理学这个领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媒体之所以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正规的心理治疗法从来都不会声称自己能令病人马上痊愈,甚至不会担保治疗一定成功,或者夸大其治疗的范围(例如,"你不仅会把烟戒掉,而且你生活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改善! ")。同样地,现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类似情形一一缺乏严格的同行评审,在网上推销的治疗方法通常都是不可靠的。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对于科学进步来说,真正地危险人类有一种固有的倾向,即避免让其信仰暴露在可能证明错误情境之中。 ----《对伪心理学说不》

  3、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并且和自然界真实事件没有关联,那么它就是无用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4、对于那些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低的家庭成长儿童而言,先天生理缺陷后天不良环境因素会成为他们发展中的累积危害因素。 ----《这才是心理学》

  5、可证伪性越高,预测具体,得到证实的理论就越受青睐。 ----《对伪心理学说不》

  6、可证伪性标准是:要说一个理论是有用的,那么根据它所作的预测必须是具体的。也就是说,理论在告诉我们如果它是对的话,哪些事情应该发生同时,还必须说清楚哪些事情不会发生。一旦后者发生了,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理论有些地方出错了。这时就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来取代原来的理论。这两种做法都会使我们提出的理论更接近实情况。相反地,如果一个理论的预测包括了所有可能观察到的数据,那么这个理论就如张五常所讽刺的“套套理论”,套套逻辑永远需要也不会修改。因此,一个成功的理论并不是那种可以解释或预测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事实现象的理论,因为这样反而恰恰丧失了该理论的预测能力。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7、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8、多数人的心智程序中并没有存储一些重要的概率理论规则,因为这些知识无法通过基础教育获得简而言之,缺乏概率理论知识是一种心智程序缺陷,也是很多非理性思维和行为的根源。 ----《超越智商

  9、根据你有多少(物理的和心理的)资源可用,在这个世界上,以一种你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结果方式行动。 ----《机器人叛乱》

  10、个体没有必要在反省维度上不断追求卓越,反省维度最大化的人会迷失在无穷尽的思考犹豫过程中,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出决策。与之相类似,个体也没有必要追求思维灵活性的最大化,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成为病理性不稳定人格。反省和灵活性都是“好”的认知风格(由于多数人欠缺这两者,因此会形成“越多越好”的错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这两种思维倾向的最大化。 ----《超越智商》

  11、1,如果经过反思,我们宁愿取消某个欲望而不是实现它,那么它就是非理性的欲望。
2,矛盾的欲望或者是建立在错误的信念上的欲望,也是非理性的。
3,如果目标预期效用跟它们被实现时的效用不一致,追求这样的目标也是一种非理性的标志。 ----《机器人叛乱》

  12、有积极开放思维倾向的人,会倾向于依赖统计证据,而非证言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智力水平影响之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 ----《超越智商》

  13、对于早期获得的模因更要谨慎,因为这些模因是父母亲戚或者孩子传递给我们的,这些早年获得的模因往往很长命,原因在于,它们避开了对我们有用的有意识选择性检测。 ----《机器人叛乱》

  14、1、人们倾向于使用尽可能多的、容易获得的先验知识,把问题语境化。即使问题类型形式的,只能通过无特定内容的规则来解决
2、人们倾向于把问题人际化,即使在人际线索很少的情况下。
3、人们倾向于看到有意的设计和类型,即使在缺乏有意设计和类型的情况下。
4、人们倾向于使用某种思维的叙述模式。 ----《机器人叛乱》

  15、有相关,并不意味着必然因果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16、科学是一套不断挑战原有信念的机制,在这种机制里,原有信念以一种能够被证伪的方式接受实证检验。 ----《对伪心理学说不》

  17、人类价值观经常以批判我们一阶偏好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实现我们一阶偏好和高阶偏好之间一致性努力,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独特方面。它把我们跟其他动物分开。跟其他的心理特征包括意识现象相比,价值观都表现出了强大区分能力,而意识则可能是以连续等级的方式,分布在动物界具有不同复杂性大脑中。 ----《机器人叛乱》

  18、操作主义: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19、人们有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 ----《对伪心理学说不》

  20、事实上,一个理论如果被置于“不可被证伪”的保护下,它便不再是科学。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1、如果信念不一致性被检测到,就可能是一个信号,信念形成过程不是最优操作,即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中存在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此外,欲望不一致性也是一个信号,行为决定过程将可能导致非最优化的目标被满足。 ----《机器人叛乱》

  22、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相对松散学科,可以通过“都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行为”这一标准被整合为一门学科。科学方法是指一些非常通用的原则。最重要的三点是:1 科学采用了系统实征主义的研究方法;2 它是以可以公开予以验证的知识为研究目标;3 它努力寻求用实征方法可以解决的,而且可以发展出可以付诸验证之理论的研究课题。系统实征主义所指的是有结构的及有控制的观察。科学通过同行评审的程序和重复验证的机制来保证知识的公开性。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3、人们希望高、低收入家庭享受相同生育红利,却不希望他们接受相同的不生育惩罚。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想法,因为红利和惩罚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儿——只不过名称和人们关注点引导方向有所不同罢了。这就是本章想要说明观点,认知吝啬允许他人来决定自己的关注点。认知吝啬鬼俯首甘让环境框架来决定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接受问题的各种表述方式,并不假思索开始对其进行加工,却从未意识到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让人得出不同的结论。 ----《超越智商》

  24、科学是用来解决可以解决的、具有明确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所解决的问可能用现有的实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或是一个理论是目前没有技术可以来验证的,那科学家就不会去研究它了。例如,"在照顾3 岁以下的小孩子时,给予结构化语言剌激的孩子,其日后的阅读学习水平是否会比不给剌激的孩子要好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征方法来获得解答。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和"生命意义是什么?",则不是可实征的问,也就不属于科学的问题了。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5、总结一下三种立场:社会向善论者认为,有时候人们推理很好,而且人们可以做的更好。卫道士认为,人们推理不正确,但是他们做了自己能做的。最后,盲目观者觉得,人们推理的相当好——实际上,在这个所有可能的世界上最好的世界中,他们已经达到了任何人能达到的最好表现。 ----《机器人叛乱》

  26、我运用生动例子阐述观点。但是,是为了阐述观点,而不是为了证明观点。 ----《对伪心理学说不》

  27、科学家认为终极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28、同样,那些为人本性问题寻求本质主义答案的人若是诉诸心理学,注定将会失望。心理学不是宗教,它是一个试图对所有行为作出科学解释的广阔领域。因此,心理学现在的解释是对行为的暂时性的理论建构,就目前来说,这些建构在解释行为方面优于其他解释。这些建构在将来注定会被更好的、更接近事实的理论概念体系所取代。 ----《这才是心理学》

  29、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是相对松散的学科。它包括一些不能用同一个内容来概括的众多研究主题。然而它可以同一个内容来概括众多研究的主题。然后它可以通过”都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行为”这一标准被整合一门学科。 ----《这才是心理学》

  30、任何一个特定的行为都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变量引起,而是由许多不同的变量共同决定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基思·斯坦诺维奇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