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你老了,
你可能坐也坐不久,
听也听不清楚,
想也想不通了。
所以,请勿拖延,
现在就开始持续修行。
青春一去不复返,
当我们躺下不起时,
一切都来不及了!
其实,无常一直都在。
如果现在有时间、有能力修行,
就千万别延误了最好的时机。
2、如果想成为众生的朋友,要有爱和慈悲。
如果想成为众生的精神导师,也要有爱和慈悲。
如果想帮助每个人,更要有爱和慈悲。
3、「决定你是痛苦或平静的唯一因素,就是动机。智慧与悲心是同步进展的。当你愈专注,愈深入检视对境,会更容易生起悲心。当你为别人更敞开自心,你所有的行持就会更有智慧和更专注。」.
4、爱的体认,使我们认识人生;生活在有爱的生活里,也就是把生命充满在爱的生活里。
5、感激心便是佛心。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乃是佛法之通途。
慈悲要为人所不肯为。
疾病是学习的最好时机。
遇谤不辩,方可深省内心。
6、放弃瞋恶念,一个人就会洋溢著慈爱与悲悯,就会为众生谋福利,因而淨化了瞋恨与敌意。
7、忍辱之道一
行菩萨道者,若瞋恚偏多,当行慈心。念东方众生,慈心清净,无怨无恚,广大无量,见诸众生悉在目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制心行慈,不令外念,外念异缘,摄之令还,持心目观一切众生,悉见了了皆在目前。
慈是心法,出生于心;先从所亲,所亲转增乃及怨家,如火烧薪,盛能然湿。
慈有善利,断瞋恚法,开名称门;施主良田,生梵天因;住离欲处,除却怨对及鬪诤根;诸佛称扬,智人爱敬。
出家猛力,消灭诸恶;骂辱不善,慈报能伏;结集悦乐,生精进法。
若多瞋恚忿乱心,是时不应观不净,瞋人观恶增恚心,如人热病服热药;若人瞋怒行慈心,行慈不舍瞋心灭,行法如是相应故, 如人热病服冷药。 ----《坐禅三昧经》
8、我们一定要以有限的时间,赶快精进累积心地光明,展延我们的爱,把我们这种不净的生命都化成无量的功德,能够利益众生。当你的名字一被提起的时候,都有加持力。就像噶玛巴千诺,这个名字一被念的时候,都可以帮助众生。
9、「愿望」是希望某事发生,
「信念」是相信它会发生,
「勇气」是让它发生 !
10、能自由走动、轻松地听说读写,健全的身体机能就是无上的财富。正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没有人喜欢看愁眉苦脸,因此,不要时时将负面的情绪表露在外。
有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听从自己的良知、理性,既然如此,又何必强求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
性子急的人,不但心情不稳,还会造成身体不好。而因为容易跟周遭结下恶缘,所以福报也差。
往往是我们看环境不顺眼,不是环境看我们不顺眼。放开心胸来看世界,世界会更美好,我们的人生也会更美好。
如果无法察觉自己的缺点,就一辈子都无法改进。
12、与任何人相处,理解是爱的根本,
是打开爱之门的钥匙。
我们平时若能自觉生命不久长,
就能培育、滋养我们的爱。如此,爱才能长存。
13、死亡,使我领悟人生的有限,生命的短暂。我们没有永恒,我们必须把握。死亡,能使你认识人生的根本。
14、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
把简单的东西想的太複杂,那样子会很痛苦……
所谓「笑容」,就是「笑著去包容」!
16、诚实、恳切、慈悲是最美善的德性。
真、善、美是超越各种藩篱,没有局限的普世价值。
17、当我们有幸遇到别人需要帮忙的机会时,我们一定不要错过,因为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平道路。
18、要对别人慈悲,先要对自己慈悲!让别人看到我们就感受到慈悲的感觉;就像看到美丽的花,会心生欢喜。
19、要思维死亡的真相。死亡是必经之路,我们在场的哪一个不会死?只是何时要死还不知道,这叫无常,医生可能随时跟我们说:「某人,你现在已经第三期癌症。」你要说:「多谢,因为我早已体悟无常,所以什么都没关系!」你不能一听就昏倒了,一星期吃不下饭,狂瘦十公斤,或许医生又打电话来说:「不好意思,看错了。」结果你自己徒增烦恼而已。所以各位,无论真的、假的,都没关系,自己的心态最要紧。
21、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快乐因调伏自心而有;心不调伏,乐不可得。
生命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要有坦然面对自己生命不足的态度。
犯罪畏罪的人,虽然逃得了一世,却永远住在心的牢狱,得不到平安和幸福。所以我们要承担自己的错误,勇于修正改过,救自己的
心,挣脱内在的牢狱,得到心灵的自由,为自己换来平安和幸福。
微笑着听人说话,谦和地对人说话。
以坚定的意志处世,用柔软的心情待人。
爱是一种关系,而爱如果没有他者来爱是不完全的。
22、生命的意义就要来报恩的,
然后进一步要来爱众生。
有慈悲心的人最快乐,
所以我愿精进的、
更努力的修行、做功德,
然后来布施,迴向给大家!
23、付出最多的人,也是收获最多的人。
事事计较,痛苦相伴;时时盘算,恶梦不断。
真正伟大的人,是由行动使他人见识其不凡之处,而不是因为金钱或地位。
学问是不求快,不求多,不间断。
好好把握身边的朋友,他们都是缔造你生命意义的人。
24、生气时,什么话都不必说,除了告诉自己别发脾气,还要保持微笑,通常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彼此伤害。
25、对已经改过、忏悔的人,我们不能再给予第二次责难。
恐龙早就在地球上绝迹了,而蟑螂却还在地上爬。我们遇到艰困的环境,要有蟑螂的精神。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
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试着放松身心,尝试不受不相干的事情烦扰,让它们随来随去。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
26、福报,是善行所得的果报,如富贵、长寿、相貌庄严等。
这些美好的果报,根本因在于善行,在于对他人的付出和帮助,我们努力工作是外缘,因缘和合就能感得果报。
因果之理,不是让人听天由命,而是教我们把握规律,正确的创造因缘,不要用恶性竞争、伤害他人等行为去争利益。
27、人必须要经验複杂且两难的事,让自己的心更成熟更坚定,学佛是不断的向内淨化,不是向外抱怨,五浊恶世本来就不圆满,所以不要一直希望所经历的都是圆满的,要的是有圆满的心接受一切。
28、生命有其机缘以及好运和坏运,但是这并不代表环境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我们在生命中都会遇到困难,但是能够以欢笑的态度面对逆境的人,不但会战胜逆境,也会更有智慧。有时候,面对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微笑面对。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29、人生充满了机会,可以选择小题大作,或者一笑置之。试着阻止自己的无明烦恼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30、常存利益众生的心。各位皈依三宝,不代表从此以后不堕落,只是下辈子比较好命,这样的发心并不圆满,皈依三宝是为了利益有情,帮助众生。有利他的发心,叫作发菩提心皈依三宝。从此,我们一切的所作所为,将成为度化一切众生而累积功德的净因,也是成佛之因。所以各位,布施多少,重点在于发心是否正确? 不是用钱多少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