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在焦虑中的主观因素就在于我们自身的本能驱力;换句话说,焦虑所预期的危险,以及对此无能为力的感觉,两者都是由我们自身冲动的爆炸性力量所召唤出来的。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喜欢的人,即使是缺点,看起来也像是优点;
而讨厌的人,即使是优点,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人啊,就是这样主观的动物,多可怕。
而你我,都是这可怕的物种中的一员。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並非永远的存在。……主观愿望事情一成不变,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生命的特质与本性,正是在于它总是在变化和最终会消散。 ----林超英《天地不说话》
●爱是两情相悦,旁人最多能看到五分。其余的五分,不是当事人,你永远不会明白那种奇妙的感觉。真爱标准不一,你的那些主观意见,只会给他们带去困扰。别替他人的爱情瞎操心,每个人都有关于幸福的自定义。 ----《意林》
●每个人都难免会主观地定义着别人客观的存在和情绪。
●客观规律的发现之前是主观的数量与种类的不同尝试,就像游戏一样经验值到达自然知晓。
●总是带着主观来评价却还要别人的信服,明明就是小丑却幻想成为核心。
●“因为我觉得,明天不会对任何人承诺一定到来,再见或许就再也不见,转身或许就再不回头。
因为总是担心哪天挥手分别,意外就让我们分离。总是担心前一秒还在远远地对你微笑,后一秒就车祸台风意外海啸。总是担心买好了电影票,捧着爆米花,你却没有出现。总是担心明明约好了去哪里,却最终独自前行。
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意外发生,或主观,或被迫,太多了不是吗?所以把每一分钟都当作最后一秒来过啊!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人生最后的时刻。
你不知道,你对我,像全世界一样重要。 ----《亲爱的弗洛伊德》
●我十分憎恶那些庸俗的思想,因为它既轻率,又毫无根据,而且还俗不可耐。有的人观察事物常常与事物发展规律不相符,他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和主观意志作为衡量标准。 ----德谟克利特《拉封丹预言》
●“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东西是能说清对错的,归根结底连‘对错’这个概念都是人主观定下来的东西,”郝仁叹了口气。“你胸怀大志,想将整个世界引入正轨。想为全世界的种族谋取一份更长远的未来,所以你没错。但你看看这城市里的景象——这么多人,升斗小民,贩夫走卒,他们的幸福就是一日三餐,平平安安,他们想保护自己平凡的日子和传统,甚至愿意为此去反抗魔王,这也没错。” ----远瞳《异常生物见闻录》
●你需要时刻明白这一点:他(她)人浪不浪骚不骚是他(她)人的事(本事),只要没主观故意侵犯你,你就没有资格大放厥词,若这样只能反证了你自己的下流嫉妒和无知。
●在主观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只有对比。“黑就是周围有一圈光环的白。” ----威廉·庞德斯通《无价》
●不要用你主观的想法来臆测我,那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
就像说说并不是针对某一人而只是我在分享自己不同时段的想法和达成的目标,也就是我个人的至言…
如果你天真般的揣测,那么你就把我看的太简单了!
●那是黎绛第一次参赛获奖,也是她第一次发现,创作性绘画更能让她接触到自己渴望艺术的灵魂,它能把人主观意志的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而作为设计,设计者的个性在很多情况下必须泯灭,其作品的意义才能够被实现。 ----孔应瓷《权门魅影Ⅰ》
●假设我已经疯了,那么我就不能相信自己,我就失去了标准,常识可能只是我的想象,没有客观的参照,就不能证明我不同于凡人,主观上的辩证,岂能得到绝对的结论? ----三天两觉《贩罪》
●但这也意味着,没有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或者用克尔凯郭尔的话说,所有的选择都是主观真理,它只有对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来说才为真,而对其他人来说却未必为真。自我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选择的东西,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投射,是变成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意愿。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
●“理性”来自于希腊文“λογοS ”(逻各斯),“逻各斯”的最基本含义是“规律”,规律是世界的可理解的特征,是自然界运动的规则性表现;逻各斯的原意就是指客观地内在于自然界的东西,它支配着自然界的运动,这是迄今仍有人信奉的“客观理性”的根源。后来类比人的活动和神创造世界的行为,其中隐含着精神的支配因素,逻各斯于是也含有语言、思想、理性等意思。这就是说,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在哲学史上一开始就得到了重视,并且是从二者的统一中思考的。
●“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它会让曾避之不及的东西成为呼吸般理所应当的存在,会让你曾想紧抓不放的过往渐渐从生命中淡去痕迹。这并非我们所期望的,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主观的行为。
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
将与你有关的一切啮噬殆尽。
●客观上的互不相欠,不代表主观上的藕断丝连。
●「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
不是「世界」複杂,
而是「你」把世界变複杂了。
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人的认识是主观的,没有脱离人的认识的客观,客观是一群人的共识。
●———客观主观。
辩证唯物。————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遇到的那页,并不能够构成你评价书的好坏的资格。因为不同,才有火花。别轻易评判他人,你不了解他的经历,不曾见过他的由衷,怎可如此世俗给他加上主观的枷锁评论。
●很多人喜欢把“愚昧”和“无知”联用,但在我看来,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愚昧”是主观意识,“无知”是客观看法,“愚昧”是绝对的,“无知”是相对的。就好像情感的性质。
●一些无法继续或者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恋情,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差劲他有多高攀不起,说白了就是主观上够不够喜欢的问题,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喜欢就是宝,不喜欢就变成了一种打扰而己。一个真正成熟且理智客观处世的人,通常不会随随便便就开始一段恋情,一旦开始就会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决心。
●一直以来,师任堂都被局限在典型的朝鲜时代的妻子与母亲的形象中。不过,经过时代的变迁,她终于摆脱了这一形象的禁锢,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她积极地、主观地、革命性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并通过艺术实现了自我完善。除了被大众所熟知的草虫图,她还通过山水图、葡萄图、竹图等画作,构建了一个题材多样、富有创意的绘师画世界,她对韩国美术史所作出的贡献,应当得到积极的肯定与认同。 ----林谐利《师任堂》
●我们心里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没有权利对别人扔石头。没有人是完美的,对方有罪,你又何尝无辜,与其站在道德至高点去苛责别人,不如先要求自己。尊重事情的真相是前提,不要放任自己的偏见,对别人黑之而后快;不要在别人的故事里,成为一名主观的参与者。 ----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