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名句
日期:2019-01-08 16:11:01 作者:约瑟夫·布罗茨基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名句

  1、对你的思念正在后退,如听了吩咐的侍女。 ----《悼念》

  2、在文学中,如同在任何地方一样,“好”并非是一个独立自在范畴:它是由它与“坏”之间的区别来界定的。于是,一个作家要想写一本书好书,他就必须阅读大量低级书刊——否则的话,他就难以获得必须的标准。 ----《文明孩子

  3、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 ----《悲伤理智

  4、文学是社会所具有的唯一的道德保险形式,它是一种针对弱肉强食原则的解毒剂;它提供一种最好的论据,可以用来质疑恐吓民众的各种说辞,这仅仅是因为,人的丰富多样就是文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它的存在意义
文学是人的辨别力之最伟大导师,它无疑比任何教义更伟大,如果妨碍文学的自然存在,阻碍人们从文学中获得教益的能力,那么,社会便会削弱其潜力,减缓其进化步伐,最终也会使其结构面临危险。 ----《悲伤与理智》

  5、任何一首诗,无论其主题如何——本身就是一个爱的举动,这与其说是作者对其主题的爱,不如说是语言现实的爱。如果说这常常带有哀歌意味,带有怜悯音调,那也是因为,这是一种伟大对弱小永恒短暂的爱。” ----《文明的孩子》

  6、厌倦就是高度发展物种标志,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将它视为文明的符号。 ----《悲伤与理智》

  7、无论你们选择做多么勇敢谨慎的人,在你们一生过程中,都一定会与所谓的恶进行实际接触。我指的不是某本哥特式小说的所有物,而是,说的客气些,一种你们无法控制的可触摸的社会现实。无论多么品性良好或精于计算,都难以避免这种遭遇事实上,你越是计算,越是谨慎,这邂逅可能性就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强烈。这就是生命的结构,即我们认为是恶的东西有能力做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原因之一是它往往会以善的面目出现。 ----《小于一》

  8、人究其实质而言就是我们关于他们的记忆。 ----《悲伤与理智》

  9、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被赋予超出其创造者之生命的意义。 ----《文明的孩子》

  10、因为正常、像人样的生存,是大多数人类渴望目标。因此,一个把六千卢布当成一笔巨款的作家,也就是在一个与大多数人相同物质心理层面上运作的作家,即是说,他以生活本身的普通方式处理生活,因为,如同自然程序,人类生活的引力作用都是朝着中等方向运动的。相应地,一个属于社会阶梯较上层或较下层的作家,总会多多少少扭曲生存的画面,因为,不管是在较上层还是在较下层,他都会从一个过于尖锐角度来看那画面。从上层或下层批判社会(社会是生活的昵称)也许可产生伟大读物;但那只是充当内线,使你可以尽一份道德责任罢了。 ----《小于一》

  11、「他所探求的就是悲伤与理智,这两者尽管互为毒药,但却是语言最有效燃料,或者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它们是永不褪色的诗歌墨水。 ----《悲伤与理智》

  12、追求基准的人总是多于追求极端的人。获得上述数目,以及获得上述数目的一半或十分之一,所涉及的人类心灵挣扎远远多于任何致富计划或任何形式的苦行主义事实上,所涉及的数目愈小,人们为获得它而投入情绪就愈大。这么说来,其拿手好戏是处理人类心理种种错综复杂关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六千卢布视为一笔巨款,其理由就在明显不过了。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一大笔人类投资,一大笔细微差别,一大笔文学。简言之,这与其说是货真价实的钱不如说是形而上学的钱。 ----《小于一》

  13、一个人读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冗长,无论是在政治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或小说艺术中。散文中的好风格,从来都是诗歌语汇之精确速度密度人质。作为墓志铭警句的孩子,诗歌是充满想象的,是通向任何一个可想象之物的捷径,对于散文而言,诗歌是一个伟大的训导者。 ----《悲伤与理智》

  14、对于散文而言,诗歌是一个伟大的训导者。它教授给散文的不仅是每个词的价值,而且还有人类多变的精神类型线性结构的替代品、删除不言自明之处的本领、对细节的强调和突降法的技巧。 ----《文明的孩子》

