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奇怪,自己迷茫的时候看不透,别人迷茫的时候却看得懂,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
●你跟我说“你想的太简单了!你不知道,我忍让他多少回了,还是这老样,我刁难他也是情理之中。想要我再多信他一回,门也没有!
我也明白,也许我们也碰见过很多对自己的事指指点点的人,我们都觉得他们压根就不了解事情内情,却还提意见提得那么轻松,怪不顺眼了,坚信固执己见。可是你想想,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么?纵然他们不知内情,但宽仁处事不正是我们应有的品德么?向他们学习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有时纵然自己很怨恨,可是以旁观者的思维解事,不是不仅能使自己心态平衡,更使人际关系融洽么?换位思考果真是聪明选择,可是要看你有多固执了!
●我们总是用自以为是的道理给别人灌输心灵鸡汤,总爱对别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事实上,我们谁都没有理由指责谁对谁错谁卑微。路是他们选择的,错在他们自己身上,难过也在他们自己身上,局中人比身边任何人都明白自己做了什么,都明白自己的咎由自取,大道理谁都懂,可终究是坠入深渊,哪是那么容易走出来。
●新的一天依旧如常,喜欢或不喜欢的依旧坚持。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人无再少年。寒夜窗前,总有落花会被流水辜负,总有一些遗憾在内心辗转。曾经的曾经已气若游丝,除了笔端悲凉,且随时间日渐无痕。悠然明白,一切情怀只因自我膨胀。原来,每一个旁观者清都是曾经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Lookers-on see most of the game.
●忽然小小的明白了一些事。
天地始终是宽广的。
孤独始终是一生的。
无用始终是偏见的。
无能始终是暂时的。
我不是从没看清,
只是不愿接受。
旁观者清,
可惜旁观者永远不懂游戏的愉悦。
用时间赌一场胜负,
不如用时间,
赚一段人生。 ----习乙《后现代的诗》
●倒不是说给了捂起耳朵蒙住眼睛的盲目信任 只是每一段感情无论好坏 多少都会有人打着旁观者清的旗号指点迷津 可是在我信你的时候 我也就只是一头栽进这信任里了 所以即便是有人神色紧张的拉着我说这是含笑饮鸩酒 我也只想告诉她 这鸩酒甜着呢
●人的本能,总是追逐离开我们的东西,同时却逃避追逐我们的东西。
世界上只有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忙碌者与疲惫者。
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
谁说时间一定会给答案,时间只教会一个人伪装,把最重要的事情变得一般重要,把一般重要的事情变得不那么重要。
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被人告白觉得都是玩笑,被人喜爱觉得爱不持久,跟刚认识的朋友多说几句话怕别人嫌我烦,在喜欢的人面前觉得自己不好看。基本上我除了打牌时喜欢乱叫地主以外,都活得克制严谨小心翼翼,敏感多心,也该孤独。
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
●当你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而你所谓的朋友却是一种“旁观者清”的态度。这个时候,你应该正确的认识一下身边的人了。
●旁观者是旁观者的旁观者清,当局者是当局者的当局者迷。 ----叔叔的书《论虚无真实与命运》
●心有灵犀的男女,不约而同地,连举杯的姿态都是一致的——他们自己一定不觉。只为旁观者清,我也看得怔住了,爱侣都心心相印,多美满。日子久了,不知如何?一生一世? ----李碧华《青蛇》
●以五十步笑百步,自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回看自己为他做过的傻事,发现只是感动了自己,感动不了别人,好想拥抱一下自己,告诉自己辛苦了。
●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刘慈欣《三体》
●世人总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但,你若不亲身经历,怎会懂局中人的抉择?
●有些事或许是旁观者清,但也有些事别人一向雾里看花 ----紫玉心华《妙手偶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只能对别人说,因为谁不是自己的局中人。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为何台上人演悲欢离合,却看透了世事沧桑,台下人旁观爱恨却无法自拔;
又说当局者清旁观者迷,那为何台上人纵声狂笑,悲欢融入癫狂独白,质问天下!台下人面目悲怆却心如止水。
●人们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可是没人会先想到 有的时候会“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只有 当局者才会看到旁观者看不到的一面 而旁观者看到的永远只是表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要当个当局者 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深陷其中,还是要当个旁观者 什么都知道但仍无法自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所以迷乃沉迷一处也,忘乎所以一味相信。之所以清是站在表面的清晰,看到的是周围的所有一切。
●旁观者清,是因为旁观者“轻”
●“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这是中央上级对于“红岸”的【批示】,当我们阅尽三部作品,再来看这句话,难免唏嘘不已。 ----刘慈欣《三体》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为什么我这个旁观者看的都没有当局者清楚呢?谁能给我个解释呢?
●〉〉〉4。风起
2013/10/30
高高城墙,斑驳记忆,幕色中的发着昏黄光亮的路灯。晚归看不清神色的行人,不太清晰的着装,颜色亦变的不大正规。
夜色暗淡,光线模糊,更改变形了的一切,事物再也没有原来的状态。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是不是就一定真实?
都只是个人,都只是自以为。别站在旁观的角度看东西,最后也许不是旁观者清,而是;“你不是我,所以不会知道我在想什么。”
无人公园,空旷台阶。芍药独自坐在台阶正中间,闭上眼睛随记忆看脚下阡陌纵横……
思绪叠起,万籁俱静。
睁开眼睛,仰望夜空,月色淡薄,星光迷离,烟雾缭绕。
深秋深秋,初冬初冬,寒冷的风就这么往人的脖子里面钻。
芍药打了个冷颤,抽出 ----“把耳朵叫醒”
●都说旁观者清,可旁观者怎么能了解当局者的心情。那些所谓的安慰,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之上,制造新的悲伤罢了。
●认清自我现状后才发现不过是过去所认识的存在在自己身上发生而一时难以认清其本质,但这就像破茧成蝶的过程一般,旁观者清的帮助反不利于自身,认清现状比做好当前事重要,但同时的是做好当前事的身心交流交换的思想感觉氛围中,更益于认清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