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基准的人总是多于追求极端的人。获得上述数目,以及获得上述数目的一半或十分之一,所涉及的人类心灵挣扎,远远多于任何致富计划或任何形式的苦行主义。事实上,所涉及的数目愈小,人们为获得它而投入的情绪就愈大。这么说来,其拿手好戏是处理人类心理种种错综复杂关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六千卢布视为一笔巨款,其理由就在明显不过了。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一大笔人类投资,一大笔细微差别,一大笔文学。简言之,这与其说是货真价实的钱不如说是形而上学的钱。 ----约瑟夫·布罗茨基《小于一》
●只是因为心中的小情绪言而无尽,我才在深夜和你谈起形而上学。 ----灯笼镇
●I was thrown out of college for cheating on the metaphysics exam; I looked into the soul of the boy sitting next to me.
我因为形而上学考试时作弊而被大学开除了——我偷看了邻座同学的灵魂。 ----伍迪·艾伦
●爱情是多无聊的东西,它的用处比不上逻辑的一半,因为它什么都不能证明,它总是告诉人一些不会有的事,并且总是教人相信一些并不是实有的事,总之,它是完全不实际的,并且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得讲实际,我还是回到理性上去,还是去研究形而上学吧! ----王尔德
●什么东西丢了?是辩证的丢了,还是形而上学的丢了?反正都是丢了。
●中国哲学当然有相当丰富的哲学资料,如果好好挖出其中深意( 内在蕴含),则不难看出,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心性论、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等方面足与西方哲学互相抗衡,且时有较后者殊胜之处。但是,传统的中国哲学家多半以被动保守的注释家姿态去作哲学思维,又因急于提出实践性的结论,动辄忽略哲学思维的程序展现与哲学立场的证立工夫,而以生命体验与个人直观的笼统方式表达哲学与宗教分际暧昧的思想,难怪“哲学性”大大减低。 ----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把“生命意志”改成了“权利意志”。权利意志是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尼采把人分成了强者和弱者,把道德分成“奴隶道德”和“贵族道德”,推崇强者和精英主义,反对人人平等。他认为,同情弱者这没错。但弱者不能以此为理,去要挟榨取强者,去拖强者的后腿,这样做是可耻的。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根据早期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人的灵魂曾经在另一个世界见过各色各样完美的理型,那是个尘世不可能存在的绝对形式,例如最美的美、至善的善,以及符合数学定义的圆。」 ----梁文道《我执》
●古以箫一边洗菜一边唱歌,忽然重重叹口气,完了,她今年的奖学金算是泡汤了,熬夜两天复习考试科目,考到最后一门——那该死的当代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时候,刚写完名字,想趴着休息一下再写,居然就这么睡着了,一醒来,看大家已经在交卷了,她才刚刚看题目——何为勇者?她在心里大骂当代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导师易丞,早知道才考一题,她就不要复习那么多东西了!她骂骂咧咧,监考老师却在催她交卷,她一激情,提笔写了五个字——“这就是勇者!”便把考卷扔给监考,愤然出考场,将易丞诅咒十万次。 ----桃桃一轮《毒女de秘密情事》
●幸福、和谐的生活的客观标志是什么?不可能有任何这种可以描述的,这也是很清楚。这个标志不可能是一个物质的标志,而只能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标志,一个先验的标志。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存在"?"此在"?"生存",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从自古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说法,当科学和逻辑把“可说的”的事情全都说清楚了,就会剩下一些“不可说”的事情,如果强说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就会形成既不真也不假的无稽之谈,即没有真值的言论,典型的就像大多数的哲学言论,尤其是形而上学。不可说的事情超过了我们的知识能力,所以,只要试图去说就只能说出无稽之谈。维特根斯坦虽然反对无稽之谈,但并不反对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因为他发现,那些不可说的事情正是最重要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世界、道德、美学观念等等。我们活在那些不可说的事情中,我们就是如此这般活着的,虽然谈论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必定是无意义的,但那些不可说的事情确实有价值的,我们不得不对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心怀敬意”。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看,除了巧克力,这世上没有什么形而上学,看,所有宗教教诲都比不上糖果。 ----费尔南多·佩索阿《烟草店》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在其《后分析篇》Ⅱ.11中,他以一种较令人满意的方式论述了4类原因:“有四种原因:首先,物自身的本质;其次,存在物所必定具有的条件;第三,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最后,物质的目的或目标。”这就是被经院哲学家普遍采纳的把原因划分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4种的根源,我们从《苏阿茨形而上学争论录》中可以看到这种划分——经院哲学的真实概要。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