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为实利打算,换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极端,做人全无感情,全无义气,全无趣味,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
2、这便是为了人生的饱暖的愉快,恋爱的甘美,结婚的幸福,爵禄富厚的荣耀,把我们骗住,致使我们无暇回想,流连忘返,得过且过,提不起穷究人生的根本的勇气,糊涂到死。 ----《晨梦》
3、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将来,不畏过往,如此,安好。 ----《不宠无惊过一生》
4、山水间的生活,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 ----《给我的孩子们》
5、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借一种物质而表现,而诉于我们的感觉的。“美是诉于感觉”,是希腊的柏拉图的名论... ----《给我的孩子们》
6、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丰子恺散文》
7、青年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要发生这样的概念:李先生为什么不做教育家,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是的,我曾听到许多人发这样的疑问。他们的意思,大概以为做和尚是迷信的,消极的,暴弃的,可惜得很!倘不做和尚,他可在这僧腊二十四年中教育不少的人才,创作不少的作品,这才有功于世呢。 ----《给我的孩子们》
8、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不宠无惊过一生》
9、“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丰子恺散文》
10、这第二次的袭击,使高更一刻也难再留了。但他在阿尔没有别的朋友家可以投宿,今晚再同那狂人一同过夜,实在无论如何也不敢了。他就决定赴旅馆投宿;但想起了那犯了狂病的可怜的友人,又想回家去看他一眼。逡巡了一回,终于自己赴旅馆而去。——这时候在高更心中,顾虑自己的安全的心比关念朋友的疾病的心更强了。 ----《梵高生活》
11、我只是看看那堆灰烬,想在没有区别的微尘中认识各个字的死骸,找出那一点是春字的灰,那一点是蚕字的灰。又想像它明天朝晨被此地的仆人扫除出去,不知结果如何:倘然散入风中,不知它将分飞何处?春字的灰飞入谁家,蚕字的灰飞入谁家?。倘然混入泥土中,不知它将滋养那几株植物?。都是渺茫不可知的千古的大疑问了。 ----《缘缘堂随笔》
12、出门写生的时候,他的装扮真是古怪!奇特的姿势,不像老人又不像少年的颜貌,背脊上负着巨大的画布,摇摇摆摆地在田野中步行 ----《梵高生活》
13、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豁然开朗》
14、莫扎特家世居巴伐利亚州。父亲是小提琴家。莫扎特生于一七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午后八时。父亲一早发现莫扎特的乐才,四岁时就教他和他的姐姐二人学音乐,曾经有一幅有名的雕刻图, 画着孩提的莫扎特坐在羽管键琴(ha rpsichord)前面,他的姐姐手里拿着乐谱,父亲拉着小提琴在指导他们。他五岁的时候,已非常用功。有一天父亲看见他坐在琴前写五线纸。仔细一看,原来已作成一曲很好的协奏曲(concerto)。六岁时同了其姐与父亲旅行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颇蒙皇后的宠爱。有一次在奥皇殿前演奏。奏毕,娇小的莫扎特爬上皇后的膝上,抱住了吻她的颈,且指着美丽的皇女说:“我要娶像她那样可爱的新娘。”满廷为之大笑。 ----《丰子恺谈音乐》
15、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 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 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 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 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 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 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 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缘缘堂随笔》
16、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钱钟书对应: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17、『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
18、在一切音乐家中,可以匹敌莫扎特的天才的恐十白没有了。讲起音乐上的**大的天才,谁也会想到莫扎特幼时有“神童”之称,长大后有“不朽的莫扎特”之称。 ----《丰子恺谈音乐》
19、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的本来的心,这心是从世外带来的,不是经过这世间的造作后的心。 ----《做人得有点“童心”》
20、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21、夜本来是一日的最深沉的,最幽邃的一部分,就是一日的神秘的时间,又可说是人的退省时间。 ----《青年与自然》
22、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23、“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24、因为他的作画,完全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抛却利害得失的念头,只晓得追求他的“真实”。对于艺术理解力缺乏而有生计又不裕的双亲,自然不会赞同他这事业。家庭的圆满的和爱,对此有了缺陷。终于使梵高不能再留在家中。 ----《梵高生活》
25、然在维也纳终不能舒展其天才,于是父亲就命他到意大利,一七六九年归乡即旅行意大利各地。罗马教皇克雷蒙(clement)十四世赠他骑士称号,他非常欢喜自称“骑士莫扎特”。他的有名的意大利歌剧《米特里达特》(Mitridate)在意大利的米兰反复演了二十回。巡游各地至一七七一年三月,始返故乡。 ----《丰子恺谈音乐》
26、论文学的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论绘画的人说,“天机勃露,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 ----《给我的孩子们》
27、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______丰子恺
多明亮的心态
28、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丰子恺散文》
29、“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30、两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是过激的、狂热的、南方人一般的荷兰人;一个是冷静的、严格的、意志的、北方人一般的法兰西人。一切破坏由于二人的相反的性格的固执和冲突而来。梵高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好汉,感情发作的时候用狂暴的手段,然而不久又立刻反省,复旧。高更的性格就与他不同,他是共和党的新闻记者的儿子,具有遗传的市民观念。无论何种灵异的熏染,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又聪明的鉴赏家。为了把持自己的善,他对于自己以外的事全不顾虑。他的本质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 ----《梵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