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礼者,忠言信之薄,而乱之首。 ----《德经》
2、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纪:原为线,有传统、纲纪、原则、秩序、本质等意)(希夷子之号与此有关?且有清微之境?亦联想到混元圣纪)
夫唯不盈。故能蔽之不新成。(不盈满才能永远有可盈之机,做人如此才能经得住风雨) ----《道德经》
4、以道治天下,非易人性也,因其所有而条畅之,故因即大,作即小。
古之渎水者,因水之流也;生稼者,因地之宜也;征伐者,因民之欲也。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物必有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 ----《通玄真经》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寿者,有百分之三十;短命者,有百分之三十;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也有百分之三十。) ----《道德经第五十章》
6、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7、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
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
9、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我真的对大道有所了解,就会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十分平坦,但世人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 ----《道德经》
10、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1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道德经》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
1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道德经》
1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
16、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
18、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
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
大者宜为下。 ----《道德经》
1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道德经》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
21、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无德 ----《道德经》
22、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上善若水》
2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2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
2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 ----《道德经》
26、美之为美斯恶矣, 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道德经》
2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2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乎?虚而不淈(qū),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就越大。政令繁多反而使人困惑,更行不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虚静任其自然发展。 ----《道德经》
29、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
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
30、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