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观点带来好的结果,则论证者会诉诸听者的希望,而该希望有可能只是痴心妄想。相反,若观点带来坏的后果,则论证者会利用听者的恐惧。例如,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的话:“上帝若不存在,人们便能为所欲为。”撇开有关客观道德的讨论,即使一个纯物质的世界的确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可怕后果,这也不能用来说明上帝的存在。
但我们应该记住,只有当这种论证方式被用来衡量命题的真假时,它才是错误的。若用于处理决策或政策,则并非如此。例如,由于担心对选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政治家可能会反对加税,而这是合乎逻辑的。本书将提到论证中的多种“无关转移”(Red Herring),本项谬误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巧妙地使论证偏离了最初的命题—这一次,是偏离到“命题的结果”。 ----《神逻辑》
●仅仅为了揣摩一个坏人的想法,值得这么激动吗?由他怎么想去!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While nothing is easier than to denounce the evildoer, noth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to understand him.——Fe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
没什么比当众谴责作恶的人更容易,也没什么比理解他更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犯罪心理》
●这是那些多得不可计数的形形色色的庸人、思想极其幼稚、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却有刚愎自用的人们当中的一个,他们转眼之间一定会附和最时髦的流行思想,为的是立刻把它庸俗化,为的是把他们有时的确是以最真诚的方式为之效力的一切漫画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愿你的天空万里无云,愿你那动人的笑容欢快明朗,无忧无虑;为了你曾经让另一颗孤独而感激的心得到片刻的欣悦和幸福,我愿为你祝福!
我的上帝,那是足足一分钟的欣悦啊,难道这还不够一个人受用整整一辈子吗?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野兽永远不会像人那么凶残,凶残得那么巧妙,又那么艺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多尔戈鲁基询问韦尔西洛夫什么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时,韦尔西洛夫回答道:把石头变成面包,这就是最伟大的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我偏爱电影。
我偏爱猫。
我偏爱华尔塔河沿岸的橡树。
我偏爱狄更斯胜过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爱我对人群的喜欢
胜过我对人类的爱。
我偏爱在手边摆放针线,以备不时之需。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只要一有必要,我们就会压制我们的道德感;我们就会把自由、安宁、甚至良心,把一切、一切都拿到旧货市场上去拍卖。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只要我们热爱的这些人能够幸福。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Realists don't fear the results of their study.
现实主义者不会害怕他们的研究结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凭良心行事,可以不惜流血。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他处在痛苦的紧张与不安之中,同时又渴望清静,他需要一人独处,完全消极地听任这种折磨人的紧张心情摆布,不寻求任何解脱。他对涌入他心灵的一连串问题感到厌恶,不想去解答。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但是人是如此偏爱建立体系和偏爱抽象结论,因此宁可蓄意歪曲真相,宁可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只要能够证明自己的逻辑就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一种无愧无东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这毫无疑问是群众运动的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而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女人有时候非常、非常乐于受侮辱,尽管表面上看上去十分气愤,——这我就不去说它了。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情况;一般说,人甚至非常、非常喜欢受侮辱,这您发现没有?不过女人尤其是这样。甚至可以说,这是她们唯一的消遣。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我不忧伤、也不泄气。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三种力量---世上仅有的三种力量---能彻底征服这些孱弱的反叛者的良心,为他们造福。这三种力量是:奇迹、秘密和权威。你把这三者一概加以拒绝,并且以身作责这样做了。当时那可怕而又绝顶聪明的精灵把你带到殿顶上,对你说:'你若想知道你是不是上帝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说,天时会用手托着,免得你跳下去碰在石头上,那时你将知道,你是不是上帝的儿子,那时你也将证明,你和你父亲的信仰有多么伟大。'但你听完以后拒绝了这个建议,不为所惑,没有跳下去。哦,你的行为当然象上帝一样正气凛然,但人们---这个孱弱的反叛族类---他们都是上帝吗?喔,你当时明白,只要跨一步,只要纵身望下一跳,那你就等于立刻向上帝发起挑战,你就丧失了对上帝的全部信仰,你会在你来拯救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教授这时也相应地禁止给卢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任何书。用教授的话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人的心理有压抑作用,像是一面可怕的镜子——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防守》
●我怕你是一个梦,你是坐在我的面前的一个幻影。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这不过是几滴眼泪,会干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艺术中的美是一种以宁静与和谐为特征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带有宗教意义的最高境界。最终引导人走向神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
●The only gain of civilisation for mankind is the greater capacity for variety of sensations--and absolutely nothing more.
文明只是培养了人的感觉的多样性……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人,这种卑劣的东西,什么都会习惯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出场人物几乎都不令人同情,而对屠格涅夫笔下的主人公则马上产生同情之心。我甚至同情《87分署》系列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这恐怕是因为我本身在人性上有诸多缺点。缺点多的人常常同情同样缺点多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身上的缺点很多时
候很难使人视为缺点,因而我不可能对他们的缺点倾注百分之百的同情。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缺点则往往过于明显过于静止。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世界上这样美好的事物比比皆是,连最不可救药的人也会认为它们是美的。您不妨看看孩子,看看朝霞,看看正在生长的青草,看看那些注视着您的、爱您的眼睛…… ----陀思妥耶夫斯基
●Pain and suffering are always inevitable for a large intelligence and a deep heart. The really great men must, I think, have great sadness on earth.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事情往往是这样:如果你一开始就不喜欢某个人,那么这几乎预示着你日后准会喜欢他。至少我总是这样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最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的是善良,其次是诚实,最后是以后不要相互遗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刚才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旁边推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瞧——是您!您身上好像有电波!” ----陀思妥耶夫斯基《赌徒》
●“你冷静一些,叶连娜,你不能去找她,”我说,“她会折磨你的,她会把你毁了……”
“就让她毁了我吧,就让她折磨我吧,”叶连娜激动地抢白说,“我又不是头一个:不少人比我好,他们也在受折磨。这是街上一个要饭的女人对我说的。我穷,可我愿意受穷。一辈子受穷。妈妈临死的时候就这样嘱咐我。我可以干活……我不愿意穿这身衣服……”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