  15、无论过去是愉快还是悲伤,它永远是一块安全领地,这仅仅因为它已被体验;人类复归、回头的能力非常之强,尤其是在思想睡梦中,因为在思想或睡梦中我们同样是安全的,这种复归、回头的能力简直能使我们无视我们所面临的现实。 ----《悲伤与理智》

  16、就伦理观念而言,这一代人是俄国历史上最书生气一代为此感谢上帝。仅仅因为说海明威比福克纳好,朋友间的友谊就会中止;文学神殿中的座次就是我们的中央委员会。读书起初不过是知识的正常积累,但很快就成了我们最重要职业,为了它可以牺牲一切。书本成为第一和唯一的现实,而现实则被视为无意义的、让人厌恶的东西。与他人相比,我们似乎是在逃避伪装我们的生活。细想一下,无视文学倡导的准则而过的生活,是卑琐的,也是无价值的。所以,我们曾认为,我此时仍认为,我们在当时是正确的。 ----《文明的孩子》

  17、与其说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不如说艺术是诗歌常常借用的一种形式 ----《小于一》

  18、由于任何事情只能在时间之中发生一次,我们为了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就必须站在牺牲者的一边,而不是幸存者旁观者的一边。然而,历史就是一种旁观者的艺术,因为牺牲者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的沉默,凶杀剥夺了他们的言说能力。如果我们的诗人谈到了该隐和亚伯的故事,那么历史便从此成了该隐的版本。我们提出这个如此极端的比喻,其原因就在于区分事实以及关于事实的阐释,我们在道出“历史”一词时往往会忽略这一区分。 ----《悲伤与理智》

  19、本世纪俄罗斯散文的苦难一定可以给别的文学提供某些教训,因为俄罗斯在普拉东诺夫已死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写作,依然要比美国作家在贝克特还活着的情况下追求平庸更可原谅一点儿。 ----《小于一》

  20、历史无疑注定要重复自身:毕竟,历史如同人,没有很多选择。 ----《小于一》

  21、问题不仅在于,美德并不是能创作杰作的一种保证,问题更在于,恶,尤其是政治之恶,永远是一个坏的修辞家。一位个体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愈准确,他也就愈自由,尽管他有可能愈是不幸。 ----《悲伤与理智》

  22、恶无处不在,原因之一是它往往会以善的面目出现。 ----《小于一》

  23、请勿去做恺撒,请勿迷恋紫色,此事并不鲜见。过简单的生活,纯洁严肃真诚自然,做正义友人虔诚善良慈悲为怀,不懈工作
勿让未来惊扰你,你终归要抵达未来,若你必将抵达,请保持你现今拥有智慧
万事皆同,体验相近转瞬即逝,其构成粪土;如今之人即我们昨日埋葬之人。
抗拒任何既成之事即背离自然。
人们为了彼此来到此世。要么理解他人,要么忍受他人。
宇宙改变,生活即观念。
想象不止,你便思想不止,因为心灵是由想象上色的。 ----《悲伤与理智》

  24、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日积月累,最终会导致神经官能症。每一天,人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很多变化,但人们的表达方式却往往一如既往。表达能力落后于体验。这对心理会有不好影响。那些无名无姓的感情感受、思想和印象没有被表达出来,没有获得大致的满足,它们在某一个体的内部不断被压抑,最终会导致心理爆炸或心理崩溃。 ----《悲伤与理智》

  25、你会被你所爱的东西改变,有时候达到失去自己全部身份程度。 ----《少于一》

  26、每一个写作生涯,都始于个人对成圣、对自我改进的追求。迟早,通常很早,一个人便会发现他的笔完成的东西远远多于他的灵魂。 ----《小于一》

  27、一首爱情诗就是一个人启动了的灵魂。 ----《文明的孩子》

  28、我并不能肯定人终将获胜……但是我坚信,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 ----《悲伤与理智》

  29、勿让未来惊扰你,你终归抵达未来,若你必将抵达,请保持你现今拥有的理智。
永远去走捷径,自然之路即捷径。
想象不止,你便思想不止,因为心灵是由想象上色的。
人们为了彼此来到此世,要么理解他人,要么忍受他人。 ----《悲伤与理智》

  30、只有当批评同时在心理和语言两个层面展开工作时,文学批评才可能是合理的。 ----《文明的孩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